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生活百科

为什么是教育年会? 农村学校教育初心这样坚守!

zhiyongz2024-05-07生活百科

这两天,不断有网友提问:为什么会是教育年会?年会不就是表彰总结会吗?细心的网友还追问:为什么是“暨联片教研活动”。
谢谢网友的关注,我先回答第二个问题,答案是:“因为我们每年有联片教研活动的安排,年会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教学活动集中展示与研讨。”第一个问题,分四方面来解答。第一个方面是教育年会产生的背景分析;第二个方面是教育年会的特点;第三介绍2019教育年会的基本情况;第四个方面其实就是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教育年会的主要功能就是教学活动集中展示与研讨。下面,就前三个方面逐一阐述。
一、农村教育现状与我们的想法。
(一)改变我们自己能改变的,做我们自己能做到的
1、农村学校的现实情况
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消息,题目是《吕梁:乡村学校的陨落》,讲到临县坪头乡中心学校,整个坪头乡现存的唯一一所学校。2001年,有学生3200余人,2007年,在校生1400余人,2010年,学生总人数不足1000人,然后,接下来的5年,是生源外流、进城上学疯狂提速的5年,也是坪头乡中心学校塌方式陨落的5年,到了2015年,全校就仅剩下50来名学生了。这些学生多是来自家庭极度贫困的留守儿童和单亲孩子,甚至还有少量弱智和孤儿。
文章说,坪头乡学校的陨落,是中国很多乡村学校衰落的典型例子,也是中国很多农村全面衰退的的一个缩影。
姑且不论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所写实实在在是我们农村学校面临的一个囧况。当然,其原因有文中所述“政府在优化资源配置与方便人民群众之间,选择了前者,于是裁减农村小学”,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我以为,还有农村学校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原因,还有农村配套文化建设不能提供给人民群众所需多样化教育方式(譬如,人民需要课外活动班,农村几乎没有,当然,这个需要是现实需要,不是教育本身的需要),还有一个现实原因是自然人口的减少。
以上是学校变迁情况,农村家庭方面对教育也是负向的影响,譬如家长的教育经历导致素质相对较低;家长所从事工作的特点(与城市不同,工作时间不固定、外出打工等等)以及对教育的认识导致陪伴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几乎为零(如,儿童学龄前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父母经常性地、科学性地与孩子交流,在有的农村,这只能是天方夜谭);农村几乎不存在课外学习机构(有的机构本不应存在),也没有存在的外部环境;新婚人口5年前到城乡结合部已经是一种奢靡,如今,没有城里的房子或者买房子的预备金,哪能谈结婚?更别说,他们的孩子回家乡念书了。还有,有关部门宏观调控能力的欠缺,也是形成农村教育现状的一个原因。
正是这样的现状,极大地影响了农村的教育生态。不是危言耸听,在现今的教育体制与教育学理论指导的教育实际(譬如班级授课制、分学科教学)下,农村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教育是16世纪大工业化以来前所未有的教育情境。怎么办?我们的口号是:改变我们自己能改变的,做我们自己能做到的。
2、区位特点的变迁
栗家庄乡的教育也没有逃脱以上魔咒,虽然不至于是陨落,学生没有断崖式的减少,近些年学生流动率几乎为0,但是学校规模也是在不断缩减之中,从2000年在校生人数3000多,到今天不足1000。从另一个方面讲,由于栗家庄乡位于城乡结合部,20年前栗家庄乡在教育上有区位优势,如教师分配和教师调动,栗家庄是热点;10年前,优势开始消失,表现为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外流,表现在学生流动,区位优势变成劣势;近年来,教师资源再分配的无奈以及编制缺少的现状也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怎么办?我们的口号是:改变我们自己能改变的,做我们自己能做到的。
3、学校特点的无奈
栗家庄乡现有小学校12所,其中不足百人的学校11所,教学点9所,学校发展极度不平衡,学前教育规模也在萎缩。
不足20人的教学点5所,实行包班教学,理论上讲,一个教师所教学生是个位数,可以尽其所能,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实际上,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是找代课教师就够校长们忙乎了。无奈!
就是在栗家庄小学,300多人的学校,要想真正按照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学科进行教学分工,都没有实现。因为,真正的教学分工,要保证做到语文7个课时、数学4课时,其它学科开齐开全、开足课时。原因不仅是专业学科教师的结构性缺乏,还有解不开的不可言的矛盾焦点,还有学生基础等等原因。无奈!
怎么办?我们若想改变这样的选择:“人民群众在节约家庭支出和重视子女教育之间,选择了后者,于是带娃进城上学”。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是:改变我们自己能改变的,做我们自己能做到的。
(二)致教育的良知
这样说,似乎是瞌睡了给一个枕头。为了防止睡着,我们提出了我们的教育理想:致教育的良知。这句话是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来的。王阳明认为:人的善良和正义是与生俱来,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灵深处都是有良知的,一个有良知的人,永远在强化着良知的能量。那么,我们从开始教育工作的那一天起,就应该站在儿童的立场、不忘教育初心、坚守教育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最终是要培养怎样的人?我不从高大上的理论谈,我想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今年国庆期间,和来自太原的朋友到栗家庄弘利苑酒店吃饭,大人们还在边吃边谈,小孩们吃好了,到酒店对面的小广场玩耍。母亲们不放心,出去看孩子。回来后对我们农村的的孩子赞不绝口:精灵、有礼貌,太原的孩子不过如此。
培养什么样的人?试想:我们的孩子也许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见了生人低下头、一脸的懵懂,这样就是我们每日呕心沥血希望得到的结果吗?
在如何评价教学效果方面,我和我们的校长、老师们曾经有一个约定: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刚入小学时,生动活泼,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对老师说的话会有疑问甚至于反驳。经过六年的学习,也许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孩子上课不举手、不发言,听到老师的话不会复述,更不用说质疑。这样的教育是不是成功的教育?这就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吗?这就是我们农村学校应该的教育吗?
再举一个例子:今年99公益募捐,在恒利源广场,来自桑枣坡小学、郝家庄小学、南垣村寨小学、张家堡小学、南花枝小学的16个孩子们给了我们几个想不到:胆气、热情、交流、表达。孩子们事先学习过99公益募捐的意义,到达现场后整队分组、分工、制定计划(包括到什么地方募捐、问什么人募捐、见了老的怎么打招呼、见了年轻的怎么说)、开始行动,根本不需要老师们多说。老师们只需要盯着安全就行。我们几个老师非常感慨:这就是我们这些年倡导的教育理念开的花、结的果。我们笑着设想,这样的活动放在若干年前,肯定不会成功。若干年前,边远山村学校的孩子看见生人来到学校,会像看稀罕物一样远远地看着你、会怯懦、会拘谨到一言不发,问也不说。所以,肯定也不会在短短的两个小时就募捐到700多元。要知道,那是一块一块累积起来的,那是在恒利源广场人数最少的下午3点到5点,而不是人数最多的晚上(因为孩子们还要回远在30里地以外的家)。
读了这两个例子,我想大家对我们所倡导的教育良知有所了解了,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花枝招展的少年”(2019年年会殷娟老师分享的内容题目)。
在这样的大教育观指导下,我们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国家课程为主干、学科育人为基础,以“学科+”为基本综合方式,以评价改革为制度保障,以教师教研工作室为基本策略,尝试主题项目式学习(2019年9月,我在“新世纪小学数学基地校全国悦读分享《度量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之“大课程观”。
我们把“教育是做的哲学”作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底色,我们追求“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我们“扎根农村大地办教育”,我们构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渐进、温和推动农村学校综合改革的教育生态,积极探索核心素养在农村学校落地的新途径。
(三)探索核心素养在农村学校落地的新途径
面对以上所述的教育现状,虽然路漫漫其修远,但我们一直在思考、在行动:以2011修订版课程标准颁布为起点,我们栗家庄教育人上下求索适合农村学校的发展路子。
2012年,我们曾经追寻晋城市阳城县北留乡的“问题导学”;2014年,我们借助仲广群的“助学课堂”和王崧舟的“学情视野下的语用教学”助力课堂教学改革;2015年,我们希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师生共同成长”;2016年1月,我们成立了“栗言栗行读书联合社”;2016年8月起,我们连续参加了北京十一学校三届教育年会,深入研究十一学校的“新学程”,深刻领会李希贵校长的教育思想,2016年12月,我们还得到李希贵校长的亲自指导(2016.12李希贵校长亲笔回信,谈到了农村学校受到的制约,包括了课程、人事管理不可控以及经费无改革保证等),对农村学校办学思路以及育人目标有了更全面、更接地气的认识,坚定了发展农村教育的信心和勇气;
2017年笔者在《山西教育》发表文章《栗言栗行 且行且思——探索核心素养在农村学校落地的新途径》,全面总结了核心素养在农村学校落地的理念和做法,提出了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改革之路;2015年到2019年还是是中心校读书活动、培训学习的井喷时期,不完全统计,5年外出学习人数是全乡教职工总数的2倍,这对一个年经费只有4万元的乡村中心学校来说,是不可想象的;2015年到2019年,“全国经典教育实验基地”“古诗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名校联盟”、”
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与研讨基地、“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课题研究基地、
“山西省创客联盟基地”、吕梁市课题研究校等相继挂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育发展,践行“教育是做的哲学”,追求“以学术的方式守候生命的静好”。
2018年10月19日,中心校举办首届教育年会。年会不是表彰会,年会是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展示与分享,是“做的哲学”,是静好的生命的守候。年会的魅力,来自我们的老师、来自我们的教学一线、来自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认知,所以呈现以下特点。
二、教育年会的特点
(一)有温度
1、因为幸福所以有温度
第一个词,我想说幸福感。教师职业本来就“重复”、“单调”,农村教师面对农村教育的现状,更是困惑加苦恼,职业倦怠也不可避免。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让老师从教育对象——学生那里发现更多的惊喜。教育年会从“发现身边教员工的亮光点和精彩感人的人和事”为宗旨,是教师学术开展和专业成长舞台,是教师充满个性的挑战。
李希贵校长曾经说过:“我们在寻找力量的时候,要启动引擎,而不是撬动轮子。”每一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弱点。我们怎么样利用人性的弱点,不断去扩大人性的优点,来造福这个社会?这是我们撬动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他说,像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用了好多好的方式,包括:师徒结对、教研活动、听课评课、体会随笔、专家报告。但这些都是一般的驱动点,没有放在引擎上,基本上是在推轮子。这些事,应该是启动了引擎之后,引擎带动它自运行的,但是我们现在在推轮子。那么,这个引擎在哪里?十一学校的体会是分享,分享每一个人的收获、分享每一个人的经验、分享每一个人的智慧、分享每一个人的教学创新。分享了,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
所以我们要组织读书沙龙(2018年会),我们请每一位老师出一张海报,为海报作个专辑,我们要费很大的工夫办年会,我们要搞教师创新,要让老师的试卷、让老师的备课、让老师的经验能够得到分享。喜欢分享,是我们人类一个重要的特性,不然的话,我们这个世界好多东西都不会存在了。在分享的过程当中,通过互动,收获一种成就感,使你感觉到非常幸福,这就是一个关键的驱动点。
2018年,我们认识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驱动力是教师的幸福感,教师幸福感又来自他的成就感。当一个人感受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成就感的时候,他是会非常幸福的。所以,2018年,我们的校长们分享自己在教育管理方面的心得体会,我们的老师分别就读书、课题研究等方面分享自己收获的果实。2018年教育年会,因为分享而心情愉悦,因为成就而幸福满满。比如,殷志荣老师的读书笔记分享、张爱英老师的写日记分享、孙莹老师一年级使用思维导图的分享等等。
2、因为接地气所以有温度
因为我们分享的都是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收获的成果,所以,我们的年会非常接地气。比如,2018年张志姗老师的分享《找准写作契机,夯实写作功底》,里面很多材料都是老师的下水文和学生的作品;陈志娥的分享《课前三分钟口语表达提升语文素养》,是陈老师外出学习学到的好办法;李玲分享《课题研究助力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是她平常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陈晓娟从教研活动着眼,分享《扎实有效的农村教研活动》;王艳文分享的是她的教学实践《让整本书阅读可操作、有效果》;马瑞芬分享的是自己最擅长的群文阅读《小学群文阅读为学生的幸福奠基》;郭志红浸润绘本阅读教学,分享的是《借助绘本阅读 实现课堂转型》司旭艳老师把她们一个教研组的老师都叫来,共同分享《愉悦教学 提升师生的核心素养》;还有今年马拴龙分享的《《家庭、学校共创良好育人环境之——别样的家长会“家庭教育讲座”》,也是寄宿制小学家校结合搭建的平台。
(二)有深度
我们所分享的内容,并不简简单单是教学经验或者一个课时的展示,而是经过理论升华,又回到实践验证了的。所以,我们的理论是经得起推敲的理论;我们的实践活动是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
郭瑞红老师分享《向大自然学习》,就是她在大教育观、大课程观指引下,春天,带领孩子们踏青赏春;夏天,带领孩子们感受“汗滴禾下土”;秋天,体验收获的喜悦;冬天,经历严冬的洗礼。用《山西教育》一位编辑的话说,“向大自然学习”,这是农村学校独有的风景线,是教育实现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
任旺清和路艳红两位校长的分享,告诉我们小规模学校如何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语文教研活动虽然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但呈现的是中心校从2011年语文教学“和内容分析说再见”,到2014年深入“学情视野下的语用教学”,再到2016年开展“全语文教学行动研究”的科研轨迹。统编本教材的研究从教学设计入手,教学设计又从“教学目标”着眼,研究讨论的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内涵,是实现语文深度教学的关键环节。
数学“悦读”分享展示的是课程教学改革从双维目标到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后,中心学校倡导的“主题项目式学习”。
我们的辩论,更有自己的研究策略。一般的辩论都是四个辩手,而我们是九个。其目的就是要让尽量多的老师、学生参与,同时推动《学会倾听,重构课堂生态》的课题研究。其中有一个攻辩环节,正方2号至8号辩手向反方辩手提问的时候,反方辩手必须在听到正方辩手的提问以后,给出相对应的回答,不能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这就要求,我们的辩手,要大量的搜集资料,融会贯通,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给出正确的表达。这样九个辩手组织答辩的难度是大于四个辩手的。我们课题研究要落实到每一项教育教学活动,包括辩论这样的活动。
因为有深度,所以我们的年会才会有价值,因为有价值,所以我们的年会才是我们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最佳工具。
(三)有广度
1、教师参与度高。我们的理念——人人都是星教师,人人参与教育年会,担任主讲、海报设计等等。2019年,我们更邀请了部分学生和学生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
2、内容非常丰富。因为场地的原因,我们的许多分享只能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肯定会兴犹未竟;我们还有很多老师的教学成果、我们还有很多学科因为场地的原因,不能够上年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年会的广度可见一斑。
三、2019教育年会介绍
1、主题词:2018年年会,我们的是“幸福”;2019年是“实践”;2020年,我们的年会主题的两个字是“标准”。
2、年会板块:2019年,我们狠抓落实,落实2018年的教育课题,落实我们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获得的好的设想。所以年会有四个板块:禹河新语、“辩”识天下、研其根本、家校平台,都是一年来,教育实践的一些尝试和成果的展示。
3、具体呈现:
第一个板块禹河新语,也是我们的实践活动小册子的书名。张家堡村有一所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润植山教育基地,山上有毛泽东主席的塑像。附近四所学校的师生每年都会到润植山开展纪念、研学活动。张志姗老师是张家堡小学的副校长、语文教师,她呈现给大家的《伟人诗词》,就是研学活动的一部分内容。
郭瑞红带领她的学生,坚持“向大自然学习”已经三年了,以此活动为内容的文章《栗言栗行,探索核心素养在农村学校落实的新途径》在《山西教育》2017年第12期发表。
路进林校长以《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为题,全面介绍近年来我们的一些理念和做法,以及未来教育发展规划;栗家庄小学作为我们栗家庄乡规模最大的学校,将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分享;南花枝小学以“培养花枝招展的少年”为办学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张家堡小学是吕梁市“双百”示范校,他们在加强家校合作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之处;郝家庄小学、南垣村寨小学、芦家垣小学选择的是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
第二个板块“辩”识天下,包括教师辩论和学生辩论。辩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特别是在核心素养培养的框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的辩论,更有自己的研究策略是为推动《学会倾听,重构课堂生态》的课题研究的。
第三个板块“研”其根本,为大家展示的是语文和数学两个课题工作室的日常活动。语文教学专家陈先云有一句经典: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我们会出示一些教学设计的案例,现场进行点评、指导、改正,生发正确的教学设计;数学,依托的是“新世纪小学数学基地校”2019年研究项目:度量,通过悦读分享,期待我们的老师从教学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两个维度,上升到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四个维度。
第四个板块家校平台包含有是郭志红老师的班队会活动以及南垣村寨小学和郝家庄小学的亲子阅读活动。第五板块是海报和文艺展演。
这就是我们教育年会的一些情况。回顾过去,深刻反思,我们有成功,也有失误,最大的失败还是在落实层面。为什么这么说?评价课堂教学,有一个铁律,看学生实际获得。也就是,考查学生在原来基础上的提高。那么,我们有那么多教育创新,是不是所有教师、学生,包括学校,都真真正正去落实,去实施了,我们的学校、教师、学生是不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还有待考察。因为,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的成果并不是一个学期、一年就可以显现的。实际上,我们的很多工作因为并没有扎扎实实落实到细微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还是整个学校,实际获得在原来的基础上,并没有明显变化。感觉没有提高的因素,可能还有一个方面,就如一个武林高手,武功到了一个高级层次以后,要再想提高,难度是非常大的。
反思之二,我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够诊断、奖惩和指引方向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要制定标准,教育教学发展的标准。建立这个标准最大的困难,不在学校层面,也不在教学研究者层面,这需要教育体制的契合。
回到开头,我们的口号是:做我们自己能做到的,改变我们自己能改变的!当下我们能做到的是,建立专业层面的评价标准和体系,最起码知道从专业层面讲,我们的标准是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是更好的?所以,明年我们的研究重点是“标准”。当然,任何工作,任何事情,关键还是落实。没有落实,没有实际获得,没有真实成长,一切都是空。
201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