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任命官员要走怎样的流程?真的一道圣旨解决吗?(深度揭秘)
我们经常能在古装影视作品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太监带着皇帝的圣旨而来,大喊一声:“某某接旨!”然后所有接旨的人必须跪伏在地,太监展开圣旨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加封某某为某某官。钦此!”最后,接旨的人叩头,“谢主隆恩”。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古代任命一位官员需要走哪些流程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
因为各朝各带的官制不一样,因此我们就选择宋朝作为分析对象。我们都知道,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因此宋朝时期对官员的任免流程和别的朝代略有不同,说起官员的任命自然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任命书。宋朝的官员任命书,叫作“告身”。
根据授官形式的不同,宋朝告身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种是制授告身,通常由皇帝授命、翰林学士制词,用于对执政大臣的任命。第二种是敕授告身,由中书舍人草拟敕命、宰相机构直接除授,一般用于对中级官员的任命。最后一种是奏授告身,由吏部注拟、尚书省具钞上奏,以御画奏钞授官,用于对中下层官员的程序性的转官。
宋代在元丰改制后,三省的最高长官分别是侍中、中书令、尚书令,不过这三个职位一般都虚置,几乎没有正式任命过,遂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左仆射例兼门下侍郎,为门下省长官,右仆射例兼中书侍郎,为中书省长官。依照宋制,尽管所有的诏敕都以皇帝的名义颁发,但必须经宰相副署,由宰相机构发布,才能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法令。
那么皇帝能不能绕过宰相,直接下诏给某人封官呢?自然是可以的,这类的任命书一般叫“御笔”“手诏”,但宋朝皇帝的这类手诏往往会受到臣下抵制,甚至被宰相扣留下来,不予颁行。如宋仁宗耳根比较软,常听身边人的一些软话,便发手诏要给他们升官。但宰相杜衍对皇帝私自发下的手诏,一概不予放行,这些文书攒多了就一并还给皇帝,皇帝也没办法,只好称赞他“助我多矣”。
不过以宋朝的惯例,获得任命的官员在领受官告之前,通常都要先上表推辞,谦称自己何德何能,当不起大任,皇帝下诏说你担当这个职务非常合适,被任命者这才领受告身,上表谢恩。因此影视作品中的那种情况基本不会出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