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干不净 吃了没病”:有科学依据吗?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足以证明了人们对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视。
想要吃得营养又健康,前提必须是吃得“安全”,如果食物存在卫生问题,那必将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健康威胁。
但是,任何事都有双面性,很多人认为食物过于干净,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说法。
那么,这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今天全部说清楚。
“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指什么?
对于“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说法,很多人认为有些时候在过度卫生干净的环境当中,反而容易得病。
这类言论是免疫学当中很有名的“卫生假说”,主要指“在生命早期如果接触到一些外源性潜在的致敏物,有助于机体产生免疫耐受;生活在过度干净的环境中反而会导致免疫耐受产生缺陷,就会增加幼儿期之后患过敏性和自体免疫相关疾病的概率”。
此学说的提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卫生革命之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学说理论都需要“对照现实”来考虑,不能片面看待。
如果单纯为了预防可能出现的过敏性疾病就不去注意饮食和生活卫生,这个“后果”是无法控制的。
也就是说如果通过接触一些微生物等有害物质来培养儿童的免疫力,其实也仅有一小部分儿童可能会提高对微生物的抵抗力,但更大一部分儿童只会反复生病,影响正常的健康状态。
“卫生假说”本身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所谓的清洁根本不能让人们生活在无菌的环境当中,微生物无处不在,无论是空气携带、身体携带还是食物携带;降低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更多需要做到的是“勤洗手,保证身体、饮食以及多层面的清洁”,而不是理论学说中所谓的“单纯环境清洁”。
无论是“卫生假说”还是之前科学家做过的一些实验,都没有证据证明保证食物的卫生或者洗手会增加过敏问题和微生物感染的风险。
不干不净,可以增强免疫力?
网上还有人说“生活中的不干不净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其实这些仅仅看到了身体的免疫系统对某种单一微生物的反应,然而微生物的好坏(是否致病)无从得知,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不知晓。
对于致病微生物必须要时刻保持警惕,假设免疫系统本身存在问题,那一旦感染甚至可能对身体造成永久性伤害。
因此,维持或者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更应该依靠的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干不净可以增强免疫力”的说法万万不可以相信。
食物掉地上,立刻捡起来还能吃吗?
食物掉地上之后,能不能吃取决于食物是否感染致病菌、菌落总数及自身的免疫能力等问题。
如果吃了掉在地上的食物后没有出现腹泻等问题,也并没有其他症状,那可能恰巧没接触到致病菌,或者身体的免疫力很好。
但是,从安全角度来讲并不建议去尝试,一旦中招就得不偿失了。
细菌的微小靠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碰巧存在致病菌,而恰巧又捡起来吃了,那就会大大增加致病风险(有些大肠杆菌很少量就会导致食物中毒,严重甚至会导致死亡),立刻捡起来并不能从根本上防止被细菌等污染。
因此,无论食物和地面接触了几秒钟,都不建议继续食用。
从现实角度考虑,如果接触了被致病菌或者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或水,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腹泻或感染,甚至容易诱发脑膜炎等,危害不容小觑。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1、饭前便后要洗手。细菌等有害微生物通过肉眼根本看不见。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时洗澡,勤换衣物,保持清洁干净的状态。
3、食物要熟透后再食用。彻底加热才能降低微生物的感染风险。
4、饮用干净、卫生的水,不喝生水。
5、餐具要定时煮沸消毒,定期更换。
6、处理食物要生熟分开。接触食物的刀具、案板等物品要分类使用,避免交叉污染。
因此,生活中一定要记住这些“八字谚语”:不干不净,容易生病,针对健康,不可侥幸,趋于健康,必须干净。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