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世界之最 > 自然之最 > 正文

自然之最

《道德经》:多做事少说话是符合自然的,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行动

zhiyongz2024-06-02自然之最

由于我们需要未来,因为我们没办法活在当下,我们没办法活在现在。由于我们需要未来,我们每一分钟都活在尚未实现的期待中,每一分钟都只是过渡而已,于是“超越时间的现在,沦为短暂而无常的现在,只是匆匆一逝的剎那而已”。我们所能够活的就只有现在,但我们不知究竟归向何处,所以内心不安啊!还是苦啊!所以我们还是一直在不断地冲向未来。

老子说,“希言自然”,意思是,多做事少说话这是符合自然的,所以成功最关键的因素是行动,是需要我们大量的行动。虽然大量的行动预示着我们可能遭遇的挫折或拒绝会比别人多,但同时也预示着我们成功的机会也会比别人多。

老子还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意思是,胜过别人的人只是有力的人,自己战胜自己才是强有力的人。

所以在老子看来,并不是比别人强的人就是强者,而是自己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而自己战胜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行动。

老子还说,“处其实,不居其华。”意思是,把它放在实实在在的地位上,而不在于说些好听的话。所以“道”的行为就是以行动来说话的,我们要想成功,就应牢记行动才是成功的保障。

找寻成道不是一种自私的找寻吗?是的,它是,而且是最自私的,没有什么事象它一样,它是无与伦比地自私。

老子说,一个人必须自私,没有其他方式可以存在,所有一直叫我们不自私的教导都没有帮助,相反地,它们分散了我们的本性,它们使我们变得不自然。

只有我们“自己”才是中心,让我们成为自私才是我们唯一存在的方式。我们越是试图去成为不自私的,我们就会变得非常古怪。

古怪(eccentric)这个字很美,它只是意味着“离开中心”,它意味着我们要“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在《道德经》一书中,“企”,有的版本写作“跂”,就是踮起脚跟的意思。“企者不立”,意即,踮起脚跟来站立,虽然可以站得高一些,但是却站不稳。“跨”,是跨大步的意思。“跨者不行”,意即,跨很大的步子来走路,虽然一步可以迈得多一些,但是却走不长远。

为什么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呢?因为这两种行为当中都带有勉强的成分,而勉强之事总是难为的,效果往往也不尽如人意,甚至是南辕北辙。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的主观愿望与行为的实际结果经常会发生背离,也就是有心之事反而不得,为什么会不得呢?就在于它是有心而为的,其中掺与了太多勉强的成分。而如果这种勉强的成分所占的比例很大的话,那么一旦制约的力量变得薄弱,事物也就难免走向崩溃和失败了。

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个幅员极为辽阔的帝国,比如新巴比伦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蒙古帝国等,但是这些国家存在的时间都很短暂,甚至可以用昙花一现来形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就是因为这些大帝国的形成不是依靠自然的融合,而是依凭武力的强行征服,一旦武力衰弱下来,帝国自然也就会走向解体。

中国古代的秦王朝,统一之后仅仅经历了十五年的时间就灭亡了,这在很大的程度上也是因为秦朝在统一的过程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着力过多,依靠强权来推行的,而天下一旦有变,则会祸乱四起。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是因为天下人民不堪秦政之苦。后世皆言秦政暴虐,这其中当然有统治者个人偏好的因素,但是更主要的,还应当说是出于国家统一和政权稳固的需要。然而,过犹不及,秦朝不旋踵而亡,恰恰应了“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句话。

我们在日常做事的时候也应当注意到这一点,尽可能依循老子所言,做到“顺其自然”。

关于这一点,我国传统文化又有很多论述。比如佛家主张随缘,一切都不可勉强;儒家主张凡事都要按照本分去做,不可妄贪其他身外之事。这“随缘”和“素位”四个字,与道家顺其自然异曲同工,殊途同归,都是为人处事的秘诀。因为人生之路遥远渺茫,假如任何事情都定下很高的目标,勉强自己去做,并且务求完美,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难免会引起许多忧愁烦恼。但是,如果能安于现实,诸事皆顺其自然,不但事情容易成功,而且到处都会产生悠然自得的乐趣。

当然,老子主张的顺其自然,并不是要我们不图进取,消极懈怠,而是强调凡事不可强求,在当前行不通的情况下,要耐心等待时机,不要心浮气躁。要求我们遵循事物的基本规律,自然而然地实现自己的目的。

老子同时还告诫我们,对于很多事情来说,亦不可以机谋过重,那样也是很不妥当的。曹雪芹在“红楼梦十二曲”之《聪明累》中写道:“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是用来形容王熙凤的。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主事者,人称男儿皆不如的,可谓心机多矣,然而其结局如何呢?“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这两句话一方面告诉我们做事的时候不必过分勉强。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做事要着眼于长远,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站得高一些、步子迈得大一些而影响了以后的站立和前行。

就这样,我们就不再植入自己,我们就不再奠基于自己的本性,一个没有奠基于自己的本性的人就会过着一种虚假的生活,过着一种人工化的生活,我们的整个生活比较象是一个梦,而不象是一个真实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心急吃不到热豆腐”的老话,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有可能登上成功的巅峰。这正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千万不可有虚荣心,更不可被虚荣心所左右。

然而,自从人类有了等级之分,就有了虚荣心,要想铲除它,谈何容易。例如,有的人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到处夸耀、四处宣扬,就自以为是,甚至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有的人一听到他人对自己的一些夸赞、一点表扬,就高兴得忘了把控自己的言谈举止,就喜上眉梢、忘形于色。而当他人对自己稍有微词,稍加批评时,就立刻板起面孔,怒气冲冲,甚至立刻还以颜色。这些都是虚荣心在作怪,使我们闻喜则亲,闻过则怒。

我们都知道不该有虚荣心,也努力地想摈除它,但是我们做不到,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从实质上了解虚荣心。现在老子向我们讲述了虚荣心的实质和后果。老子说:“经常自我表现的人,都是不明智的人。经常自以为是的人,就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经常自我夸耀的人,是显不出有功的。经常妄自尊大的人,也不会得到长久尊重。正是这样,如果我们是明智的人,就不会表现自己。我们要想得到人们的肯定,就不要自以为是。我们希望得到功劳,就不自我夸耀。我们要想得到他人长久的尊重,就不可妄自尊大。”

虚荣是构建在沼泽上的房子,闻喜则亲,闻过则怒,迟早会被沼泽所淹没。

我们要争夺第一,所以难免要自现、自是、自伐、自矜来表现自己的聪明、彰为、功劳、特长。但从大道大德的角度来说,如同我们所留下的剩饭和身上长出的赘瘤,令人心烦不爽。

人类的虚荣早已成为癌细胞不断扩散的毒瘤,也像已经扩散了,甚至是无法抑制的癌细胞一样,给这个世界造成了难以数计的损失和灾难。比如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就发动战争,造成众多的作废。人类为了自己的虚荣,就砍伐树木建筑房屋,结果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就残杀动物,用它们的皮毛做成服装,结果打破了生态链的平衡。

我们看不起动物植物,在我们的眼中人类是万物的精灵,是最完美的。但是动植物是否像我们那样爱慕虚荣,而导致自相残杀?是否像我们那样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寡廉鲜耻?在这一点上我们真的比动植物差得很远,如果我们能像动植物那样,只是按照大道的规律,沿袭生命的成长,忘却无聊的虚荣,那我们就可以做到心如天地宽了。

有一个修道之人,二十几年的认真悟道,使他淡泊名利。但是,当他将自己多年悟道的成就写成书并出版之后,就有不少慕名而来的道友向他请教,渐渐地他的名声越来越大,也使他逐渐地傲慢和自大起来,结果染上了吃喝嫖赌的恶习。人们看到他变成这样,也就不再向他讨教了,而他自己最后在虚荣心的作用下,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受到了法律的惩罚。

一个修道的人最后都会被虚荣心打败,更何况我们这颗一直在世俗中沉浸的心灵呢?所以我们必须认清这一点,那就是贪图虚荣只是在进行一场必输无疑的比赛,如果我们执迷不悔,最终等待我们的只有头破血流。

这种头破血流,在我们的内在深处,我们是没有办法的。在我们的内在深处,我们仍然保持是自私的,我们最多只能够变成为君子。

一群猴子正在树上玩得欢,看到来了一队狩猎者,大家一哄而散,只有一个猴子不跑。这伙儿人的头头儿,也就是国王,就张弓搭箭射它。只见这只猴子左手一支,右手一支,把箭稳稳地接在手里。国王觉得很没面子,就下令大家一起射箭,这下子接不过来了,于是这个喜欢卖弄“武功”的猴子很快就被射死了。

三国时期的杨修也是一个才思敏捷的人,但他不该卖弄自己的才华,因为“一盒酥”、“鸡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等事情,惹怒了曹操,惹祸身亡。

“深山大泽,历来多猛龙大蛇。中华大地,自古多豪杰之士。”“鲁班门前弄大斧、关公门前耍大刀”,这些话都是提醒我们不能轻易地卖弄自己的才华。

我们试着去成为不自私的,但那是不可能的,即使在我们努力去成为不自私的当中,我们也会保持是自私的。所以我们会创造出一个二分性的自我,甚至是一个冲突的自我。如果 出现了这些自我,任何我们在表面上所说的,甚至是存在于内在深处的观念,或者是思想,我们都会继续去否定它。因为我们知道得很清楚,我们怎么能够欺骗自己呢?我们怎么能表面上说一件事,但在内在深处却继续鼓吹跟它相反呢?

这就像在修行的道路上,界线之上才是神性本体、道,或所谓的如来世界。“界线”是人类分门别类所界定出来的,“界线之上”就是人类用语言、名词,或者名相所贴上去的。

我们所生存的自然界是无善、无恶、无圣、无罪,包括我们所讲的“无罪”,宗教师为了要控制人类的心灵,甚至是主宰人类的心灵,就设定出一些原罪、罪恶的观念,然后让我们有消不完的灾、忏不完的悔,这样他们的宗教事业就能够继续发展。

有一次,在法院里面有一个对那斯鲁丁不利的案子在审理,法官问说:“那斯鲁丁,你有跟这个女人睡觉吗?”

那斯鲁丁说:“没有,阁下,根本就没有,阁下,甚至连送秋波都没有!”

情形就是如此。我们说了某些事情,然后我们内在的深处就立刻反驳它,我们就变成一个矛盾体,我们就会变得很紧张,因此我们的生命变成一个很深的痛苦,变成一个受苦。

这样也不是说三十亿年之后,我们真的就能够做到,我们原来所想的天堂,在我们跑了三十亿年之后是怎么样?一方面也累死了,一方面到后来也真的发现:都只是在构筑梦幻世界。只要有“自我”,那个苦就存在。才会发现原来一切的问题,是在那个“自我”,这时候“自我”才会愿意放开。

这些行为,对从事于道的事业的人来说,都是多余的、无用的,因而也是有害的。对此,常人都会感到厌恶,所以有道的人不采取这些方式。

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自见”、“自我”、“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反而达不到自己的目的。

就这样,老子不仅说明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他还喻示我们雷厉风行的政举将不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后来老子又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表现及其结果往往是对立的、相互矛盾的。这是老子思想中极富精义的部分。

不过,在这其中仍然贯穿着以退为进和所谓“委曲求全”的处世哲学。这种观点、这种态度绝不是无条件的、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采用的,而仅是对现实斗争中某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的策略。

这虽然说不上是在逃避现实的政治斗争,但表面上给人的印象却是消极退守、防御。

当然,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一贯主张。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灵活运用,它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所以说,整个“转念”就是开悟啊!扭转过来之后,我们才发现原来当下一切即是。

这是修行上很重要的关键,我们如果能够真的体悟,那就很快地会认识到界线根本就不存在,只是个转念。

这就像佛教演变到后来,没有透过“有为法”来引导,真的要我们直接契入“无为”。所谓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在自己良好的心态下顺应大自然的作为。即使是再聪明的人,也得承认“人算不如天算”的道理,所以不能逆天而行、勉强追求。

在追求一时达不成目标时,由于对目标的渴求和对自己的盲目自信,有可能生气郁闷,更有甚者还会暴跳如雷,但这种违背天地规则的行为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伤人害己、误国害民。其实,没那么快!没那么容易!但是我要告诉大家:并没有任何界线横亘其间,此刻,并没有障碍阻挠我们进入一体意识。所以,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不是外境,而是我们自己。

因此,我们不必刻意把根本界线挖出来,然后去毁灭它,那只是庸人自扰而已,因为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清静无为的世界里面。我们怎能去毁灭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东西?这有点儿像一个人面对海市蜃楼时,挥着拳头,拼命想驱除那幅幻影,尽管他忙得满头大汗,只是徒忙一场而已。当我们修行到一定的境界发现这个真实时,我们才会死心。

尽管我讲了这么多,还是有很多人存在怀疑,他们会说:“这样而已吗?不会是这样吧?”他们甚至还会说:“张其金,虽然你说得很虚、很玄,但在我看来,只不过就是这样而已啊,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怎么能够赶得走幻象?我只需要认出它的虚妄就足够了。”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