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大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唤醒中美人文交流史上的一段插曲
一代才女林徽因的纪念碑坐落在杭州花港观鱼公园,在这块新颖别致的纪念碑上,人物像和记述文字全部镂空。
按照农历,时下正值诗人和建筑师林徽因笔下的“人间四月天”。就在这样一个到处洋溢着暖与希望的时节,林徽因曾经留美就读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向她追授了建筑学的学位。当地时间5月18日傍晚,在2024年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宾大正式向林徽因颁发建筑学学士学位,以表彰她作为中国现代建筑先驱的卓越贡献。这是一份迟到百年的证书,也是一段中美人文交流史上的插曲。
故事要从1924年说起,20岁的林徽因和后来成为她丈夫的梁思成赴美留学,他们的志向是就读宾大建筑学专业,以备将来投身中国建筑的研究。彼时的中国,经历了巴黎和会上的屈辱和抗争。此前信誓旦旦提出“十四点宣言”、声称要为各国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提供相互保证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却在中国领土问题上装聋作哑,纵容日本强夺山东。新的不平等条约不仅激发中国人民强烈愤懑,也在美国国内引发广泛批评。根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陶文钊《中美关系史》一书记载,威尔逊回到美国即遭到劈头盖脸的批评浪潮,诸如“日本获得赃物”、“可诅咒的罪行”等指责充斥报刊,他在国会中的反对派更是抨击他在山东问题上的作为是“近代历史中前所未有的叛卖”。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留美求学仍是林徽因和梁思成这些中国年轻人的选择。然而,因为宾大建筑系的必修课包含男性模特写生的美术课和传授施工技术的建造课,这在当时不向女生开放,林徽因只能在美术系注册。就学期间,奋发向上的林徽因修读了被允许修读的所有建筑学课程,因其极为优异的成绩,她还成为宾大建筑系指导教师,但在她的学历上却始终没有建筑学的专业认证。尽管1934年之后,宾大建筑系也开始招收女生,并且陆续为那些曾在宾大学过建筑学的女性补颁建筑学学位,而且林徽因此后在建筑领域的成就早已享誉宾大,但是对她的学位追授却迟迟没有进入序列。
直到2022年,在北京宾大沃顿中国中心的一个展览中,一块展板引起宾大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斯坦纳的注意。它展示了1918年至1941年间就读于宾大建筑系的23名中国毕业生,位于展板中央的正是林徽因,她是这些学生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唯一未被授予建筑学学位的学生。次年春天,韦茨曼设计学院院长办公室提议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士学位。
在回国之后直至英年早逝的27年里,她曾单独或与梁思成合作发表《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平郊建筑杂录》《晋汾古建筑调查纪略》等论文;曾在病榻上帮助梁思成修改并完成《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帮助保护北京的文物古迹,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在新中国成立后参与完成设计国徽图案的任务,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和修建工作。业内人士说,如果不受家庭束缚,她本还可以做出更大成就。
在林徽因诞辰120周年之际,同时也是入学宾大100周年之时,宾大建筑系终于决定为这位杰出的毕业生正名。斯坦纳说,“她没有被授予学位的原因很清楚,就是她的女性身份,这是一个历史遗留错误。”这位院长并未提及,同样因性别原因没有被授予建筑学学位的其他女学生为何早已被补授学位,而林徽因的学位追授却迟到了100年。
在这100年间,中美人文交流伴随着中美关系的起伏跌宕,在历史的洪流中浮浮沉沉。今天的美国社会早已不乏华裔女性建筑师的身影,坐落在华盛顿中心区的越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就出自林徽因侄女林璎的手笔。今天的宾大建筑系,女学生占56%,女教职员工占53%,包括首位华裔系主任胡如珊。
今天的中国也敞开怀抱,欢迎美国青年的到来。中美关系的基础在民间,希望在人民,未来在青年。去年,中国国家主席访美期间宣布,中方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复旦大学教授沈丁立对本报记者说,宾大追授林徽因建筑学学位不仅是对林先生在艺术和建筑方面成就的认可,同时也标志着中美之间文化和教育交流自疫情之后逐渐恢复。
“等我回到中国,我要带回去东西方碰撞的真正含义。”林徽因1926年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过的这句赤诚的话语在人间四月的天空中回荡,也在中美人文交流的时空中回响。
作者:顾文俊
文:本报记者 顾文俊 图:新华社 编辑:沈钦韩 责任编辑:刘畅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