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所有的开端:初代小米手机测评

zhiyongz 8个月前 (04-01) 阅读数 #小米

雷军站在设计大师斯塔克边上,看着台下粉丝的欢呼;五年前,雷军和他的小米手机也享受过这样的待遇。是什么,让初代小米手机如此的引人注目?又是为什么,小米用了五年才再一次复制这种成功?

2011 年 8 月 16 日,雷军发布了小米手机一代。那可能是小米风评最好的年代;同样,那时的手机界也是一个完全和现在不同的年代。这五年发生了什么?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太阳底下无新事,重新回看初代小米,也许会给我们答案。

外观就是没有外观

2011 年中,有传言说一个叫「小米」的新品牌将会委托摩托罗拉生产手机,预计售价是 2600 元人民币。当年的 8 月 16 号,小米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第一代产品。在小米的发布会上,雷军说出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这句话后来经常被人拿出来诟病,比如魅族论坛就有人认为这句话如果是车企老总说出来的,那这家车企都应该倒闭。不过这属于不当类比,手机毕竟不是车。在当时的环境下,小米的这个做法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雷军在当年接受采访时说到:

「我要做的高性能高性价比的手机,首先考虑的是高性能、电话功能好,其次才是工业设计,我的要求,不是外观有多少人喜欢,而是外观不能有人不喜欢。」

纵观小米发布时各类新闻和评论,雷军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了。大家的讨论绝大部分都集中在了性能价格和营销模式上,至于对外观的讨论——好像需要讨论的点太多,外观也就没人在乎了。而且作为一个当时并不算大的小团队,小米也需要在设计和性能之间做一个协调。小米选择了性能,事实证明这条路选对了。锤子选择了外观,差点死了。

但是回到今天来看的话,小米一代的确不算是什么好看的手机:前面是黑黑,后面是黑黑。现在手机常见的曲面/ 2.5D 玻璃,金属拉丝一个都找不到,当然也没有乐视带火的 ID 无边框。而同年苹果的 iPhone 4s 和谷歌的 Galaxy Nexus 经常被认为是两个系列迄今为止里最好看的手机。

不过五年之后,当 iPhone 7 和 Google Pixel(可怜的 Nexus 已经被谷歌改名部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里)的外观饱受争议时,小米的 Note 2 与 Mix 则惊艳全场。不得不说,有很多事情是在变化的。

硬件优先,跑分万岁

小米对该款手机的评价是:高性能发烧手机。这个描述也是很多人一直对于小米的印象:性能特别强。小米问世之时的竞争对手有老罗曾经的最爱三星 S2、有 Beats 耳机加持的 HTC Sensation XE、有还没卖身给联想的摩托罗拉 Razr 以及谷歌亲儿子 Nexus ——横向对比一下,这些手机远没有今天的手机市场这样同质化:Nexus 有最好的屏幕和最大的存储、Razr 有接口可以连接电视和 4G 网络加持、Sensation XE 送 Beats 耳机。不过到了跑分上,有媒体用「令人咋舌」来形容小米:在「超级兔子」测试软件的比对中以 5855 分的成绩力压全部竞争对手。毕竟「Qualcomm MSM8260 1.5GHz 双核心处理器、Adreno 220 图像处理器、1GB RAM 」这种顶级处理器+顶级图像处理器和大内存的堆料组合在当年可不常见,再加上小米做 ROM 出身优化有方,也难怪 engadget 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在使用手机时,系统顺得一塌糊涂。而且和今日的手机相比,小米在性能强悍的同时手机在日常使用时可以轻松续航 12 个小时以上,要是省着点用,甚至可以两天一充。

这样的配置配合上小米真正的大杀器 1999 元的定价。面对竞争对手动辄一倍以上的差价,小米成功颠覆了手机市场的玩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米之前和之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手机市场。

不过小米的硬件也不能说是一点问题没有:854*480 的屏幕和当时顶尖的 960*540比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屏幕的颗粒感还是比较强的。雷军在做客新浪访谈的时候两次被问到为什么不用更好的屏幕,雷军给出的答复是 960*540 比例原因握感不好。至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雷军坚信「握感第一」;还是出于成本考量,那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

总体而言,小米成功把「性价比」作为标签贴在了自己身上。在小米初代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这也成为了小米成功的法宝之一。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性价比」这条路被其他公司学走的时候,小米的日子自然也就不好过了。更不用说还出现了类似乐视这样赔钱补贴卖手机的公司。如果一味的追求「性价比」的话,那消费者就会忠于「性价比」而不是忠于品牌。而陷入价格战肯定不是小米希望看到的。之前笔者和小米的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聊到过这个话题,他说希望红米可以取代今天小米的位置,而小米则努力跻身高端市场。但从上往下走容易,从下往上走想摆脱价格战循环的话,可就没那么简单了。小米冲击高端市场的第一次努力小米 Note 反响平平,今年的 Note 2 和 Mix 可以说开了个好头,但结果如何,还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软件很好,但也很迷茫

小米初代另外一个吸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小米的 MIUI。

那个年代的安卓说实话就是个半残废:很多人都把安卓当功能机用,因为实在太卡了。而且当今被很多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功能还都不流行或者没出现。比如虚拟按键(就是屏幕下方的那几个三角方块),现在的字体或者从锁屏界面直接访问应用程序。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人一直到今天都对安卓有心理阴影。而且因为谷歌退出中国,让大陆的用户没办法使用谷歌服务以及 谷歌应用商店 Play Store。这样中国的消费者在用安装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功能是不能用的。所以一个好用的、为中国用户做了优化的 ROM 就成为了当时市场的需求点。雷军作为带过金山卓越的等公司的牛人,建立开发团队做 ROM 自然优势很大。事实也果真如此,小米的 MIUI 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好的 ROM,也是小米手机吸引力的来源。不少消费者都在购买原因里表达过「MIUI 很好,那么小米自己的手机肯定配合的更好这样得想法」。

除去基本的流畅靠谱之外,MIUI 也充满了各类令用户开心的小惊喜。engadget 的编辑发现「可以将电量以类似 RPG 中 HP 条的方式在萤幕顶部显示,实在有趣。」;为升级所设计的双分区让用户可以在下载升级的同时使用手机(毕竟不是大家都有两个手机);更别说当年还有个米聊(微信是腾讯版米聊)。MIUI 更了不起的是,他让手机厂商开始意识到本土化是多么的重要。数据流量检测,内置农历等种种功能算虽然不一定都是 MIUI 发明的,但却都被其发扬光大。

但最近的 MIUI 却不再有往日的荣光:各类原本是自家特色的功能被别人学的七七八八,原生安卓越来越强大也开始让消费者选择原生系统。但更重要的是,背负着投资人压力的小米,需要在 MIUI 不断地掘金。造成的结果就是 MIUI 被开始叫做 ADUI(ad = 广告)。当小米开始把当年最开始钻研 MIUI 的劲头开始研究如何更好的打广告......这对小米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这就回到了关于小米定价的问题:低价的硬件需要靠软件盈利,但即使是人均软件消费最高的苹果,也承认自己不能依靠 App Store 挣钱;如果想提升品牌提高溢价空间,消费者则不可能喜欢自己花四五千买的手机里面有一堆广告。如何打破这个局面,恐怕是小米接下来面临的问题。

总结:一切都没结束,最多是开始的结束

著名科技媒体 engadget 再测评初代小米手机的时候,要先在开头介绍一下谁是小米——彼时小米还被当作是只有深度安卓使用者才知道的产品。虽然开头知道的人不多,但后来的故事我们就都有所耳闻:小米带移动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参与感,带来了专注极致口碑快。一夜之间,仿佛所有的公司如果不学习一下小米就会缺少一种叫「互联网思维」的奇妙玩意,没办法和股东投资人交差。

但几年之后,小米从原先的发烧友抢购变成了「屌丝」专供,第一位的销量也被另外两家原本是小米「瞧不起」的手机公司超过,「互联网思维」也更多的出现在了三线城市的诸如卖臭豆腐卖小龙虾的创业故事里。

屋漏偏逢连夜雨,今年的小米各类新闻不少,销量也不如往年。但如果就此我们就唱衰小米,那也还没到时候。创业起起伏伏,小米作为创业公司也免不了经历一番。五年前的小米只有手机和 ROM,今天的小米已经成为了一个集合着各类优秀产品(甚至不只是电子产品)的百货商店。笔者相信小米会成为一个可以比肩腾讯阿里的优秀商业公司;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更希望小米成为一家可以超越苹果谷歌的伟大公司。成为优秀对于小米来说不能算很难,但想要达到伟大这一级别,那小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条路上,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希望达到这一目标的希望。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这是小米说给消费者听的,也是说给自己听的——因为这是我们所有的向往。

原文发表在:https://indieweb.tech/2016/11/15/mione/

参考资料:

http://cn.engadget.com/2011/07/14/xiaomi-mobile-phone-and-ui/

http://cn.engadget.com/2011/09/12/xiaomi-phone-review/

http://cn.engadget.com/2011/06/29/another-xiaomi-android-phone-maybe/

http://cn.engadget.com/2011/10/19/galaxy-s-ii-vs-htc-sensation-xe-vs-vs-motorola-razr-vs-nexu-prime/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16565/answer/13051856http://android.tgbus.com/lab/hardware/201108/368664.shtml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5d6edee23ec0b299ebdeec4f.htmlhttp://jingyan.baidu.com/album/5d6edee23ec0b299ebdeec4f.html?picindex=3http://mobile.pconline.com.cn/review/1108/2512041.htmlhttp://tech.sina.com.cn/i/2011-08-17/18205942786.shtmlhttp://bbs.meizu.cn/archiver/tid-4921143.html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