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奔走相告)
重耳之前命不好,虽然出身高贵但是颠沛流离,那么狐偃对晋文公重耳有多重要?“无狐偃,便无晋文公”的说法客观吗?这其实是因为狐偃是重耳团队里很重要的人物,他给重耳出谋划策,一直兢兢业业保护了重耳19年。
一、骊姬想要杀死重耳,狐偃护送重耳出逃
骊姬不满太子申生可以继承国君之位,经常向晋献公说太子申生的坏话。太子申生被骊姬害死之后,骊姬把矛头对准了晋献公成年的儿子们。晋献公对骊姬言听计从,重耳被迫出逃。
重耳仓皇逃离生养自己的晋国,发觉天下之大却无处可去。狐偃一路陪在重耳身边,支持重耳。狐偃建议重耳先去翟国。翟国是重耳母亲的故国,翟国人热情地接纳了重耳。
狐偃当时支持重耳,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重耳没有多少手下,我们看历史就知道,始终是五个人忠诚陪在重耳身边。狐偃其实没得选,狐偃看着重耳长大,在重耳身上投注了巨大的期望。
如果没有出现骊姬,狐偃可能会陪着重耳去封地,因为太子申生素有贤名,狐偃最初的目标不是帮重耳做国君。但是,骊姬想要重耳的性命,多次派杀手追杀重耳。狐偃保护重耳逃过多次追杀,意识到,重耳只有当了国君才能保住性命。
我们觉得重耳这个人没什么主见,他好像没自己拿过主意,都是听从身边人的建议。狐偃全心全意支持重耳,他相当于重耳和身边人联系的纽带,狐偃是重耳不能缺少的人。如果没有狐偃当初拼死护送重耳出国,就没有后来的晋文公。
二、晋文公重耳逃亡多年,狐偃始终相伴左右
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狐偃始终头脑清醒,提醒重耳大业未成。重耳流亡在外的时间太长了,如果没有狐偃耳提面命,重耳的野心早就随着时间淡去。也许,刚离开晋国的重耳有夺回王位的野心,十九年后的重耳恐怕自己都会质疑这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我们如果是重耳,能有耐心等待十九年之久吗?我们知道,古人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医疗卫生条件差,寿命普遍比现代人要短很多。即使重耳是个贵族,身边有很多人服侍,但是日子可能过得不如一个现代普通人。
重耳虽然是晋国国君的儿子,但他不是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等了十九年。十九年里,重耳在多国之间辗转逃亡,虽然有许多国君对他礼遇有加,但是处在别人的地盘上,实质上是寄人篱下。
漂泊异乡的滋味可不好受,重耳在这十九年里吃尽苦头。一般人早就放弃当国君了,重耳本人都打算在齐国长长久久的住下去。齐国国君把宗室女嫁给重耳,重耳沉迷在温柔乡里,不想再去争夺晋国国君之位。
狐偃是最了解重耳的人,打算强行带重耳离开。狐偃之前一定很正式的跟重耳谈过,重耳既没有答应狐偃离开齐国,也没有直接反对狐偃的提议。重耳不想让狐偃寒心,又实在放不下齐国的安逸生活,就打算拖着这件事。
天真的重耳像极了犯拖延症的我们,重耳的态度让狐偃觉得大事不妙了。狐偃是一定要带重耳离开齐国的,狐偃为重耳付出太多,不能接受重耳的一生止步于流亡,那他们之前的辛苦就白费了。
如果重耳执意留下,狐偃身为手下,不能违逆公子的命令,狐偃用了一个计谋让重耳在不知不觉中离开齐国。狐偃提前让人收拾好行李,叫人把重耳灌醉。重耳酒醒后,发现离开齐国已成定局,转身向狐偃道谢。
我们不能责怪重耳沉迷安逸的生活,如果我们是重耳,一边是齐国的温柔乡,另一边是看不到头的流亡,我们会怎么选?当时的重耳已经觉得回晋国没大有希望了,是狐偃一直在鼓励他。
三、狐偃找准时机,帮助重耳夺回王位
重耳一生中有不止一次机会可以提前回到晋国,但是都被狐偃阻止了,狐偃觉得时机还不成熟,回去晋国也做不稳王位。重耳听从了狐偃的建议,耐心等待,游走各国积攒人脉,寻求外部的盟友。
狐偃很沉得住气,在重耳的父亲死时,晋国的大臣邀请重耳回国执政,面对大好时机,重耳迫不及待想要回国,但是狐偃觉得时机未到。重耳听从了狐偃的建议,打算静观其变。
这其实是对两人关系的一次考验,如果晋国的新君能坐稳王位,以后晋国的王位就与重耳无关了。在这种大事上,重耳虽然内心深处有些不满,但是他选择相信狐偃对局势的分析。
果然,晋国不久又陷入王位争夺,重耳因为没有回国逃过一劫。我们佩服狐偃的高瞻远瞩,没有狐偃的辅佐,重耳恐怕早就死在晋国内乱中了。狐偃知道,凭借重耳的势力,无法平定晋国的乱局,必须等晋国内部相对平稳,才有机会争夺王位。
不少国君对流亡的重耳礼遇有加,狐偃深知,如果让外人介入晋国的内政,贻害无穷。狐偃让重耳谨言慎行,不要随意许诺。秦穆公对帮助重耳夺位很感兴趣,与重耳交谈甚欢。不久,秦穆公暴露出了野心。
秦穆公想要重耳许诺,如果当了国君,要把河西之地给秦国。狐偃极力反对,秦穆公觉得重耳不识抬举,转而支持重耳的弟弟夷吾做了晋国的国君。重耳又一次与国君之位擦肩而过,离开秦国继续流亡。
夷吾撕毁承诺,并没有把河西之地给秦国,反而处处与秦国做对。狐偃觉得时机快到了,夷吾死后,秦穆公又一次起了支持重耳的心思。重耳常年流亡,在各国积累了大量人脉,狐偃积极联系各方势力,流亡十九年的重耳成为了晋国的国君。
我们看,如果没有狐偃替重耳分析局势,找准时机,重耳早就死在各方势力的阴谋诡计之下。狐偃最终目的就是要辅佐重耳做国君,他可以为了这个目标蛰伏十九年。
我们如果是狐偃,能把局势看得这么通透吗?毕竟,重耳很多次可以提前回国,近在咫尺的成功,狐偃说放弃就放弃。不是所有人都有耐心等个十九年。为何狐偃能辅佐重耳成就霸业?狐偃的远见卓识远超其他人。
狐偃觉得时机未到,那些时机未到就回去做国君的人,都没能熬过重耳,那些人早早地死在王位上。狐偃能沉得住气,紧要关头拦住重耳回国。国君之位的诱惑很大,但是狐偃时刻绷着一根弦,他想让重耳做晋国的国君,前提是重耳能坐稳国君之位。
先前狐偃看到晋国内外杀机四伏,重耳回去做国君容易,但是未必能长久。狐偃等到晋国局势平稳之后,才让重耳回国,这是明智的选择。狐偃知道重耳又能把晋国带到一个新的高度,重耳没有辜负狐偃多年的栽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