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胡适离开大陆时说的话)

zhiyongz2024-05-14生活经验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以及胡适离开大陆时说的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是什么?2、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哪三句话?3、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4、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是什么?

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是什么?

美国人来了,有面包,有自由;苏联人来了,有面包,无自由;它们来了,无面包,无自由。

*** 曾未放弃对胡适的争取,西山一带的 *** 广播放言,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 *** 保证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的馆长。

但胡适却说,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当时 *** 托人给胡适带口信说,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的馆长,胡适听后冷冷地回了一句,不要相信 *** 的那一套。

胡适的主要成就

1、学术成就

首先,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2、教育成就

胡适在高校执教,学生中有名的包括牟宗三、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此外,胡适还注意帮助同侪、提携后进。林语堂在其留学期间,清 *** 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

20世纪30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陈之藩与胡适为忘年之交,赴美留学得到胡适赞助。致胡适信件收入《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季羡林虽不是胡适的学生,但归国初期也受到胡适提拔。

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哪三句话?

1、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2、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 ,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

宣统二年(191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民国六年(191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民国七年(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民国八年(1919年),出版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

民国九年(1920年)2月,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国学季刊》杂志编辑,创办《努力周报》杂志。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版论著《白话文学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被聘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创办《独立评论》杂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二十七至三十一年(1938—1942年),出任驻美大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25日,出席旧金山会议。民国三十五至三十七年(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前往美国。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同年,应邀返台讲学。1957年,始任“中研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胡适拒留大陆的三句话

在胡适还没有决定离开北平时,西山一带的中国 *** 的广播电台,已经明确宣布: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 *** 确保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北大同仁与下属也有劝胡适留下的,但胡适只是摇摇头,还是决定走。劝得急时,他留下三句话:

“在苏俄有面包没有自由;在美国又有面包又有自由。他们来了(指 *** ),没有面包也没有自由。”后来有朋友传达了 *** 给胡适的一个口信: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图书馆馆长。胡适听后,只冷冷回了一句:“不要相信 *** 的那一套!”

扩展资料:

胡适人物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

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领袖。

他的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都德、莫泊桑、挪威易卜生的部分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批新诗。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20年不谈政治;20年不干政治”的态度。于1920年代办《努力周报》,1930年代办《独立评论》,19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

1949年创办《自由中国》。1938~1942年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1946~1948年任北大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胡适一生学术活动主要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红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的治学方法。

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是什么?

1、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2、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3、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籍贯安徽省绩溪县 ,生于江苏省松江府川沙县(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

个人经历

宣统二年(1910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民国六年(1917年),回国受聘北京大学教授。民国七年(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民国八年(1919年),出版论著《中国哲学史大纲》。

民国九年(1920年)2月,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国学季刊》杂志编辑,创办《努力周报》杂志。民国十七年(1928年),出版论著《白话文学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被聘为全国财政委员会委员,创办《独立评论》杂志。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被聘为农村复兴委员会委员。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当选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国二十七至三十一年(1938—1942年),出任驻美大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25日,出席旧金山会议。民国三十五至三十七年(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前往美国。1952年,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委员;同年,应邀返台讲学。1957年,始任“中研院”院长。

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