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了,太阳系还有行星没被发现?科学家:也可能是个黑洞
大家都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地球也是其中之一,但或许你不知道的是,尽管现在都已经2024年了,但科学家仍然怀疑,太阳系还有行星没被发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聊一下这个话题。
在太阳系已知的八大行星之中,海王星是距离太阳最远的一颗,实际上,在这颗行星发现之前,科学家就已经根据观测数据猜测到了它的存在。
在19世纪20年代,科学家注意到天王星的实际运行轨道与根据牛顿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轨道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强烈暗示了,天王星的运行可能受到一颗未知行星的影响,于是科学家根据天王星的轨道偏差,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1846年,科学家根据理论上的预测,在实际观测中成功发现了海王星,正因为如此,海王星也被称为“笔尖上的行星”。
然而在后续的观测中,科学家发现,海王星的存在并不能完全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常,除此之外,海王星自己的轨道也存在与天王星类似的异常情况,所以科学家推测,在海王星的轨道之外,还有一颗未知的行星,并将其称为“X行星”。
于是寻找这颗未知的行星,就成为天文学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并最终促成了1930年冥王星的发现,但随着更精确的测量,科学家发现冥王星质量远小于预期,不足以解释天王星和海王星轨道的异常,也就是说,冥王星并不是“X行星”。
1977年,“旅行者2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它于1989年抵达海王星并进行了一系列精确的测量,通过这些数据,科学家们发现,海王星的实际质量与之前使用的计算值存在着误差,在经过修正之后,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实际轨道就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于是关于“X行星”的探索也就暂时停止了,为什么要说“暂时”呢?这是因为在进入21世纪之后,科学家又在柯伊伯带发现了新的线索,强烈暗示了太阳系还有行星没被发现。
柯伊伯带是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的一片广阔区域,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小天体,在对这些小天体的观测中,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许多柯伊伯带小天体的近日点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这种一致性暗示了它们受到了一个强引力源的牵引(如下图所示)。
科学家认为,这个强引力源,很可能是一颗未被发现的行星,并仍然将其称为“X行星”,在此之后,科学家根据柯伊伯带小天体的运动轨迹和一些其他的与之相关的观测数据,对“X行星”的质量和轨道范围进行了估算。
估算结果表明,“X行星”的质量在地球质量的5至20倍之间,其运行轨道极为遥远,距离太阳大约200至800个天文单位(如下图所示)。
在此之后,科学家开始“按图索骥”,试图再次发现一颗“笔尖上的行星”,按理来讲,以现代的观测水平,想要发现这么大一颗行星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事实却是,尽管科学家进行了长时间的观测,却始终找不到“X行星”的踪迹。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有科学家提出了一个大胆而新颖的假设:这个神秘的引力源,或许并不是一颗行星,它也可能是个黑洞。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这个黑洞就是一个很小的“原初黑洞”,其半径只有5厘米左右。
简而言之,“原初黑洞”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黑洞类型,根据“大爆炸宇宙论”,宇宙在诞生之初经历了一次快速膨胀的暴胀过程,在此过程中,物质分布并不会绝对均匀,在极早期宇宙的高密度、高能量环境中,这种不均匀性就会导致一些区域的物质密度高到足以在引力作用下直接坍缩成黑洞,而这种黑洞就被称为“原初黑洞”。
从理论上来讲,“原初黑洞”很可能在宇宙中广泛存在,它们的质量范围很广,质量小的可以低至10的负8次方千克,质量大的可以达到太阳质量的数千倍之多,因此,半径只有5厘米的“原初黑洞”是可以存在的。
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在很久很久之前,一个“四处流浪”的“原初黑洞”在经过太阳系所在区域时,“不幸”被太阳的引力捕获,在此之后,它就一直围绕着太阳公转,成为了太阳系众多天体之一。
那么,假如真是这样,我们又应该如何发现这个黑洞呢?其实有办法,虽然黑洞本身不会发光,但在黑洞吞噬周围的物质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强烈的电磁辐射,尤其是在X射线和伽马射线波段,
这种辐射虽然短暂,却非常明亮,所以假如我们在太阳系中探测到异常的X射线或伽马射线信号,就可以确定这个黑洞的存在。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还没有在太阳系中发现任何“异常的X射线或伽马射线信号”,期待期待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的观测设备有能力捕捉到更多、更细微的信号,进而揭开这个巨大的谜团。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本站原创或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观点并不代表本站观点,请网友自行判断,如涉及投资、理财请谨慎应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