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期四大贝勒是谁 他们的结局是什么(硬核推荐)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清初“四大贝勒”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结局怎么样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清宫剧中不乏各种“贝勒爷”,“贝勒”是清朝的一种爵位名。相较于前朝,清朝的爵位比较特殊,那就。是拥有两套独立的爵位系统。
对于大清贵戚和国家功勋,采用和汉王朝一致的“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系统,如和珅封一等忠襄公,鳌拜封一等超武公。出于崇满抑汉的考虑,这种爵位也大多授予满洲贵族,汉人极少。
对于皇家宗室,则采用另一套十二级的爵位系统,即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其中“贝勒”为第三级爵位。
这套爵位系统主要针对皇室及一些蒙古王公,即便如鳌拜、和珅这样的权臣和重臣,也没有这种待遇。
当然,清朝的爵位系统是一步一步完善起来的。16 16 年,努尔哈赤称汗,设“四大贝勒”协助自己主持国事。此时的贝勒在努尔哈赤之下,相当于后世的亲王,比后来的贝勒地位要高很多。
毕竟努尔哈赤称汗并未称帝,汗即王,他就不可能在自己下面再设亲王郡王之类,贝勒的称谓是最合适的。
“四大贝勒”即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其中,代善为努尔哈赤次子,莽古尔泰为五子,皇太极为八子,阿敏是“四大贝勒”中唯一一位非努尔哈赤一脉,而是努尔哈赤之侄,其弟舒尔哈齐次子。
大贝勒代善为努尔哈赤嫡次子,由于长子褚英死,代善成为努尔哈赤事实上的长子。代善名字里带个善字,其实一点也不是个善茬,而是一个能征惯战的家伙,当然努尔哈赤的儿子基本上个个都能打。
代善本来极有希望接努尔哈赤的班,但由于传出其其与努尔哈赤中宫大妃阿巴亥,也是就是多尔衮的母亲之间的绯闻,失去了继承大统的机会。于是转而支持皇太极,成为后金的第二位大汗。
这里我们复盘一下满清的历史。1626 年努尔哈赤死,皇太极成为第二位大汗。1636 年,皇太极正式称帝,是为亲太宗,追封努尔哈赤为清太祖。
所以皇太极是大清朝的开国皇帝,这也是大清朝立国 276 年之原因,起点便是从 1636 年皇太极称帝开始算起。很多人把清朝的历史定格在 1644 入主北京,虽也有理,但在逻辑上还是有一些问题的。
代善支持皇太极成为努尔哈赤的继承人,由于与阿巴亥之间的桃色新闻,加之年龄又长,对政治及世态有更深入的理解,后来虽也与皇太极有些出入,但整体上保持平和的政治心态。
1648 年代善去世,享年 65 岁,他也是“四大贝勒”中唯一一位活到清军入主中原的贝勒。
无论是四大贝勒,还是多尔衮,多铎,孝庄等等,都算是第二代,第一代当然是努尔哈赤及其兄弟舒尔哈奇。
两人为同胞兄弟,小时一起受继母虐待,一起劳作谋生,一起投奔外公,一起做了明军的俘虏,一起成为大明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假设,仅仅是假设,李成梁当年嘴稍微一歪歪,努尔哈赤兄弟肯定是小命不保,那就没有大清国的什么事儿了。
25 岁时,努尔哈赤兄弟以 13 副铠甲起兵开始打天下。随着努尔哈赤兄弟势力的扩展,以及舒尔哈齐两次进京朝贡开阔了视野,权力欲望和野心进一步激发。
这一点也被大明朝廷和辽东总兵李成梁看在眼里,于是支持舒尔哈奇,分化兄弟二人之间的关系。但努尔哈赤毕竟是努尔哈赤,后来舒尔哈齐被努尔哈赤幽禁至死,两个儿子被杀。
(多尔衮)
虽然父亲和两位兄弟都死于叔父努尔哈赤之手,但不影响阿敏继续为后金征战沙场,攻城拔寨,后成为“四大贝勒”之一。
1631 年,阿敏因桀骜不驯不尊上命,被皇太极夺爵圈禁,步了他老爸舒尔哈奇的后尘。阿敏是“四大贝勒”第一个出局的,圈禁 10 年后去世。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但满蒙等北方游牧民族对待仇恨的态度确实值得我们深思。阿敏不是个例,其弟济尔哈朗后来成为皇太极儿子顺治帝的第一辅政大臣。多尔衮的母亲被皇太极、代善等人逼杀殉葬,但也不影响多尔衮兄弟继续为大清打天下,定鼎中原!
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努尔哈赤第五子,也是个狠角色,当然不能打也进不了四大贝勒的行列。1633 年,莽古尔泰死,死后有人揭发其图谋造反,不管是真是假,皇太极将其夺爵,三贝勒莽古尔泰是“四大贝勒”中第一个走的!
(清太宗 皇太极)
努尔哈赤当年设立四大贝勒主持国是,努尔哈赤是长辈又有威望,四大贝勒自然排在其之下。而当 1626 年“四大贝勒”之末的皇太极继承汗位,这事儿就比较麻烦了。当时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那就是皇太极与其余三位贝勒共同南面而坐,共同接受朝臣的参拜。这种情况皇太极显然不会容忍太久,四大贝勒也注定会被彻底废除。
随着 1631 年二贝勒阿敏被圈禁, 1633 三贝勒莽古尔泰死又被揭发图谋造反,除了皇太极仅剩大贝勒代善,代善也是个聪明人,于是皇太极顺水推舟彻底废出了“四大贝勒”共同南面而坐的制度。
1643 年皇太极病逝,年51岁,曾经的四贝勒也没有活到清军入关的那一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