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生活百科

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有什么讲究 七月十四、十五中元节,到底是风俗还是封建迷信呢?

zhiyongz2024-05-10生活百科

网友提问:

七月十四、十五中元节,到底是风俗还是封建迷信呢?

优质回答:

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一个完美的巧合,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的碰撞而逐渐流传至今的。应该算是一种风俗的传承,而不是封建迷信。

传统上的“七月半”

《易经》中便将七做为一个变化的数字,有“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的说法,即七天一往复的意思,这与如今的一周七天也是相吻合的。不仅仅是现代人所谓的“七上八下”,在中国古代,七也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数字,如天上的北斗七星、人之七情、色彩亦分七色、间乐也为七音、连诗歌都有七律,人的身体更是有七窍等等。

而七月更是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吉祥月,在七月半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便会祭拜祖先和祈祷农事的大丰收。慢慢地就形成了一种对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后来又形成了将时令佳品一起祭拜的习惯,既有让祖先品尝之意,更有祝愿大丰收的美好愿景。

道教之“中元节”

中元节来自于道教的说法,道教中将一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称为上元、中元、下元。上元为天官赐福日、中元则是地官赦罪日,下元则为水官解厄日。相传阎王节每年的七月会给去世的祖先“放假”,所以每年的中元这一天,人们会形成了去坟上祭奠祖先的习俗。地方官府也会组织祭奠那些阵亡的军士。

久而久之,民间对中元节也有了鬼节、祭祖节的称呼。

佛教之“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日同时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来自于梵文的翻译,“孟兰盆”即是倒悬着的盛供品的器皿。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得到了六种智慧后,就想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他的眼中,看到已经逝去的母亲正饱受饿鬼侵扰之苦,已经瘦成皮包骨,目犍连非常伤心,就盛饭想给母亲吃,可是母亲还未吃到,饭就已经化为灰烬了。

目犍连非常难过,就去求佛祖解救,佛祖对他说:“你母亲的罪孽之深已经非你一人之力可以解救的了,须在七月十五日合众僧之力、供盛大的盂兰盆,以感神道之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

目犍连依照佛祖所说,果然解救了他的母亲。

自此,便有了盂兰盆节。之后便形成了备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以供养众僧,求在生之父母添福添寿或逝去之父母脱离苦海的盂兰盆节。

正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道教文化及外来的佛教文化的碰撞,才有了如今的中元节。2010年5月18日,在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入选项目中,香港特别行政区所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成功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推广的一个窗口。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刚好是七月十四,每年的今天都是个传统节日,俗称: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历史十分悠久,起源于北魏时期,又被称为鬼节、佛教称:盂兰盆会。到了中元节这一天,民间有很多的习俗,比如祀亡魂、放河灯、焚纸人,放鞭炮等,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并列为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任何节日都有它的由来,这是教导我们不忘初心,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件事就好。

其他网友回答

起源于封建迷信,演变为民俗文化。

其他网友回答

从小就知道农历七月半给亡灵烧纸,没听说过有别的功能,至于少数民族的,或者古书记载的庆丰收,不得而知。烧纸不是迷信是什么?网上设祭坛,一样可以祭悼先人的。

鬼节真是无稽之谈,作了“鬼”,喝了“孟婆汤”,就忘了前世的事,怎么会找到原来的家?收到了子孙敬孝的钱財,存放在哪里呢?如果转投了胎,这些钱还在吗?哎!无非是“寄托我们的哀思”吧。

其他网友回答

你可以数典忘祖,但是你骨子里中华的血液和几千年的传承依然在那里!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七月十四、十五中元节到底是风俗还是封建迷信呢.jpg”/>

与七月十五中元节祭祀有什么讲究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