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非洲最火爆的手机(非洲手机之王,一天没了143亿)

zhiyongz 7个月前 (04-29) 阅读数 #小米

每部手机只赚28.5元。

转载|市界(ID:ishijie2018)

|曾广

编辑|李原

随着手机行业陷入众所周知的增长瓶颈,出海已成为各大手机厂商撑起“增量”部分的最有力杠杆。

据近期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公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数据”显示,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小米和“非洲手机之王”传音则分别坐上了全球第三和第四的位置。

据该报告显示:去年小米全球出货量约为1.46亿部,其中超1亿部进入了海外市场。而传音的出货量几乎全在海外,为9490万部,只略略低于小米。

但若按毛利计算,传音却以大约小米手机业务三分之一的收入,拿下了小米手机60%左右的毛利——取得这样的成绩,传音也再度吸引了市场的目光。

4月22日和4月24日,传音控股连续发布了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第一季度财报。年报显示,2023年传音实现收入622.95亿元,同比增长了33.6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达到了55.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93%。

能在过去几个季度持续增长,一方面源于传音极致的性价比,另一方面也源于传音正在不断走出非洲,在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持续攻城略地。

Canalys高级分析师朱嘉弢告诉「市界」,在中低端市场,传音的产品硬件配置相对比较好,甚至和友商存在一定代差。而新兴市场消费者粘性都不是很强,属于价格敏感人群,传音凭借性价比俘获了不少用户。

业绩飙升同时,传音进行了大手笔分红。据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年度现金分红数额合计达到约48.39亿元,占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87.40%,几乎分光了公司净利润。

不过在多重利好消息下,4月25日传音股价却突然大跌,以-10.88%收盘,市值蒸发了143亿元,目前市值1171亿。这家明星公司的业绩,是否已经出现了拐点?

一部手机只赚28.5元

今年第一季度,传音的手机占比份额再度保持增长。据IDC数据显示,传音是目前全球前五大手机厂商中增速最快的。2024年第一季度出货量增速达到了84.9%,卖出了2850万台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占比为9.9%。

提到传音这个品牌,由于主做海外市场,一两年前国内对其熟悉的用户并不多。直到最近几个月传音的业绩爆发、股价暴涨,才被市场广泛关注。

但在手机行业,不少业内人士早已注意到传音。它一开始就选择了其他厂商看不上的非洲市场作为大本营,并一度将市占率做到了50%以上,被冠以“非洲手机之王”的称号。

作为传音的创始人,竺兆江早期是波导手机管理层,后出走创业。如今整个传音管理层,仍以“波导”系为主。据传音官网信息显示,目前传音控股董事会成员共九位,除了三名独立董事以外,董事长竺兆江和其他五位董事当年都曾在波导手机任职。

得以在非洲市场立足,传音的一大优势,便是售价足够低,成本优势比较大。据财报披露,2023年传音在全球卖出了1.94亿部手机,排名全球第三,市占率达到了14%。而在智能手机市场,IDC数据显示,传音202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约9500万台,市占率为8.1%,排名全球第五。

也就是说,目前传音仍有超过50%的出货量为功能机,智能机占其出货比例不到一半。数据显示,目前传音出货的主力还是200美元以下机型,虽然毛利率不错,但是单机利润并不高。

此前阿尔法工场曾在报道中披露,传音手机的平均销售单价(ASP)仅有500多元人民币。

据「市界」计算,以净利润为口径,传音2022年卖出1.56亿部手机,净利润24.84亿元,一部手机大约只赚取16元净利。而到了2023年,传音卖出了1.94亿部手机,净利润翻倍至55.37亿元,每部手机赚取的净利润约为28.5元,但仍属于薄利多销。

不过得益于成本优势,传音的毛利率并不低,甚至比部分友商要高不少。以手机业务毛利为口径的话,传音2023年手机业务收入573.48亿元,毛利率24.18%,手机业务毛利为138.67亿元。以小米集团作为对比,小米2023年手机业务收入1574.6亿元,毛利率14.6%,手机业务毛利为229.89亿元。

也就是说,传音手机业务以大约小米手机业务三分之一(36.4%)的收入,创造了超过小米手机业务一半(60.3%)的毛利。当然,小米目前的业务比较多元化,旗下还有互联网服务、IoT和金融等更高毛利的其他业务,而传音的营收结构相对单一。

非洲之王的秘密

据传音一季报显示,其增速还在持续维持高位。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约174.43亿元,同比增加8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6.26亿元,同比增加210.3%。作为对比,2022年全年传音控股的净利润也才24.84亿元。

从非洲到南亚,从东南亚到拉美,这一轮市场增长,为什么是传音吃下了红利?这和传音的生产成本优势有一定的关系。

和其他厂商相比,传音主要走性价比路线,在研发和品牌上的投入要明显比其他厂商压力小很多。2023年,传音控股的研发费用为22.56亿元,占营收比例仅3.6%。而小米集团研发费用为190.98亿元,占营收比例达到了7%。“传音在研发、品牌和采购等方面的摊派成本会小很多,所以在整体成本上确实有一定的优势。”朱嘉弢表示。

另一方面,传音自建工厂和本地化生产的模式也有利于成本控制。

据传音财报显示,传音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生产方式包括自有工厂、外协工场和ODM厂商。多年深耕非洲和南亚市场,传音在当地均建立了本地化工厂。

此外,传音表示,公司生产、研发、采购和销售均包含外籍本土员工,坚持全球化视野和本地化创新理念。例如针对非洲市场,传音研发了低成本高压快充、超长待机、环境电流检测、防汗液USB接口等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技术。

传音对碎片化市场的打法经验积累,也成为其最近增长的关键。在Canalys分析师朱嘉弢看来,从非洲起家的传音更擅长做碎片化的市场。现在传音开拓的拉美、中东、东南亚等市场,同样也比较碎片化,水货和灰色贸易市场比较发达,传音在非洲做碎片市场的经验正好能派上用场。

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传音在非洲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超过40%,排名第一。另外,南亚地区也是传音的优势地区,传音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第一,市占率分别超过40%和30%;在印度市场排名第六,市占率8.2%。

与此同时,传音也在往高端市场探索,推出了折叠屏产品,平均售价也在提升。传音在财报中表示,公司研发了折叠屏手机、卷轴屏概念手机、探索者卫星通信、隔空充电等技术和产品,不断向中高端市场迈进。

年报显示,2023年传音控股在非洲市场的毛利率达到30.97%,同比增加3.34%。在亚洲等其他地区市场的毛利率为21.11%,同比增长4.86%。

毛利数据也充分证明了,传音在被认作是“低端市场”的非洲,反而是中高端做得比较好,毛利率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对此,朱嘉弢对「市界」表示,因为深耕非洲多年,传音在非洲品牌比较有优势。并且在当地还覆盖了比较全面的APP和软件生态,能帮助传音卖出更好的均价。

股价为何不升反降?

2019年,传音在科创板上市,四年时间里,其营业总收入便从当初的253.46亿元增长至现在超过6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在整个A股市场都属于佼佼者。

据Canalys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1%。而IDC研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7.8%至2.894亿部。本季度传音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出货量增长84.9%。

不过,在传音连续交出两份骄人的财报,并进行了大手笔分红后,其股价却不升反降。截至4月25日收盘,传音股价大跌10.88%,股价从一周前的179.17元高点下跌至145.18元。

市场认为,这可能和传音业绩利好释放较早有关。从2023年12月起,传音股价已经连续上涨数月,从最低的109.68元涨至一周前的高点。如今利好出尽,市场反而对其进一步的增长存在一定的疑虑。

朱嘉弢表示,从财报上看,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较快,也与2023年第一季度传音主要是清库存,出货量不高,基数较小有关。但2023年第二季度,传音的基数已经起来了,尤其是下半年增长很快,所以接下来的财报中,传音要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可能比较困难。

“现在传音的成本优势也在被挑战,一方面是现在手机行业零部件价格上涨,增加了整机成本。另一方面传音在很多市场份额已经比较高,未来更多要在品牌和团队上投入,也会推高成本。”

一名在东南亚工作的传音员工对「市界」表示,传音手机大部分售价折算成人民币只有1000元左右,目前他们卖得最贵的折叠屏,换算成人民币也只要4000元左右。而同样的价格,在国内基本只能买到入门旗舰机,大部分品牌的折叠屏手机售价都在6000元以上。

据IDC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手机市场的均价已经达到了3480元,高端市场的价值进一步凸显。传音后续也在面临一定的增长压力。

另外,在业绩飙升的同时,传音也给员工发出了超额年终奖,同时对股东进行了大手笔分红。

不久前「市界」在报道传音时曾提到,2023年底,传音向员工下发通知:公司绩效系数为1.3,即所有员工在正常核算年终奖基础上多发30%年终奖。

就在日前,传音宣布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0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约24.20亿元(含税),占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43.70%。

在此之前,传音控股已于2023年前三季度实施了权益分派,派发现金红利约24.20亿元,因此公司2023年年度现金分红数额合计达到约48.39亿元,占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的87.40%。

这样大笔的分红,也被不少中小股东看作是“良心公司”。近日,在传音股价下跌后的雪球社区里,不少用户表示:下跌和业绩没什么关系,前两年涨幅太大了而已。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