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曹刘是谁(三国时期经济下行,曹刘孙是如何筹集军费打仗的?)

zhiyongz 7个月前 (05-03) 阅读数 #趣闻

  三国时期经济下行,曹刘孙是如何筹集军费打仗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心黑手狠的曹操靠发死人财筹措军费

曹操筹措军费是靠的发掘古墓,在古代盗墓的行业中都把曹操奉为祖师爷,其实在曹操之前就有很多盗墓的人,但是曹操绝对是历来第一位敢把盗墓的事情摆在明面上,并且还合法的设立官职进行官方专业盗墓。

当时曹操为了能保证自己的军费开支,他不顾名声公然命令军队进行盗墓活动,而盗墓也是曹操获取军费的主要来源手段之一。

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的中国各地经济都十分萧条,尤其是曹操所占据的北方地区,当时的北方地区战乱最为频繁,人口流失严重,曹操想依靠税收去养军队是远远不够的事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决定带领军队发掘两汉时期的王公贵族大墓,靠搜刮墓中陪葬品支撑军费。

为了更好的发展盗墓事业,曹操为此特意设立了两名官职分别是掘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这也标志着曹操彻底把盗墓摆在了明面,要知道在曹操之前的军方盗墓大多是遮掩一下,曹操这回是不遮掩了,直接把盗墓变成事业,还设置了官职来专司其职,可以说是把盗墓这种事情变成了官方合法化,因此后来的盗墓者大多奉曹操为祖师爷。

  曹操后来派遣军队进行了很多次大规模的盗墓行动,他几乎把永城芒砀山中的西汉王陵全部盗挖一空,光盗挖西汉王陵就让曹操获得了无数的金银珠宝,这些盗墓所得钱财足够曹操当时维持三到五年的军事开支。

  在官渡之战时,河北地区的军阀袁绍就派谋士陈琳写了一篇讨伐曹操的檄文,在檄文中陈琳就指出曹操的盗墓行为十分不齿,而且曹操盗挖西汉王公贵族的古墓也是袁绍讨伐他的大罪之一。

但是别看袁绍能在檄文中慷慨激昂的谴责曹操盗挖西汉王公贵族的大墓,其实袁绍也没少干盗墓的事,不过袁绍毕竟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他不像曹操敢那么不顾名声明目张胆的盗墓。

袁绍当时在得知曹操靠盗墓维持军费开支的消息后,他也在暗中成立了一支盗墓小分队,当然袁绍毕竟家族显赫,他只能暗中去干这个事,而帮袁绍暗中盗墓的正是他的亲外甥并州刺史高干。

只不过袁绍所占领的河北地区王公贵族的大墓没有曹操所占据的河南地区那么多,因此袁绍虽然盗墓也有所得,却远不如曹操的收获大。所以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就好像贼喊捉贼一样,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味。

  其实在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那个乱世时代,不光曹操盗墓,像袁绍这样出身名门的军阀也跟着学他盗墓,还有吕布孙权等也效仿曹操盗墓。

  只是论能把盗墓这个事业做到极致并搬到台面上来,也只有曹操一人而已,正是由于有了曹操当榜样,当时不少军阀都学着盗墓,这也造成了后来两汉贵族大墓基本十室九空的现象出现,就连现代的考古专家都对两汉贵族大墓没有太大兴趣。

当然,曹操盗墓只是暂时缓解了军费开支的燃眉之急,真正想从根上解决军费开支问题还得是从发展经济,注重与民生息上面开始。所以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就开始劝课农桑,稳定社会发展,再加上曹操后来听从大将韩浩的建议,采用军屯农的政策,这些都使得曹操解决了军费开支问题,钱粮一直都保持了充足。

  而且曹操用人唯贤,在那个注重家族出身的年代,曹操大胆用一些寒门出身,但能力却比较出众的人才,再加上曹操进行的改革,因此北方的经济很快在曹操的统治之下得到了长足发展。

  正因为曹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才使得日后他的儿子曹丕建立魏国为三国中最强盛的一国,而且北方一直到司马家族建立晋朝时都没有再陷入过经济困境。

  脸皮够厚的刘备玩起了经济手段

  要说曹刘孙三人中最会玩手段的还得是刘备,在刘备最初起兵的时候,他主要是通过表演作秀获得土豪的认可,比如刘备起兵初期河北大户张世平、苏双张飞等人都对他倾囊相助,张飞更是连人带钱都入股到刘备这里。

  后来到了徐州刘备更是获得拥有亿万家产的土豪糜竺糜芳兄弟的认可,糜氏兄弟把亿万家产和奴仆全都用来支援刘备,甚至还把妹妹嫁给了他,可以说刘备是既得金钱又得到了女人。

可以说刘备在起兵初期和中期对外一直声称自己是汉室宗亲,就靠着这个汉室宗亲的名号,他总能四处游走向支持汉室的贵族富户化缘要钱。

曹操可以盗墓,但是刘备不能盗墓,因为刘备打的是汉室宗亲名号,所以他如果盗挖两汉王公贵族的大墓,那岂不是盗挖自己祖宗的坟墓,是对祖宗的大不敬。而且盗墓的事情也有损刘备打造的宽厚仁义的人设,因此哪个军阀都能盗墓,刘备却不能,他只能是靠卖惨哭穷来化缘。

但是要知道卖惨哭穷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买单的,所以刘备也是曹刘孙三人中初期和中期混得最惨的人。

  刘备漂泊半生,一直到后来占据巴蜀之后他才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稳定的地盘,不过当时的巴蜀地区虽然堪称富庶,可是刘备入蜀也是经过武力夺取原来割据巴蜀的刘璋政权才得以占据巴蜀地区,所以刘备入蜀时,巴蜀地区也经历了战乱,刘备占据巴蜀之初人心不稳,百业待兴,而且他还与曹操打了汉中之战。

因此刘备入蜀时全靠他曾经占据的部分荆州地区做经济支撑才得以能在巴蜀地区稳下来,可是刘备与曹操打得汉中之战几乎掏空了全部家底,后来他的大将关羽大意失荆州,使得荆州落入孙权之手,这让刘备的经济压力骤增。

关羽败亡固然让刘备十分悲痛,但是他更悲痛的还是丢失了他的钱袋子荆州地区,失去荆州也使得刘备在入蜀初期立刻陷入了财政困境。

  在这个时候刘备手下的谋士也是三国时期最会玩经济的刘巴提出了解决办法,刘巴建议刘备在巴蜀地区大批量发行新的货币用以取代原有市场上流通的汉朝五铢钱。

于是刘备就制造了大批铜钱取代了市面上流通的五铢钱,在汉朝五铢钱的原料主要以铜为主,而刘备制造的钱币含铜量远低于五铢钱,钱币质量非常低劣,可是刘备为了让自己发行的货币尽快流通起来,他采用了强制干预的手段,他规定他铸造的钱币一枚可以抵一百枚五铢钱,因此刘备造的钱币也被后世称为直百五铢。

不过刘备发行的直百五铢钱在当时并不受老百姓的认可,市场流通性和认可性远不如汉朝的五铢钱。这下刘备又急了,他为了尽快让直百五铢钱流通起来,他又下令政府强行用新币换旧币收回汉朝的五铢钱,就这样刘备的这个举措很快就引起了巴蜀地区的通货膨胀。

按照经济学的发展规律,本来在战乱时期就会爆发通货膨胀,刘备强行用新币换旧币收回汉朝五铢钱使得巴蜀地区通货膨胀率立刻翻倍,但是超高的通货膨胀率并没有使得巴蜀地区出现暴乱,原因就是刘备的背后有一位经济学高手刘巴。

在巴蜀地区通货膨胀率暴涨的时候,刘巴建议刘备立刻进行政府强制干预经济和强制稳定物价的办法来稳定通货膨胀,并允许民间暂时以蜀锦代替货币流通进行经济调控。刘备用了这个办法之后,果然在政府强制干预和调控之下巴蜀地区的经济迅速回入正轨趋于稳定。

  在《三国志》中记载:以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意思就是说刘备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使得府库充实起来。因此刘备很快就摆脱了财政困境,在巴蜀地区站稳了脚。

不得不说在那个时代刘备的经济手段玩得确实高明,远比曹操盗墓要高明,他通过利用经济手段变相地把民间财富攫取到了自己的手中充实了军费,还没使得巴蜀地区出现暴乱,手段非常高明。

不过刘备的腰包鼓了起来,却苦了巴蜀地区的百姓,普通老百姓手里辛辛苦苦积攒的五铢钱说贬值就贬值,说被收回就被收回,所以最终的损失还是得由老百姓来买单。

  而刘备的这个手段当时虽然见效快,但是却如同饮鸩止渴一样,后劲很大,这也造成了蜀国后期发展乏力,是魏蜀吴三国中通货膨胀率最高的国家,国力远不及魏国和吴国

  既发死人财又玩经济手段的孙权

孙权是一个标准的富二代加官二代,他家族世代为吴郡富春(现今杭州富春区)土豪家族,他的家族中世代当官还有丰厚的家产,而且他还是依靠着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给他奠定的基业,并且占据了相对富庶的江南地区,可以说他的创业难度比曹操和刘备都低多了。

而孙权的主要军费来源就是向名门望族收取保护费,当时由于北方战乱不断,很多名门望族都跑到江南地区,他们在孙权的统治下得到了庇护和特权,那自然也得对孙权的军队进行资助。其实这就相当于一场权力和金钱的交易,贵族向孙权手中的权力交钱,孙权则在权力范围内保障贵族的利益。

除了有豪门贵族的资金支持之外,孙权所统治的江南地区一直都相对比较稳定,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战乱侵扰,因此孙权统治江南地区时期大部分时间相对比较富足,财政上没出现过太大的困扰。

  不过孙权在前期和后期也遭遇过财政危机,前期的时候孙权急于扩张地盘,因此军费比较吃紧,这时候的孙权学起了曹操,他把江南地区的大部分汉代王公贵族的大墓都挖了一遍,收获颇丰,也算是解决了他的财政困境问题。

孙权建立吴国之后,由于要面对来自魏国的军事压力,因此他的财政再次出现问题,吴国赤乌元年(238年),孙权为了缓解吴国的财政困难,效仿刘备铸造了一大批新的钱币。

而孙权铸造的钱币比刘备铸造的钱币面额还大,孙权铸造的新币是一枚抵五百汉朝的五铢钱,到后来孙权为了虚抬新币价值,又强制规定新币可以抵一千枚五铢钱,最后甚至一度出现一枚新币可以抵五千枚五铢钱,可以说孙权铸造的新币价值极其虚夸,因此后世称孙权铸造的钱币为大泉当千。

孙权是一个很善于学习的人,他当时很敏锐地认识到了刘备铸造新币可以通过经济手段在不损害自身名声的情况下还把民间财富全部攫取到了自己手中,只不过孙权没有学到刘备的精髓,而且他背后没有刘巴那样的经济学高人。

  很快孙权发行的大泉当千币就在南方造成了很大的通货膨胀,大泉当千币也成了自王莽篡汉铸造的新币之后虚值最高的钱币。大泉当千币的含铜量远不如五铢钱,甚至都不如刘备的直百五铢,质量不好,面值虚高,在市场上自然流通不起来,受到了很多底层百姓的抵触。

孙权也很快认识到了市场上不认可大泉当千币,老百姓对这个钱币的抵触,再加上面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没办法抑制,孙权担心激起民变和暴乱,于是在发行了一阵之后,孙权就赶紧下旨宣布召回大泉当千币,并当众将其销毁。

因此孙权是一个兼具曹操心黑和刘备脸厚的人,只是他哪一个都没能做到和曹刘那样的极致,如果孙权能兼具二者的极致特性,恐怕统一三国的就是他了。学曹操学刘备,谁都没学好,半途而废,不过幸好孙权的底子厚,大泉当千发行的失败没有让他伤筋动骨。

  写在最后

所以单看曹刘孙三家筹措军费的手法就能看出来,他们充分发挥了厚黑学,曹操不择手段是为心黑,刘备的虚伪人设是为脸厚,孙权则是二者兼具,但都不能发挥到极致。

相比之下曹操盗墓虽然算不上光明正大的手段,可他毕竟是发死人财,相比之刘备通过经济手段攫取百姓的财富,那是光明正大的掠夺活人财,而且还让人说不出不好来,因此刘备在后世也时常被人称为伪君子,这一比较坏在明处的曹操似乎比坏在暗处的刘备更能让人接受一些。

总得来说在三国那个乱世时代谈不上谁对谁错,毕竟在乱世只有用到非常手段才能让自己生存下去,也正因为曹刘孙三人都有着非常手段,才能在乱世中立足,能在军阀割据的时代脱颖而出,最终三分天下瓜分了大汉江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