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价格暴涨,中国人的“国民水果”吃不起了?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梅姗姗
今年冬天的第一个红富士苹果,花了我12元。
虽然一线城市物价高,但这个苹果还是让我震惊颇久。超市里,红富士被分成了A级果和B级果,区别没有明确介绍,我只是凭直觉感受到,那个不算贵的B级果,无论颜色还是状态,都跟我记忆里的红富士不同。然而,这个精挑细选出的,“屁股”带着鲜明果香、周身粉红无瑕疵的大个A级果,价格却接近一碗老北京炸酱面。
图|视觉中国隔壁的新晋网红蓝莓才12块钱一盒,红富士,这个在我们记忆里最普通平常的水果,却意料之外的拉平了价格。
红富士怎么了?
红富士,中国人最熟悉的苹果
每个中国人都有自己跟红富士的记忆,我的记忆集中在千禧之交。那会儿入秋后,水果摊上算得上高档稳定的品类不算多,红富士是少数“几乎买不到不好”的稳定存在。每当学校组织秋游,我的小书包除了喜之郎、小小酥,一定会出现的就是巨大的红富士,“那么多上火的零食,苹果一定要吃” 是我妈的妥协。一颗巨大的苹果,就这么进入我不耐扛的小肩膀。为了缓解负重,我通常会率先干掉苹果,“不能浪费”的紧箍咒,让我即便面对着遍布黄锈的咬痕,也一定会把它吃完。可红富士多饱腹呀,零食就这么几乎完整地背了回来。成年后每每回忆这段,都不禁感慨我妈老谋深算。好在红富士不难吃,不然可能属于我的青春期叛逆会提早至少5年。红富士还是送礼的常客。叔叔不小心摔了腿住进医院,过节去大姨家吃团圆饭,第一次见数学课外辅导老师……红富士和香蕉,外加时令的葡萄或桔子,有时候甚至还有鸡蛋,会组成“送礼多件套”,放在漂亮的竹篮里给到对方。
图|视觉中国记忆里的红富士太多,也太常见了,以至于我打心眼认为它是我国本土水果,原产于山东烟台。当被告知它是从日本引进,中国大地没有这般个头的苹果时,我还热血上头地跟朋友吵了一架:中国怎么可能没有自己的苹果呢?我明明就吃过。
有,也没有。2017年,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发表了一篇关于苹果的基因测序报告,证实了世界栽培苹果的起源是中国境内的新疆野苹果。它们一直悄悄生活在适应自己的中原及偏北地区,化身成《宋书·谢灵运传》里,“琵琶林檎,带谷映渚”里的林檎,老舍《四世同堂》里“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与通体有金星的香槟子”……它们比指甲盖大不了多少,酸涩度满值,即便历经现代科学育种的驯化,最大也不过半个巴掌。
2023年2月10日,石家庄,顾客在新乐市的一家超市选购水果。(图|视觉中国)
中国的确没有红富士这般又红又大的苹果。它是上世纪30年代,日本青森县农林省园艺试验场用美国的红元帅(香港人叫它蛇果)和当时亚洲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国光苹果变种杂交出来的,并在青森县推广种植。这个无论维度还是气候都最适合苹果的乡村,也成了日本著名的苹果之乡。
青森县教授苹果种植技术的技术员里,有个老人跟中国有着深远的渊源。他名叫菅井功,年轻时被派到沈阳日资工厂当技术工人。时值二战结束,日军从中国东北大撤退,兵荒马乱之际,菅井功身染重疾,多亏了中国同事雪中送炭才捡回性命。他一直想要报答中国的救命之恩,中日邦交正常化后,他第一时间回到中国。
他想把自己一身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给中国,并在走访了多个地方后,选择了和青森县无论维度和环境都相似的山东烟台。之后的二十年,菅井功坚持每年回烟台,教授当地苹果果农果树种植和管理技术,即便后来年事已高无法亲自前往,他的儿子也延续父亲习惯,将这一技术继续优化了十年。山东烟台又进一步将这个技术教授给山西、河北、甘肃等地,才成就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精品水果:红富士。
《奇迹的苹果》剧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苹果产量为4597.34万吨,稳居世界第一,占比接近世界总产量的一半,其中红富士的比例接近70%。即便存在苹果进口,一年的进口量也不到产量的零头,主要以标新立异的新西兰爱妃苹果、美国火箭果等为主。
每一个中国人都是扎扎实实被红富士喂养大的,红富士的产量也大到惊人。所以当这样一个技术成熟,产量稳定的水果价格飙升到12块钱一个,我的大脑就瞬间短路了。
逐渐逼近红富士的危机
我问自己,上一次主动买红富士是什么时候?却发现怎么也记不起来了。
的确,超市里四季都有苹果,多种多样的苹果,但论及主动想吃,通常要么季节到了,要么上火食物吃多了求个心安。尤其成年后自己赚钱,更是什么打折买什么,哪个宣传得有意思买哪个。
《我的时代你的时代》剧照嘎啦苹果,近几年的主流宠儿。最大的优点是大小合适,酸甜好看,相比于红富士的巨大个儿,一顿就能吃完,降低了浪费的思想负担;
阿克苏冰糖心,近几年被炒作出的苹果界“爱马仕”。其实就是在高温差地区种植的红富士,但为了区别普通温差地区种植的普通红富士,被商业资本重新冠名。顶级的阿克苏北京超级能卖到16块钱一个(一斤左右),购买体验也如同开盲盒;
《傻春》剧照花牛苹果,今秋因打折首位被带回家的苹果。9.99四个的价格,比红富士实惠不少。虽说皮相对更厚,有碍直接啃,但偏软绵的质地和优秀的价格,实在无法不让人心动;
黄元帅苹果,乍一看仿佛梨子。起初因好奇而领回家,后来发现口味也不错,类似花牛,是软绵的质地,皮却薄了不少……
这么一想,我的确很久没有主动买过红富士了。甚至,我很久没有主动买过苹果了。
《我的媳妇是女王》剧照大约2016年开始,我们生活中的水果,无论是品种还是价格,就开始进入颠覆性巨变。首先是蓝莓、车厘子、葡萄的逆袭,让我们从完全依赖进口,变成本土几乎自给自足;榴莲牛油果也不甘示弱,虽然本土丰收还需时日,我国巨额的进口量也能确保四季有食;还有本土的徐文菠萝、翠香猕猴桃等地标性名产品,甚至过去没有桃子的甘肃,如今都反超江浙,成为中国桃类主要生产地。
当曾经稀罕的外来货、时令货逐渐变为日常,我们的餐桌还有多少余额欣赏曾经的美好?
选择反映在生产中,就是种了几十年的红富士果农,被迫开始思考收入和生活出路。其实直到2020年,我国红富士占总苹果产量的比重还在接近80%左右,但2023年最新的数据,已经只有70%,数量虽然依旧庞大,总体却呈现了大面积降低趋势。
《不能说的秘密》剧照不少果农已经开始把自己种了30年的果树砍了种其他水果,或者嫁接能卖得上价格的新品种,尝试给自己多赚点;舍不得砍树的绝大多数果农,也面临着精品化管理无能的困局。种红富士30多年的他们不是不知道,坚持菅井功教授的管理经验,的确能种出世界上最好的红富士,但当果园开出一天500元的价格都招不到套袋工,那还是能省则省吧,那么多果子,趁着中秋国庆提早摘掉,还能因为节假日卖个好价格。
这便是红富士今年开始呈现的困局:精品的果子因为高昂的成本而价格不菲,绝大多数平价的普通红富士,却因过早摘掉或在管理层面偷工减料,无法呈现出记忆里熟悉的滋味。“红富士越来越难吃”成了社交媒体上稳定出现的话题词,不仅香气不在,有的一口下去甚至还会出现既不酸也不甜的“寡淡”滋味,仿佛吃了一个很脆的水果,连配不配称得上苹果都很难说。
这个曾经的“中国第一精品水果”,这个奠定了中国人对“稳定品质”水果认知的红富士,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国民水果”的宝座,下一位皇冠的承接者却还未出现。
《隐秘的角落》剧照2023年的水果世界,呈现给我们的是无数乱象,我们历经了蓝莓、阳光玫瑰这些外来水果的疯狂降价,也看见了苹果、荔枝等传统水果越变越贵,似乎一切熟悉的认知都开始颠倒,现实和记忆在每一个关键节点都产生了巨大的错位。我们不知道下一个国民水果会是哪个?也无从得知,未来的中国孩子,还会有如同我们与红富士这样,属于全中国人的共同记忆么?
排版:初初 / 审核:同同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大家都在看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