欢迎访问德阳吧

科学

河北发现1.2亿年前恐龙新物种:吃肉 迅猛 大小如公鸡

河北发现1.2亿年前恐龙新物种:吃肉 迅猛 大小如公鸡

科学
北京时间11月26日消息,今日,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称,他们在河北丰宁地区发现了一个美颌龙类新物种,对我们理解恐龙的演化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美国芝加哥大学宮下哲人博士(Tetsuto Miyashita),著名古生物学家,加拿大埃尔...
1滴血测13种癌症?日本东芝新技术2020年将实证试验

1滴血测13种癌症?日本东芝新技术2020年将实证试验

科学
      据日媒报道,日本东芝公司11月25日宣布,将于2020年对其开发的早期诊断癌症新技术启动实证试验,此项新技术有望能从1滴血中检出13种癌症,且精度达到99%,力争数年内投入实用。(原标题:1滴血测13种癌症?日本东芝新技术2020年将实证试验)&n...
拯救大堡礁:Coral IVF研究团队将对幼珊瑚生长促进技术展开现场测试

拯救大堡礁:Coral IVF研究团队将对幼珊瑚生长促进技术展开现场测试

科学
  在发生了严重的白化事件之后,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拯救大堡礁的方法。好消息是,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正准备将最新的方法付诸实践 —— 通过“促进生长”的方式,将成千上万的珊瑚宝宝培植于退化最严重的区域。此前,科学家们已经想到过其它方法,比如通过“保护膜”来减少过量的阳光照射、将珊瑚回...
生命起源新线索!NASA首次在陨石中发现了糖

生命起源新线索!NASA首次在陨石中发现了糖

科学
近日,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航天局(NASA)称,在陨石中发现了生命必需的糖分子(阿拉伯糖、木糖和核糖),以及其它重要的生物化合物。研究人员分析了三颗陨石,其中一颗陨石1969年坠落在澳大利亚,距今已有数十亿年的历史。研究人员在其中发现了阿拉伯糖和木糖等,最重要的是发现了核糖。核糖在人类生物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到底哪个更好?

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到底哪个更好?

科学
早起对于很多人来说,简直是世纪性难题。很多人每天都在“再睡一会儿”和“再不起来就迟到了”之间挣扎。早起怎么就那么难呢?这就要从我们的生物钟说起了,我们的身体有着精确的生物规律来控制睡眠和清醒时间。所以,生物钟决定了你的睡眠时间、睡眠状况和其他身体状况的变化。其实,每个人的生物钟都不一样。通俗地讲,早睡早起、晚...
NASA即将在南极洲测试水下探测器 未来或能在外星球发现生命

NASA即将在南极洲测试水下探测器 未来或能在外星球发现生命

科学
据外媒报道,NASA即将在南极洲对一辆探测车展开测试,不同于以往发射到太空中的探测车庞大、四四方方体型的是,这个全新的BRUIE看起来几乎就像个可爱的玩具。不过可千万不要被它的外表给欺骗了,实际上它也有着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将可能帮助科学家找到来自外星球的外星生命。BRUIE全称Buyant Rover for...
索尼成立人工智能组织Sony AI 专注游戏与食品领域

索尼成立人工智能组织Sony AI 专注游戏与食品领域

科学
北京时间11月21日下午消息,索尼成立了一个名为Sony AI的组织,该组织将会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和开发。本周三索尼发表了一份公告,该公司这份公告中表示,新组织将会在日本、美国和欧洲建立办公室。在项目初期阶段,他们将在游戏、影像和传感以及“美食”等领域推出项目。访问:在这份公告中,索尼表示:“在这些旗舰项...
日本拟用无人潜艇调查海底稀土 推进深海稀土泥开采技术开发

日本拟用无人潜艇调查海底稀土 推进深海稀土泥开采技术开发

科学
日本政府计划最早于2020年开始联合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等,利用自主式无人潜艇(AUV)调查位于小笠原诸岛南鸟岛的深海之中的稀土储量。据日经中文网20日报道,调查将确认海底包含高浓度稀土的地层,力争掌握稀土的准确储量。据称,如果此次调查成功,将是世界上首次使用自主式无人潜艇调查稀土储量的行动。截屏图人民网20...
只为看看外面的世界?喵星人历时五年时间跨越1200英里

只为看看外面的世界?喵星人历时五年时间跨越1200英里

科学
据外媒报道,Sasha是一只好猫,他的主人Viktor Usov已经有五年没有见到过他了。这只活泼的猫咪在五年前从Usov位于波特兰的家中消失。通常情况下,当一只宠物离家五年基本被认为这辈子不会再出现。然而当Usov接听来自远在1200英里外的新墨西哥州Sante Fe动物收容所的电话时他震惊了。Sasha不...
SpaceX星际飞船MK1测试中发生意外事故 现场传出爆炸声

SpaceX星际飞船MK1测试中发生意外事故 现场传出爆炸声

科学
当地时间今天下午3:27,SpaceX星际飞船原型机MK1发生了“异常”。问题是在11月18日晚上进行的全面压力测试之后出现的,今天下午星际飞船在德克萨斯州南部Boca Chica附近的SpaceX设施中进行了另一次测试。得益于几位勇敢的现场视频记录员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快速降压和爆炸的场景。需要注意的是,这...
Air Race E在迪拜航展上展示首架电动竞赛飞机

Air Race E在迪拜航展上展示首架电动竞赛飞机

科学
据外媒报道,由空中客车公司支持的Air Race E今年早些时候指出,电动飞机时航空业的未来,并宣布于2020年启动世界首个电动飞机竞赛。近日其首架电动竞赛飞机在迪拜航展上正式亮相。Air Race E首席执行官Jeff Zaltman表示:“这不仅是Air Race E的关键时刻,也是整个航空业的关键时刻。...
莱斯大学科学家利用3D打印打造出聚合物防弹立方体

莱斯大学科学家利用3D打印打造出聚合物防弹立方体

科学
据外媒报道,近日,莱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打造出了一种具备某种防备能力的特殊结构。据悉,该团队通过3D打印技术打造了一个的格子状聚合物立方体,虽然它看起来“千疮百孔”但实际上它被证明几乎能够跟钻石一般坚硬,其能有效地阻挡子弹。据了解,这种实验性材料的起点是tubulane。这种最早于1993年被设想出来的材料是...
重大发现!190万年前巨猿化石DNA显示:广西巨猿和亚洲猩猩是亲戚

重大发现!190万年前巨猿化石DNA显示:广西巨猿和亚洲猩猩是亲戚

科学
近日,据外媒报道,来自6个国家的18位科学家,从一枚190万年前广西巨猿化石中,成功提取遗传物质,揭示了早已绝灭的巨猿的起源和演化过程。报道中指出,该化石出自广西田东县吹风洞,2008年,广西民族博物馆研究团队在此处发现了90多颗巨猿牙齿化石。据古人类学家推测,巨猿身高超过2米,体重超过300公斤。生活在距今...
午睡睡多久才合适呢?

午睡睡多久才合适呢?

科学
众所周知,晚上睡眠时间7到8个小时最合适,那么午睡睡多久才合适呢?当我们刚开始入睡时,我们称为入睡期,此时,眼球活动开始变慢,大脑也渐渐停止了工作,但脑供血依旧充足。这个阶段大脑仍旧可以接受来自感官的数据,这些数据会作为短期记忆,储存在海马体内。海马体是大脑的临时记忆站,这个阶段,我们处于半梦半醒之间,所以很...
研究:气候危机已经开始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后果

研究:气候危机已经开始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后果

科学
据外媒报道,在一项针对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新评估中,一项由100多名科学专家参与的全球合作勾勒出了一幅可怕的画面:气候危机正在让我们生病。如果不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我们将面临威胁粮食安全的极端变化、更容易受到传染病的影响、工作时间被迫减少以及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野火和干旱等。据悉,这份新报告于1...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正携带珍贵样本返回地球

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正携带珍贵样本返回地球

科学
据外媒BGR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在2019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其小行星探测器“隼鸟2号”(Hayabusa2)于2018年飞抵目标小行星“龙宫”(Ryugu)之后,从事这项任务的科学家团队进行了许多潜在的危险“特技表演”,包括在小行星上发射金属弹以收集样本等。“隼鸟2号”任务中面临...
火星2020漫游车的着陆点可能是个化石热点地区

火星2020漫游车的着陆点可能是个化石热点地区

科学
去年11月,美国宇航局(NASA)宣布火星2020漫游车将在耶泽洛陨石坑(Jezero Crater)降落。而现在有更多证据表明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两项新的研究发现,着陆点周围的区域富含各种矿物质,其可能保存古代微生物和其他生物的化石。耶泽洛陨石坑直径约为28英里(45公里),似乎是一个古老的三角洲。35多亿...
如何成为一名太空飞行员?

如何成为一名太空飞行员?

科学
北京时间11月1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对一些人来说,控制一个1.4吨重的火箭发动机以超过320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发射到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中,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但是,也有一些人会用整个职业生涯来追求那些短暂的失重时刻。随着商业太空探索的发展,未来我们将需要更多的飞行员来引导宇宙飞船飞出地球的边界。...
NASA秘密研制全电动飞机:垂直起降

NASA秘密研制全电动飞机:垂直起降

科学
对于NASA来说,其一直在秘密做一些超前沿的研究,这次他们展示的是全电动飞机。据外媒报道称,NASA上周五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的阿姆斯特朗飞行研究中心展示了一架实验性电动飞机“麦克斯韦X-57”。这架飞机是由意大利制造的四座Tecnam P2006T改装而成,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研发中。麦克斯韦X-5...
艾滋抗体新方法!合成DNA:克服耐药性

艾滋抗体新方法!合成DNA:克服耐药性

科学
近日,据外媒报道,威斯塔研究所(Wistar Institute)的科学家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应用合成DNA技术,在小动物和大动物模型中推动体内产生广泛中和的抗HIV抗体,为简单有效的下一代艾滋病毒预防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概念证明。目前,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取得了非凡的进展,但仍然需要新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