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地区荒凉秦国却强占 秦国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也行?)
对战国时期巴蜀荒凉,秦国为何要强占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国初期的魏国,虽说地缘不好,但也不是最差的,至少韩国的地缘就更差一些。
可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打韩国,只盯着魏国打呢?原因也很简单:魏国太强。
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坐镇中原,那结果只有两个:魏国吞并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国家打残魏国。
关于这一点,我们看看春秋初期的郑国就能明白。
当时的郑国,在国君郑庄公的领导下,完全称得上中原地区最强的国家。
然而,这就导致了郑国的周边邻居只能二选一,要么打残郑国,要么被郑国打残甚至征服。
结果,郑国的地位和实力一落千丈,而魏国的遭遇,和春秋初期的郑国如出一辙。
在魏国衰落之后,秦孝公抓住机会,彻底把魏国的势力赶到黄河以东。
至此,秦孝公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很快就去世了。
继承秦国君位的是秦惠文王,这位老兄上任后立刻赶走了商鞅,没过多久,商鞅就死了。
有一种说法是商鞅造反,死在乱军之中;还有一种说法是上扬造反被活捉,最后被处以极刑“车裂”。
如果按照英雄史观的说法,没有了商鞅,秦国应该就此衰落才对。
然而事实却是,秦惠文王带领下的秦国,开始了高速发展。
秦孝公只是把魏国赶到河东,而秦惠文王则接连夺取了魏国的大片领土,直接把一个横跨中原诸省的魏国,打得只剩下河南一部分地盘。
这个时间节点是秦惠文王继位的第九年,函谷关正式归属于秦国。
这既是秦惠文王的人生高光时刻,也是秦国遇到的第二个瓶颈。
在秦惠文王之前,秦国遇到的第一个瓶颈,已经被他父亲秦孝公打破,那就是掀翻魏国的霸权。
可是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自己就成了一个霸权国家,原本联手攻打魏国的国家,现在又开始联手对付秦国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秦国拥有函谷关这样的要隘,地缘优势远胜于魏国,不太容易被打垮。
可雄关要隘也不是毫无缺点:它既是保险柜,又是牢笼。别人想进来不容易,秦国想出去同样不容易。
因为,别人只要堵死函谷关,就意味着基本堵死了秦国。
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秦国应该何去何从呢?朝堂上出现了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关外诸侯虽然准备联手对付我们,但这种貌合神离的联盟并不牢固,我们完全可以分化瓦解。
另一种意见是,虽然能够分化瓦解关外诸侯,但耗时耗力,性价比太低,我们应该南下攻打巴蜀,继续打造一片可靠的大后方。
秦惠文王斟酌了一段时间后最终拍板:先南下吞并巴蜀,再伺机东出。
客观地说,秦惠文王做出这种决定,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巴蜀,还不是后来的“天府之国”,只是一片蛮荒之地,几个小国在里面勉强安生。
此时的秦国,主要的精力还是应付关外诸侯的攻势,如果这个时候分兵巴蜀,谁敢保证函谷关那边不会出问题呢?
这就意味着,秦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争夺一块没什么用的土地。
但秦惠文王毕竟眼光卓著,他一眼就看出了巴蜀的重要性:此时的巴蜀虽然还很落后,但秦国完全有能力把它开发出来。
首先,巴蜀土地肥沃,天然就适合作物生长,一旦开发出来,秦国的军粮补给能力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其次,巴蜀是一个不错的后手,万一秦国本土出现什么变故,临时前往巴蜀避难,也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可目前最困难的是,巴蜀易守难攻,也没有特别适合军队行进的道路。如果现在抢修,显然不太合适,迁延日久容易生变。
关于这个问题,史书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据说,秦国向蜀国送了一个石牛,庞大又贵重。蜀国国君为了把石牛运回国,于是傻乎乎地修了一条从蜀国通往秦国的道路。
结果道路刚修完,秦军就杀了过来,十个月后,蜀国领土尽数归于秦国。
我个人认为,这种类似寓言故事一样的桥段,大家看看就行,不用太当真。
修通一条从蜀国到秦国的道路,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工程,绝不是几个月就能修完的。
这只能说明,无论是秦国还是蜀国,都有修路的意愿,所以双方不约而同地都在做这件事,而且是早就在做,并不是临时起意。
只不过,双方对于这条路的期望不同:蜀国认为可以结好秦国为外援,帮他统一巴蜀。
毕竟当初的秦国受魏国威胁,不太可能出兵进犯巴蜀。
但时移世易,道路快修好的时候,秦国东出无门,于是把算盘打到了巴蜀头上,没经过多少波折,就拿下了这个蜀国。
在此后的五十年里,秦国一边想办法东出,一边尽力开发蜀国,最终以都江堰的修建为标志,预示着秦国彻底消化了巴蜀地区。
随后,秦国开始压着关外诸侯猛揍,并由秦始皇完成了统一。
我们完全可以说,秦惠文王拿下蜀国,是除商鞅变法之外,对秦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件大事。
我在前面只说秦国拿下了蜀国,却不是整个巴蜀,是因为在秦国行动的时候,楚国也没有闲着。
巴蜀在楚国的西边,所以当秦国南下的时候,楚国则开始西进,夺取了巴国,随后又向黔中、巫郡等地区发展。
这直接导致了秦楚两国的领土大面积接壤,所以此时的秦国,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威胁。
秦国和楚国之间,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我们下次再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