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问界M7新车预售,淘汰赛当前,没有人可以掉以轻心!曾追求李连杰被拒,转外国身份又回来发展,如今变身女强人(新鲜出炉)

zhiyongz 6个月前 (05-19) 阅读数 #华为

近日,AITO汽车官宣问界新M7 Max焕新版正式开启小订,并发布了29.8万起的预售价格。

此前,余承东在微博上就新版本车型进行投票。根据结果可知,消费者最期待的改变就是外观设计。问界汽车反应迅速,对M7焕新版进行了升级。全新设计的家族式小嘴前脸替换掉了之前的大嘴造型,再加上全新的星际蓝配色。科技感和高级范儿瞬间提升了不少。这一次,问界应该给设计师加个鸡腿。

广告
×

据了解,新款M7焕新版采用多项问界M9下放的黑科技配置,比如问界M9同款的192线激光雷达,华为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感知能力和智能安全。

这对于那些追求大空间增程SUV、华为高阶智驾、鸿蒙智能座舱的消费者来说,这样的诱惑着实不小。

而这才是让消费者动心的地方。这让人不得不感叹,像问界这种成绩又好又听人劝的“好孩子”,它不成功谁成功呢?

新势力们,格局生变

几年前,蔚小理这三家还被认为是头部三杰,再加上零跑汽车、哪吒汽车异军突起,五家企业共同组成了新势力造车的第一梯队。然而从2023年开始,这个格局开始发生变化。

先是理想汽车一飞冲天,2023年销量达到37.6万辆,成为新势力中独一档的存在,紧接着就是问界汽车凭借新款M7的出色表现,2023年底上市后迅速走红,并在2024年第一季度力压理想,成为新势力销冠;2024年4月,万众期待的小米SU7上市交付,雷军更是在北京车展大放异彩,被誉为行走的流量包。小米汽车首月交付量超过7000辆,一跃成为车市当红炸子鸡。

从时间维度来看,蔚小理成立于2014年前后,至今差不多有10年的时间,问界和小米明显更晚一些。后发品牌因为有着“后来者居上”的优势,它们成长的速度更迅猛。

随着造车新势力先发品牌和后发品牌角逐愈加激烈,市场销量格局也发生了全新变化。其中,问界尤为引人注目,焦点集中在它和理想汽车之间咬得非常紧。

广告
×

4月,理想汽车交付新车2.58万辆,问界紧随其后,销售2.55万辆,双方差距为300余辆。

为争夺销量,同时也是为了新势力品牌NO.1的排名,问界与理想汽车的“价格战”持续升级。4月22日,理想汽车首次宣布全系车型降价,最高降幅达3万元。4月1日,问界新M7车型进行权益调整,最高直降2万元。

此外,理想推出了价格更低的L6,而问界则是跟进了M7焕新版,针锋相对的意味十分浓厚。在价格战愈演愈烈以及新能源汽车产品越来越丰富的大背景下,我们现在不能判断未来究竟有谁能最终留在牌桌上,但像问界和理想这样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头部品牌,无疑机会是最大的。

存量竞争,压力更大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53.2万辆,同比下降5.7%,环比下降9.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636.4万辆,同比增长8.0%;4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67.4万辆,同比增长28.3%,环比下降5.7%。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自从春节过后开始的一轮车市大降价,对整体销量的刺激作用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大。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介绍,2024年Q1季度,新能源车型是国内市场参与降价的主力,其数量已超过去年的六成。

进入4月以来,市场已有近40个汽车品牌共计128个车系宣布优惠、补贴或降价。绝对的头部品牌特斯拉和比亚迪也包括在内。4月20日,特斯拉宣布全系车型降价1.4万元,这是特斯拉今年以来的第二次降价,Model 3焕新版累计降价接近3万元;而比亚迪则在5月3日针对旗下王朝系列各车型推出优惠购车政策,单车置换补贴至高1.8万元。

在市场如此巨大的降价动作面前,新能源销量却出现了环比下滑,已经说明了问题。

此外,小米SU7的上市更是成为车市竞争的加速器。小米SU7从4月3日开始交付,4月份已完成交付7058辆。截至4月30日24时,小米SU7锁单量超8.8万辆,雷军更是公开表示,今年小米汽车将冲击10万辆的年交付量。要想完成这个目标,小米汽车需要在接下来的8个月时间内交付9.2万辆才行,也就说月均交付量将超过1.15万辆。

以目前小米汽车的产能爬坡速度来看,完成这个目标不是不可能。

在小米汽车强有力的“搅局”下,各家新能源品牌感受到了强大压力。我们在4月北京车展上,就已经看到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出新车以及花样翻新的用户权益,目的就是要争取更多的声量和销量。

在市场整体规模并未出现大幅上涨的前提下,更多的新品牌和新车型的加入,只会抢占市场存量,对于那些长期销量得不到突破的新势力品牌而言,这样的挑战无疑是巨大的。

别说它们了,就连已经领先多个身位的理想,都有些力不从心了。问界也同样如此,又是调整权益,又是推出新车,又是下放配置,各种招数都使了出来。

还是那句话,值此车市生死淘汰的关键时刻,谁能最终留在牌桌无法判断,但是能判断出来的是,谁动作慢谁就危险了。

百姓评车

2023年,一些销量规模迟迟无法突破的新能源车企或许将面临剧变,过去被认为是头部的企业,有可能被后来者取代,变成腰部企业甚至是被淘汰。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残酷的事实。

理想如此,问界如此,甚至小米汽车也不能例外。大家只有不断奔跑,持续跟进市场形势,才能有机会留在牌桌。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