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孤坟》
古往今来有很多曾经站在权力巅峰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的伴侣有着异于常人的情感,他们不愿接受生离死别,在古代,有些皇帝在自己的皇后,或者说宠爱的妃子离开人世之后,往往会为他们斥巨资建立一个陵墓,或者说竖立一块石碑,用于纪念自己的爱人。
这样的事情在现代依然存在,阿根廷这个国家一直以来似乎都不在世界的中心,因为它十分的动荡,而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阿根廷,当时的总统胡安·贝隆才能出众,被阿根廷的底层人民视为精神领袖,而他的妻子伊娃虽然没有在政府当中任职。
作为第一夫人,她是胡安·贝隆的贤内助,工人阶级们对于这位第一夫人都十分的敬重,而在1952年,这位第一夫人因为宫颈癌不幸离世,举国悲痛,尤其是她的丈夫胡安·贝隆,他深爱着自己的妻子,将妻子的尸身保存了下来,然而随后却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事情。
伊娃去世之后尸体保留下来
在伊娃因病去世之后,胡安·贝隆无法接受妻子离开自己的事实,他决定要做一些什么,他想要将自己妻子的尸体保存下来,于是她花重金请来了当时欧洲最为著名的解剖学教授阿拉博士,希望他能够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将伊娃的尸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
阿拉博士做了很多研究,最终他制定了一套方案,用甘油来将伊娃身体里的血液和内脏进行替换,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后续工作,将伊娃的尸体十分逼真地保留了下来,而经过阿拉博士改造之后,胡安·贝隆最初的目的的确达到了,看起来伊娃就像是安详地睡着了一般,甚至在嘴角还挂着一抹微笑,但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在做完这件事情之后,这位解剖学家阿拉博士近乎疯狂地爱上了这具尸体,他的一些超出常人理解的行为和言论,让人们无法理解,最终阿拉博士被送进了精神病医院。而在这一切之后,胡安·贝隆决定让民众们来瞻仰自己的妻子,于是将伊娃放在了总统府内,对外展出,然而再一次发生了诡异的事情,每天都会来很多民众,他们有些带着鲜花,有些悲痛欲绝,然而几乎每一天都会有几个人在看到伊娃之后,选择自杀。
诡异之事连连发生
这种情况把胡安·贝隆吓坏了,他提前终止了这一次的展出,将妻子的尸体从东风府内转移到了其他地方,他开始着手为妻子打造一个纪念碑,这个纪念碑甚至要比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还要大,在纪念碑落成之后,他将妻子的尸体安葬在了纪念碑之下,然而,在胡安·贝隆把这件事情完成之后,紧接着在19阿拉博士年,阿根廷国内发生了军事政变,胡安·贝隆的政府倒台,不得已逃到了西班牙境内。
阿根廷的新政权对于这位前第一夫人的尸体也十分看重,他们决定制造烟雾弹,他们又制作了两个和伊娃尸体一样的雕像,分别放在两个公墓当中,然而,当时负责下葬的两个人全都死亡。而那具真正的尸体一直以来都在不断地被转移,但是就如同被诅咒了一般,无论这具尸体到了哪里,都会发生奇怪的事情。
曾经有一次,因为国内出现了叛乱,为了保全尸体,他们选择将它放在一位军官的家里,然而在一次深夜,军官一枪将自己的妻子打死,而当时他的妻子已经身怀六甲,即将分娩,而在后来的审讯过程当中,他说自己误以为妻子是前来偷尸体的小偷。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所有人都觉得这具尸体很诡异,最终阿根廷当局无法忍受这些诡异的事情频频发生,将伊娃秘密送到了意大利,埋葬在一个公墓之下,用的是假名字。
政府屡屡被推翻
14年后胡安·贝隆知道了这件事情,他命人前去将伊娃的尸体挖出,这一次她直接放在了自己的家里,75岁的胡安·贝隆也迎娶了自己的第三任妻子,名字叫作伊莎贝拉,而自从这具尸体到了她家之后,伊莎贝拉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她对于这具尸体异常的迷恋,迷恋到让人感觉脊背发凉。
他将自己的发型以及着装都完全按照伊娃的来,并且她把伊娃就如同一个洋娃娃一般来对待,甚至把伊娃的尸体摆放在了餐桌之上,每天早上起来她都会非常精心地给她梳头,在胡安·贝隆诧异的追问之下,她才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能够从伊娃的身体里吸收灵气。不过你还别说,到最后伊莎贝拉的确还真的有了一番成绩。
在1973年胡安·贝隆又回到了阿根廷,重新当上了总统,但是年事已高,第二年就在任上离世,而作为第一夫人的伊莎贝拉登上了阿根廷总统的宝座,同时她也成为了阿根廷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统,伊莎贝拉认为自己能够拥有今天的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当时自己吸收的伊娃的灵气,所以他命人将伊娃的尸体又运回了阿根廷,然而在运回了之后没多久,丽莎贝拉政府也被推翻。
入土为安,更是心安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五月五日》
这些诡异的事情到如今都没有任何的解释,或许这一切都只是巧合罢了。之所以因为伊娃的尸体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很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于她过于看重,因为看重,因为珍惜,所以往往会有一些过激的反应。
胡安·贝隆政府和伊莎贝拉政府先后被推翻,很可能完全是因为他们自己,在国家治理方面并不擅长,不过无论如何,人们都会将这一切和伊娃的尸体相挂钩,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诅咒,往往使人们自己的内心发生了悄悄的改变,在中国有着这样的说法,入土为安,有些时候入土为安,不仅说的是逝者,那份安更是还活着的人心里的安。接受离别,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
参考文献:
《孤坟》
《五月五日》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