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 m5(问界M7撞死人,华为该背锅吗?)
令人痛心的悲剧再次降临"智驾",让人对这个新生事物的安全性产生了新的担忧和质疑。一辆新购仅三个月的问界M7,追尾养护车后起火,车内三人不幸遇难。事故原因尚在调查中,但有关智能驾驶、主动安全等热点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我们究竟该如何正确看待和使用这些前沿科技?
一、事发经过及质疑
据网友爆料,4月26日,一辆问界M7在侯平高速追尾道路养护车,车辆起火,车上三人全部遇难。据死者家属质疑,事发当时养护车辆违规占用快车道,且没有设置明显警示标识。而问界M7号称搭载了多项智能主动安全配置,事发时却没能发挥作用。
二、车企及供应商回应
对此,问界方面表示,事故车辆安全气囊已正常弹出,动力电池未发生自燃。但涉事车型属入门非智驾版本,未搭载华为ADS系统,而是采用了博世方案。然而博世随后辟谣称,该车也未搭载博世智驾及AEB系统。有媒体称,实际供应商是福瑞泰克。该公司AEB方案触发速度上限为85km/h,而事故车速已达115km/h,已超出系统工作范围。
三、智驾安全隐患探究
事实上,对AEB等智驾辅助功能的过度依赖,一直以来就存在安全隐患。要让系统准确识别每一个障碍物并采取措施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无法实现。过于敏感容易误触发,过滤则可能漏报。多家车企曾因AEB误报频发被迫召回。另外,事故车的隐藏式门把手疑似未能及时弹出,导致救援受阻,同样值得车企给出合理解释。
四、车企营销与用户认知
不可否认,在营销宣传中,部分车企对智驾功能的表述和包装难免有夸大成分。而很多消费者也存在认知误区,误以为这些功能就能保证行车安全。笔者呼吁,车企在宣传时应更加严谨务实,将功能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明示于用户。而驾驶员更不能放松警惕,把生命安全全然放在所谓的"智能"手中。
任何新生事物发展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意外和伤痛,智能驾驶也不例外。我们固然要保持开放和警惕的态度去接纳和完善这些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时刻保持理性和谨慎。毕竟,驾驶安全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人的手中。智驾的未来路还很长,车企、用户和监管部门都应该以更加负责和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大家觉得呢?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