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游击队之母”晚节不保_飞外网

zhiyongz2024-05-11生活经验

在《邓颖超文集》中有一幅19位女性的合影,德高望重的何香凝和邓颖超坐在一个北方老太婆的身旁。这个老太婆就是抗战时期大名鼎鼎的被蒋介石封为“游击队之母”的赵老太太。

拉了200农民参加“义勇军”

赵老太太(1881-1950),辽宁岫岩人,文盲,丈夫姓赵,她只会书写自己的名字“赵洪文国”,可能是谐音的缘故,史料记载其名字也有称冯文姑或冯文国的。由阿英主编的《文献》,1938年10月创刊号有一篇补白性质的短文《游击队之母》,记载她早年至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前的一些故事:

冯文姑。她今年六十七岁了(笔误,应该是五十七岁)。在她的银发之下,满脸是粗又深的皱纹,就像她在满洲曾经锄犁过的大地一样。当日本夺取了满洲之后,他们抢去了她丈夫的土地。因此她的丈夫和她自己,她的儿子赵侗和别的八个女儿,便在饥荒中,而就是这饥饿,把他们对日寇的憎恨燃烧起来,促使他们行动。于是,他们组成了“义勇军”。

年轻的赵侗做了游击队的领袖,并加入了共产党。后来,因为日本人不断跟追他们,于是他们移到晋察冀边境的蔚县去,但赵侗没有走,仍然继续战斗。移到蔚县去的人们,在当地种起田来,冯文姑私心以为毕竟可以过和平的日子了。但她才刚刚收获了三次,日本的兵马又打了过来。这样,她又被迫放弃了她们的田地。

接着,冯文姑召集了家庭会议,她问她的丈夫,除开他和她这两条老命外,还有什么别的足以损失的东西?她又向她的女孩们诉说,使她们回想在吉林打游击过的日子。最后又说到赵侗,因此大家决定加到赵侗的部队去。

冯文姑是一个极有能耐的组织者。她由一村到一村告诉农民们:吉林的苦情是怎样的,日本是怎样来的,来后的情形是怎样的,以及她的儿子是怎样跟日本人战斗的。“要是不把日本兵赶出中国,”她告诉他们说,“世上永远没有和平的日子。”随后,他们便跟她到赵侗那里去。

在她的腰裙下,有两支盒子炮,能够双手同时开枪,而且百发百中。有一次,她到一个村庄里时,日军快要到了。眼见寡不敌众,她只好蹲在路旁,把盒子炮藏在腰裙下,走过的日军用脚踢她,这样的“老太婆”,日军是不想要的。就连那些农民开始也看不起她。那天在晋北的一个村庄里,她劝促群众抵抗日军,那些农民以为她只是一个瞎吹牛皮的老太婆,“你懂得什么打仗,你这老太婆?”冯文姑叫农民们跟着她走到镇外,直到他们看见,在一座小山旁,有三个骑马的日本哨兵。她一句话也不说,从腰裙下抽出那两支盒子炮,瞄准后就发射。两个日军登时扑倒下来,第三个逃走了。就这样,那镇上的两百多个农民,就到她儿子的部队里战斗着。

她为了给赵侗游击队募捐,坐难民车到了汉口。“是的,他们全晓得中国为什么要抗日,用不着人家再告诉他们。但在农村里,却有许多人还不晓得这(云南的简称:云南的简称为滇。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省会城市是昆明,东部和贵州、广西为邻。)些,诸位为什么不到乡村去,把这些告诉农民们,反而在这怪舒服的房子里,像鹦鹉一样的哇啦哇啦的呢?”她在汉口这样吼了起来。她最近因接受南洋侨胞电请出国宣传,在港粤受到盛大的欢迎。

东洋出妖怪,中国出老太

由于赵老太太知名度高和影响大,各报记者就像今天的“狗仔队”一样对她进行追踪和采访。香港《立报》连载吴胥采写的长篇文章《记赵老太太》,记录她和儿子赵侗在卢沟桥事变后如何在北平城里运送武器到城外的游击队、与汉奸斗争、击落日寇飞机、闯监狱救人并扩大队伍、开粮仓赈济穷人等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

如,战乱中,赵老太太指挥一队便装和制服混杂的队伍,来到德胜门外的第二监狱外,里面关押着一批将要杀的囚徒,门口有许多日本兵看守。穿制服的人上前叫门,说日本大使来了,要看犯人,以便执行死刑。看守一开门,着便装的一拥而进,大声呼喊并开枪,里面的500多囚徒也跟着声震天地用大力砸门。守卫的日本兵全吓呆了,措手不及,不曾交战,立刻被赵老太太的队伍缴了械。于是所有的监仓统统打开,囚徒全部获释。另外还得到几挺机关枪、十几支手枪和步枪。当夜,在将囚徒身穿的白色囚衣换掉后,由赵侗召集他们谈话,问他们愿意干什么,愿意回家或愿意跟着队伍都行。500多人一致表示要入游击队。两天后,赵侗向他的母亲报告说,新加入的同志,都想拜见您并向您道谢。赵老太太觉得,自己工作多而且重要,不想让过多人认识她,万一这500多人里面,有人干不长,那反而坏事了。所以,她让儿子通知大伙不必来了,大家齐心协力好好干就是了。

同年9月,赵老太太从武汉南下香港、广州进行抗战宣传和募捐,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推崇。本文开头介绍的那幅照片就是一个例证。照片中的黄定慧(即黄慕兰,《人物故事》版曾报道过)回忆,她到跑马地摩利臣山道何香凝寓所拜访赵老太太。接着又一连数天,陪老人家到各妇女团体、救亡团体,还有“兵灾会”、“基督教青年会”等到处演讲和募捐。老太太满口东北话,香港人听不懂,黄定慧就帮助译成广东话;何东爵士的女公子在半岛酒店为老太太举行招待会,黄定慧替她答记者问。1985年在抗战胜利40周年时,黄定慧还情不自禁地填词缅怀赵老太太:“巾帼英雄事迹奇,当年南北战场,宣传抗日热衷肠……”

9月2日,在香港四妇女团体联合欢迎赵老太太的集会上,刚从欧美宣传抗日回到香港的陶行知,以及邓颖超、黄定慧、李汉魂夫人吴菊芳和香港各界名流出席。何香凝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词:“今日各界举行此欢迎会,得蒙赵老太太、陶行知、李汉魂夫人、邓颖超各位参加,非常荣幸。赵老太太过去在华北组织义勇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其光荣过程,大家想必明白……现在失陷区内,同胞已受尽痛苦与耻辱,全国上下,应齐心一致,向侵略者报之以打击。”赵老太太的演讲,十分生动和感人,博得经久不息的掌声。

陶行知听后,非常激动地写下了一首当时流传很广的打油诗《送给赵老太太》:“东洋出妖怪,中国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吓坏……”

1939年元旦,陶行知还写了《新年小诗》:“除夕除了新秦桧,拜年要拜赵老太。可喜溢屏成国屏,投出金镯捉妖怪。”新秦桧指汪精卫;溢屏,指九龙儿童书院的八岁小朋友李溢屏,向母亲要来一双金手镯,献金抗日救国。

晚节不保当土匪

9月13日下午,赵老太太由香港乘泰山轮抵广东省,欢迎的人群争着上船与赵老太太握手。国民党省书记长谌小岑、第四战区政治部主任李煦寰等也赶来欢迎她,与她合影留念,向她表达无限的敬意。那时,赵老太太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看上去已有七十多岁,脸上刻着深深的皱纹,头发也非常的稀少了,穿着一套黑衣服,完全一个北方农村型的朴素老太婆,态度显得非常和蔼慈祥,但她有一双神采奕奕的眼睛。”

她与记者高灏说她南来的任务:一是为了报告游击队作战的真情,使在后方的政府民众清楚了解,勿受汉奸等造谣的蒙蔽;二是为了沟通游击队战士和人民,加强团结;三是为了请求政府以及富者有地位者予艰苦作战的游击队以援助。”她也说:“每到一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但是切切实实地援助游击队,还赶不上开会欢迎我来得热烈。”果然在当晚的哥伦布餐厅的欢迎公宴上,各界名流纷纷捐款。

赵老太太后来的经历如何?辽宁《党史纵横》1995年7月第7期,登载刘一力《“游击之母”的人生演变》。

根据刘文记载,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用高官厚禄收买了她,委任她为“冀热辽边区游击第二路绥靖司令”。1949年,赵老太太率一师兵力,随溃退的国民党军流窜四川。蒋介石撤离大陆时给她亲笔写下手谕,鼓励她“奋起当年精神,发扬游击经验”,并预祝她“树立新功”。此时已如丧家之犬的赵老太太感激涕零。她在重庆自封“总统府留守”,并打出“反共军司令”的旗号。当刘邓大军挺进山城时,她露出十足的匪相,在一口气劫掠十几家银行后仓皇北窜。

解放军入川先头部队,念其抗战功绩,多次派人劝她明辨是非,回到人民行列。然而她孤行己见。同年底,赵老太太率部到正准备通电起义的国民党十六兵团的驻地什邡县,策动少数顽固分子叛变,杀害解放军收编代表孙路平和陈文高。但是兵团的多数官兵并没有跟她走。解放军西南军区又派人冒险会晤赵老太太,希望她不辜负当年声誉和人民意愿,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无奈她依然执迷不悟,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蒋委员长”。十六兵团被解放军收编后,她只好逃进深山老林。

1950年春节,赵老太太策划进行大规模暴乱,派出大批特务在安县和绵竹一带联络叛乱分子。就在正月十一晚赵老太太召集各路匪首面授暴乱机宜的时候,被解放军一网打尽。赵老太太当时虽年已古稀,但依然态度顽固,气焰嚣张。同年7月,赵老太太被西南军区军法处判处死刑,并押至什邡县枪决。

袁小伦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