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边玩看到“塑料袋”(僧帽水母)赶紧跑、别犹豫!
夏天是海边度假的好时机,然而,海洋中一些看似美丽的生物可能对人类造成危险,其中僧帽水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年年都有人不小心中招。
图片截自微博
这种海洋生物因其美丽的蓝色浮囊和长长的触手而吸引眼球,一旦被冲到沙滩上,像是彩色塑料袋或一大块果冻,千万别一时脚痒去踢它,它们的毒液可以导致剧烈的疼痛,甚至严重的健康问题。有关部门甚至还专门发通告警告大家注意水母。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什么是僧帽水母?
僧帽水母,还有个名字是葡萄牙战舰,分布于大西洋和印度洋,亦存在于我国的南海东海。
它们的外形非常独特,由一个充满气体的浮囊和长长的触手组成,浮囊通常呈蓝色、紫色或粉红色,能够漂浮在水面上,利用风力推动其移动。触手上布满了毒性强烈的刺细胞,能够刺痛并麻痹猎物,包括小型鱼类和浮游生物,这是它们捕食的方式。
僧帽水母
上图就是一只僧帽水母,不过严格来说,僧帽水母也许不能论“只”,需要论“群”,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由许多小个体组成的群,这些个体协同工作,使整个群看起来像一个单一的生物。不同的小个体承担着不同的功能,有的负责捕猎,有的负责消化,还有的负责繁殖。
僧帽水母由不同的小个体组成(来源:文献 1)
尽管僧帽水母在名字上带有“水母”二字,并且外形上也与水母相似,但它们却不能算是我们通常说的“水母”,因为从分类学角度讲僧帽水母刺细胞动物门水螅纲,我们平时说的“水母”则属于刺胞动物门钵水母纲。它们最大的差别就是前文说过的,一个僧帽水母其实是“一群”,而普通的水母每只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如何预防僧帽水母蜇伤?
在海边玩耍时,注意以下特征可以让你快速辨别出僧帽水母!
· 浮囊颜色:僧帽水母的浮囊通常是蓝色、紫色或粉红色的。
· 浮囊形状:它们的浮囊呈现出一个充满气体的半透明结构,类似于一个帆。
· 触手:它们的触手可以非常长,通常悬挂在浮囊下方。
为了避免被僧帽水母蜇伤,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首先,留意海滩上的警示标志或封闭通知,避免在有僧帽水母出没的海域游泳;
沙滩上的僧帽水母
其次,避免直接接触任何看似是僧帽水母的生物,即使它们已经搁浅或死亡,千万不要光脚去踢在沙滩上任何像塑料袋或果冻的东西;在海中游泳时,穿戴防护服或潜水衣以减少皮肤暴露;最后,学习并掌握僧帽水母蜇伤的急救知识,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由于僧帽水母(以及其他一些可能蜇人的水母),触须非常长,因此,都不必接触本体,离它们近一点都有被水中摇曳的触须刺伤的风险。所以见了疑似僧帽水母或者别的水母的东西(哪怕你觉得可能是个塑料袋),最好躲远点。
被蜇伤后的处理方法
被僧帽水母蜇伤后,会立即感到剧烈疼痛,并出现红肿、红色鞭痕样皮疹,严重时可能形成水疱和溃疡。全身症状包括过敏反应、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和心血管问题,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导致循环性休克或死亡。一旦我们不小心被蜇伤,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1、保持冷静:
不要慌张,尽快上岸或远离僧帽水母。
2、去除触手
用钝边物体(如信用卡)轻轻刮掉附着在皮肤上的触手,不要用手直接触摸。
3、冲洗伤口
用海水冲洗受伤部位,避免使用淡水,因为淡水可能会触发刺细胞释放更多毒液,一定要使用海水冲洗伤口。
4、热水浸泡
将受伤部位浸泡在 45 摄氏度的热水(最好海水)中约 20 分钟,以减轻疼痛。热水有助于分解毒液中的蛋白质成分。
5、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出现严重反应,如呼吸困难、胸痛、严重肿胀等,应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除了僧帽水母这些水母也会蜇人
1、海蜇
海蜇的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 50 厘米,最大可达 1 米,胶质比较坚硬,一般为青蓝色;乳白色的触手;八枚口腕,缺裂成许多瓣片。虽然通常被作为食材,但其触手上的刺细胞仍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处理不当或在海中直接接触,可能会引起皮肤刺激和疼痛。
海蜇
2、海月水母
这是一种常见的水母,其刺细胞的毒性较低,但对于敏感皮肤仍可能引起轻微的刺痛和红肿。
海月水母
3、霞水母
这类水母的触手上具有较强的毒性,接触后会引起明显的刺痛、红肿和水疱。我国沿海已发现白色霞水母、发形霞水母、棕色霞水母和紫色霞水母 4 种。
霞水母
4、箱型水母
俗称海黄蜂,是一种致命的剧毒水母,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北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越南。虽然在中国海域不常见,但偶尔也有报道。
它们造成了在世界上无数对人体的伤害或死亡事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海洋生物,也是世界上最剧毒的生物之一。如果被刺伤的区域足够大,未经治疗的受害者可能会在两到五分钟内死亡。
澳大利亚箱水母
刺细胞动物门的动物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有毒的刺细胞麻痹猎物,捕捉食物,虽然美丽,但它们的毒液对人类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
在夏日享受海边的风景时,了解和遵循上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被蜇伤的风险。如果不幸被蜇伤,及时的正确处理可以减轻症状和避免严重后果。希望大家在夏日海边度过一个安全而愉快的假期。
参考文献
[1] Munro, Catriona , et al. "Morph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rtuguese man of war, Physalia physalis."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1(2019).
[2] Li, Li , et al. "Interventions for the symptoms and signs resulting from jellyfish stings." John Wiley & Sons, Ltd 12(2013).
[3] Li, Li, Richard G. McGee, and Angela C. Webster. "Pain from bluebottle jellyfish stings."Journal of Paediatrics and Child Health51.7 (2015): 734-737.
[4] Prieto, Laura, et al. "Portuguese Man-of-War (Physalia physalis) in the Mediterranean: A permanent invasion or a casual appearance?."Scientific reports5.1 (2015): 11545.
[5] Larimer, James L., and Ebert A. Ashby. "Float gases, gas secretion and tissue respiration in the Portuguese man‐of‐war, Physalia."Journal of Cellular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60.1 (1962): 41-47.
策划制作
作者丨Denovo 北京理工大学博士
审核丨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研究员
策划丨丁崝
责编丨丁崝
审校丨徐来 林林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