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王阳明打仗那么厉害 兵法到底和谁学的(越早知道越好)

zhiyongz 6个月前 (05-18) 阅读数 #趣闻

  对明朝鬼才王阳明,屡屡以少胜多,出奇制胜,他的兵法是和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明朝心学之大成者王阳明,他一生历经大大小小无数阵仗,从无败绩,而且都是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甚至仅用几封劝降信,就能使得敌人土崩瓦解自相残杀,敌人率部来归。

  比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先是赴江西调用三千士卒,就平定了朝廷十余年不能平定的南赣匪患;刚卸任南赣巡抚,宁王朱宸濠就趁机起兵造反,挥兵十余万,直指南京。

  而这时手中无兵权的王阳明,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用衙役、囚徒组建的三千杂牌军,就平定了宸濠之乱,令满朝文武震惊。

晚年时,嘉靖帝又授王阳明两广总督职,并赋予调集周边各省的兵权,希望他能平定思田、诸瑶之乱。当时的嘉靖帝心中无把握,以为王阳明要打个几年,消耗无数钱粮,却不想,王阳明几乎未动刀枪,动了动心计,就平定了叛乱。

嘉靖帝看到王阳明的大才,屡屡下急召让王阳明入京,有意让王阳明任首辅之职。但王阳明洞察了当时嘉靖皇帝和辅臣的的激烈斗争,也感觉到了嘉靖帝的秉性,不想卷入斗争的漩涡,所以他明哲保身,故意拖延,故意失去坐上首辅之职的机会。

别人都以为王阳明傻,白白失去了大好机会,但从后来嘉靖皇帝一朝的几任首辅的悲惨结局来看,才明白了王阳明的高明之处。

  王阳明深谙兵法,不仅取得不世之功,获封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还因深谙人性,明哲保身,不仅保全了自己,还保全了子孙,可谓有大智慧也。

  自古以来,名师出高徒,反过来说就是高徒一般都有名师指点,比如大名鼎鼎的诸葛亮也曾跟随岳父黄承彦学习奇门遁术,兵家绝学,那王阳明的兵学师父是谁呢,为何我们很少有人知道?

王阳明自幼就立下成圣的大志向,从他还是个娃娃时起,就对兵学十分痴迷,尤其是《孙子兵法》,日夜研读。为了验证自己的兵法学问,家中但凡来个客人,他都要拿出一堆小石子,和客人摆阵。

如果客人赢了,摆出他不认识的阵法,他定当死缠不休,询问个明白,为此没少挨他爹王华训。因为在父亲王华心中,儿子王阳明专心读四书五经,像他一样考个状元郎,入朝为官,光宗耀祖才是正道。

但王阳明却不这么认为,他小小年纪,就说出“有文事必有武备”的大哲理,不能死读书做腐儒,他要做个文武兼备的通儒。

  王华听了王阳明的解释,也被折服。后来,王华在王阳明十岁那年入朝为官,次年在京师安稳以后,就马上让父亲王伦带着王阳明一同到京师居住。

王伦和王阳明来到京师后,王华不仅可以尽一份孝心,还在京师给王阳明找了一个好老师,这个人就是王阳明兵学的蒙老师许璋,字半圭。

  “许璋,上虞(今属浙江)人,终生不仕,白袍草履,潜心性命之学。为王守仁塾师,教以奇遁诸书、武侯阵法。”

许璋是个隐士,有大才,他精通易学、《孙子兵法》等兵学,还熟知天文地理,懂得奇门遁术,诸葛亮的阵法,但一辈子都不入朝为官。

许璋有一身的本领,总不能浪费呀,他见王阳明是个苗子,于是就将自己平生所学,悉数传授。许璋不仅传授王阳明兵法,教给他“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贵胜,不贵久”的孙子兵家思想,还引导他关心国家大事,军事地理,并培养他对道家文化的兴趣,感知天人合一的哲理。

许璋不仅是个好老师,而且寿命也长,他不仅给王阳明做了启蒙老师,传授他兵学等知识,还一直紧随王阳明。

《上虞县志》记载:王守仁平宁王朱宸濠之乱,招抚岑猛余部,皆出其策。其学芜杂,《明儒学案》谓其“于天文、地理、壬遁、孙吴之术,靡不究心”。卒年七十余。

  就是说,王阳明平定朱宸濠之乱,招抚岑猛的计策,大都出自许璋。而且许璋活了70多岁,这在当时算是长寿了。

王阳明,遇到这样一位好老师,不离不弃,终身相随,幕后指点,真可谓是好福气啊。正是因为王阳明一生中寻访了不止一位像许璋这样的高人、隐士,所以王阳明不仅精通易学,熟知《孙子兵法》《六韬》《五略》等兵学,还深谙儒释道三教精髓,这些都为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创建阳明心学奠定了基础。

所以说,王阳明之所以能有那么大的成就,创建影响至今的阳明心学,不仅和他自幼读古籍,还和他一直访高人,寻名师有关。可见,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努力,持之以恒的探索,请教高人的指点,这正是吾辈所应该谨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