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手机端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zhiyongz 8个月前 (05-05) 阅读数 #趣闻

  对古代打仗作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古代打仗,之所以动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人,主要是因为当时战争能力比较落后。对于古人来说,士兵的数量以及军队的规模,往往就意味着战争的胜利。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第1张

  既然兵力多的一方,更容易获胜,那大家自然都玩了命地扩大军队的规模。不过,在这个过程当中,随着生产力逐渐进步,战争的形态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所以对于军队规模这个问题,历史上其实也产生过多次变化。

想要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还得简单来回顾一下,古人到底都是怎么打仗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当人们还是以部落的形式生活的时候,那时候的战争,规模一般都比较小。一个部落,能达到千余人的规模,就已经算是很大了。在这种环境下,两个部落发生战争,哪怕是整个部落不管男女老少一起上,其实也没几个人。

  比如说,历史上那场著名的商朝灭夏的鸣条之战。要知道,这可是商取代夏的关键战役,同时也是一个朝代更替的决战,双方几乎都搬出了全部的家底。但即便是这样,据史书记载,这一战商朝这边,也不过仅仅只出动了六千精锐,外加七十辆战车而已。

这个规模,放在后世的话,实在算不了什么。但放在数千年以前,那已经是了不得的灭国之战了。因为当时整个中原地区,恐怕也就一百多万人而已。所以双方能够组织起万人规模的混战,那已经是相当不可思议了。

再之后,从商朝一直到春秋时代,情况其实也都差不多。一是因为,当时整个中原,就没有多少人口。就算大家想玩人海战术,可能也玩不起。二是因为,那时候实行分封制。就算是商朝王族或者周王室,也不可能调动整个中原的军队,去打一场超过十万人规模的大战。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第2张

  所以,从商朝一直到春秋时代,最大规模的战争,也就是几万人而已。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战争的形态也开始出现了第一次变化。在这段漫长的青铜文明历史上,古人对于武器的制造,第一次有了进步。而随着武器的进步,平民和士兵第一次出现了分化。

简单来说,就是武器越来越贵,平民用不起武器了,只有那些贵族才能用得起武器。而当那些平民,拿着锄头或者石块制成的武器,去战场上拼杀的时候,也就只是相当于炮灰而已,根本没什么意义。

所以,到了春秋时代,战争就变得非常有趣。不但规则很多,而且当时打仗的基本都不是底层平民或者奴隶。因为这些最底层的人民,他们是买不起武器的,连上战场的资格都没有。有资格上战场战斗的,都是那些贵族,或者祖上是贵族的士。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后来才有了‘士兵’或者‘士卒’这个说法。

  在这种情况下,战争规模自然也就不会太大了。整个春秋时代,最大规模的战争,双方兵力加起来也就是十万人左右,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战争。翻遍整个春秋时代的历史,也就那么极少数几次而已。

  但是,到了战国时代,情况开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第3张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锻造技术,开始逐渐普及,生产力开始迅速提升。铁器的普及,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变革。而且这种影响,几乎是方方面面的。

举个例子,以往大家用青铜器的时候,种地开荒都比较难。因为青铜器的硬度不够,用着用着就坏了。但是铁器不一样,铁器的硬度更高,不管是作为生产工具,还是武器,都更为耐用。这个特点,直接导致社会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直观的一点是,因为种地更容易了,所以中原地区的人口数量,也开始越来越多了。到了战国后期的时候,中原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两千万左右。

随着人口数量越来越多,打人海战术的基础就出现了。这个时候,战国时期的将军们发现,还是人海战术更好用一些。如果一方是一万多的贵族精锐,而另一方则是数十万百姓组成的军队,还是后者胜算更大一些。

所以,在战国时代,战争规模开始变得越来越大,参战人数也越来越多。比如到了战国末期,长平之战的时候,秦国和赵国双方,总体动员的人数,已经接近了百万。而到了秦国灭楚国的时候,双方的直接参战人数,就已经超过了百万。再加上那些运送补给的人口,数量就更多了。

就这样,到了战国末期,中国历史上的战争规模,第一次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

  不过,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中原开始彻底统一。一个新的问题,开始出现在统治者的面前。

随着中原彻底统一,中原内部的战争开始变少,所有战争都跑到边境去了。在这种情况下,士兵想要打仗,就必须远离家乡,远赴千里之外。而且,除此之外,补给运输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以往的时代,国家领土都比较小,运输补给也没那么难。但如今,随着秦朝统一了中原,补给运输难度,骤然上了大台阶。这时候大家忽然发现,原来运输补给需要的人,远比能派出去打仗的人还多。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第4张

所以,后来秦始皇派蒙恬去北方讨伐匈奴的时候,最多也就只能带三十万人。不是秦始皇不想派更多的军队,而是因为当时秦朝全国的补给能力,最多也就只能够支撑这三十万人而已。

  从这时开始,接下来的将军们开始思考一个新的问题:军队这个东西,规模是不是真的越大越好。

  而秦朝之后,接下来到了汉朝,因为汉朝常年和北方的匈奴作战,主要敌人也是匈奴。这个时候的汉朝统治者就发现,军队好像真不是越多越好。尤其是对付匈奴的时候,如果是纯粹的步兵,基本上去多少就死多少。只有配上战马,变成骑兵,才有可能战胜敌人。

但问题是,战马这种东西,远比铁制武器的造价更高。汉朝最巅峰的时候,也就只能维持十几万规模的骑兵军团。而靠着这十几万骑兵,汉武帝已经可以正面击败不可一世的匈奴,硬生生把匈奴打回了漠北。

  此后,整个东汉和西汉,基本上都是这个情况。而且在此期间,马镫这种新式装备也出现了。马镫的出现,直接让骑兵的作战能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到了这个阶段,兵贵精而不贵多的道理,就实实在在地展现在战争当中。

另外,在这数百年当中,经过很多天才将领不断改良,原本单纯的骑兵作战,也开始逐渐变成了步骑协同。步骑协同作战体系的完善,又为接下来再次打人海战术,埋下了伏笔。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第5张

所以,两汉之后,到了三国时代,大家又开始玩人海战术了。三国之间的大战,虽然都是内战,但却可以动辄发动十万人以上的军队进行作战。但同时,这种战争模式,是非常消耗国力了。东汉末年,仅仅数十年的时间,中原人口便从近六千万的规模,锐减至一千万左右。

对于统治者来说,底层士兵的生命,永远比不上胜利更重要。所以,从三国时代开始,一直到后面隋朝,大家都在玩了命的扩充军队,尽可能的搞人海战术。毕竟,人数越多,胜算就越大。

  但同时,在这段历史当中,一些失败的案例,也让大家不断去反思这个问题。

在这几百年的历史上,有两场战争,对后来的战争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场是著名的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当中,前秦从全国范围内,征调了超过一百万的军队,打算毕其功于一役,一鼓作气灭了东晋。但结果,却被东晋以八万人正面击溃,而前秦也因此覆灭了。

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原因,说起来其实很可笑。简单来说,就是东晋先击败了前秦的先头部队,导致前秦的先头部队开始溃逃。而先头部队溃逃之后,后方又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误以为已经全军战败了,所以就开始跟着逃。

就这样,看似强大的百万大军,仅仅是在先锋被击败之后,就瞬间土崩瓦解了。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第6张

而另外一场战争,则是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战争。隋朝后期,隋炀帝从全国范围内,征调了一百多万的主力精锐,再加上超过三百万的民夫运输补给。为了打高句丽,隋炀帝几乎从全国范围内,征调了超过五百万壮劳力。

但结果,因为隋炀帝本人的指挥错误,直接导致上百万隋朝精锐,埋骨辽东。而这场战争的失败,也直接导致隋朝的精锐军队近乎打光,再也无法统治全国。所以没过多久,隋朝就亡了。

这两场战争,对后世的战争观发展,有着很大的警醒左右。大家开始意识到,原来人海战术也是有上限的。在古代那种通讯手段有限的情况下,一旦军队规模超过百万,主帅根本就没法指挥。在这种情况下,人多了反倒是坏事。

  而且,征调百万级的军团,势必会压上整个王朝的国力。一旦出了半点差错,这个国家就没有第二次翻盘的机会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到了唐朝的时候,唐朝统治者开始恢复了‘兵贵精而不归多’的理念。比如说唐朝开国的时候,李家就曾砸锅卖铁,锻造精锐装备,购买战马,武装出一支精锐的玄甲军。

  这支玄甲军,规模只有三千人左右,但装备好的却令人发指。每个人都配有至少两匹战马,可以换着骑乘。而且,玄甲军的士兵,每个人还都配有两套轻重不同的战甲,用于不同的战场环境。

  总之,这支军队的武器,都是真正的顶配。而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也没让人失望。后来在虎牢关之战当中,李世民仅凭三千玄甲军,便正面击溃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还生擒了窦建德。

  而唐朝的这种思路,在后来整个盛唐时期,都一直发挥了关键作用。后来李靖率兵横扫突厥,麾下也就几万人而已。而唐玄宗时期,高仙芝更是仅靠一万精锐,便一口气打到了今天的克什米尔地区。这些战绩,都是唐朝重视武器装备的结果。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第7张

但同时,这样的精锐军队,注定不可能太多。因为这些精锐军队的武器锻造,实在是太费钱。再加上战马,简直就是烧钱的机器。所以哪怕是盛唐时期,唐朝最强大的时候,常备军队也就几十万而已。再多的话,就会把整个国家的财政给压垮了。

  而唐朝之后,一直到南宋,战争观念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到了南宋后期的时候,因为南宋的主要敌人,是新崛起的蒙古帝国。而南宋这边,因为缺少战马,根本无法和蒙古大军进行正面野战,所以南宋就只能想办法以守代攻。

在这种以守代攻的思路下,南宋的守城装备,开始迅速进化。到了南宋时代,威力巨大的床弩,已经开始出现。床弩的威力,甚至已经不逊色于近代的一些炮弹。而且,南宋为了利用好江南多水道的优势,更是在战船方面做了很大的提升。到了这个时候,水军这个兵种的重要意义,开始逐渐凸显出来。

但同时,因为这些武器装备,都需要大量的工匠来完成。所以,宋元时期的将军们,渐渐意识到工匠们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战船这种东西,几个或者几十个工匠,根本就玩不转。一艘大型战船,其造价有可能比一支骑兵军队更高。

而接下来的元明清三代,基本上就是在人海战术和精兵战术这两者之间,不断摇摆。如果一支精锐军队,在配备最先进的武器时,能够对人海战术组成的军队进行一面倒的屠杀,那人海战术就没什么用,参战人数就更多一些。而如果武器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人越多胜算就越大的话,那战争规模就会越大。

但同时,因为通讯手段落后的原因,元明清时期很少会组织百万人以上的大兵团作战。不是因为国力不够,而是因为一旦人数超过百万,很容易会打成淝水之战那个样子,反倒是过犹不及了。

古代打仗动辄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 真实人数有那么多吗(这都可以) 第8张

所以元明清时期的大战,规模一般都是十万或者几十万人的级别。在保证这个规模的参战人数的同时,尽可能的提升军队的武器装备。至于过百万的大型战争,那就极少极少了

总之,决定参战人数的根本原因,还是为了取胜。如果人多能够取胜的话,相信任何指挥官,都会玩了命地扩大军队的规模。

  而在古代大多数的时候,人数往往都是左右战争胜利的最大原因。在这种背景下,大家为了追求胜利,进行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规模的战争,自然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