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的灭亡时间为什么要比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这都可以?)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蜀汉)晚了将近十七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灭亡季汉(蜀汉)。在很多人印象中,与季汉唇齿相依的盟友东吴在季汉灭亡后不久也随之灭亡了,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就是以季汉灭亡为全剧大结局的。
但根据史书记载,东吴灭亡的时间是天纪四年(280年),距离季汉灭亡将近十七年,要知道董卓造逆到三足鼎立也不过三十余年。那么东吴灭亡的时间为什么比盟友季汉晚了将近十七年呢?
首先,在季汉灭亡的时候,曹魏的实际统治者是司马昭。根据史书记载的蛛丝马迹,司马昭是准备在灭亡季汉乘胜一举灭亡东吴的。但在咸熙二年(265年),晋文帝司马昭因病去世。
司马昭死后,继位的司马炎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篡夺曹魏、分配利益以及稳定内部局势上,导致西晋错过了灭吴的第一个大好机会,给了东吴喘息的时间。西晋只能再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其次,在灭亡季汉到灭亡东吴的十几年里,西晋内部和周边并不太平,经常发生地方叛乱和外族侵扰,“五花乱华”已现端倪。西晋耗费了很多财力和兵力解决这些问题,灭吴也就一拖再拖。
最后,西晋是篡夺曹魏而非自己打下的江山,西晋的大部分开国功臣和朝廷忠臣都不是军功出身。对于这些靠阴谋和站队起家的西晋开国功臣来说,依靠战争崛起的功臣威胁了他们的利益。
而灭吴之战肯定是一场能培养很多军功大臣的战争,由于担心利益受到威胁,西晋的很多开国功臣兼朝廷重臣都强烈反对灭吴。皇权较弱的司马炎不得不用十几年的时间消除灭吴的内部阻力。
综合来讲,司马昭的去世、西晋内部和周边的叛乱与外族侵扰、朝廷重臣的强烈反对等等因素导致西晋灭吴的时间一拖再拖,东吴的灭亡时间也就因此比季汉晚了将近十七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