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百科 > 正文

生活百科

汉乐府是一种诗歌体裁吗 乐府诗的韵律特点

zhiyongz2024-05-28生活百科

网友提问:

质朴自然的汉乐府诗歌,为什么很少去考虑韵律?

优质回答:

汉乐府诗,很多反映的都是平民生活,平民思想,不刻意去粉饰,所以看得见当中有微光一般的欢悦和挥之不去的沉重。

如《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介绍的是,男子是个刻板无趣的人,遇见了前妻,还真言无不尽,坦白从宽,说的尽是家长里短的事,前妻一天能织布五丈多,新妇只能织四丈。这俗男俗得人人厌弃,却俗得真实,历历在目,世上绝对不乏其人。

这遥远的汉代的对话,落到今天来,可以说陌生么?在我们自己对他人的比较中,在我们听其他人对他人的评价中,这种话是随处可见,似曾相识,本质一致?

因为都是类似风格的诗句,简单而直接,质朴而真实。它们都来自于乡间生活,井荟市民中,所以很少考虑韵律。

而韵律产生的时代是在汉朝之后,关于诗词歌赋和对联平仄韵律的发端,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南朝齐时由沈约等人最早开始研究的。《南史?陆厥传》中记载:“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跳,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彀。汝南周颗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为四声。 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 世呼为永明体。”

从内容和时间上来说,汉乐府诗是诗歌的萌芽,后期特别是唐宋诗歌的兴盛,韵律的发展到一个顶峰。

这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小可觉得恰恰相反!

能选入乐府的民歌,一定是韵律最好的民歌!是可以成为诗歌的民歌!

乐府本身就是汉武帝时期的政府部门之一,只不过这个部门的最大功能和职责是采集,收集各种民歌,然后将之进行整理,谱曲,进行表演。

乐府,是汉朝的文化部!

可想而知,在这个机构里进行具体事务的都应当是深具文化修养的人,比如作曲家,比如舞蹈家,比如诗人,当他们在看到这些搜集上来的民歌的时候,一定会进行筛选。

而筛选的标准只能有两个,一是文学性,二是韵律美。

《十五从军行》押韵,《战城南》押韵(平仄通押),《病妇行》押韵,还有《孤儿行》是转韵,还有《上邪》。(古韵和今韵存在差异)

因为汉朝还没有成形的格律,但从现存的那些乐府来看,都几乎是格律的雏形,比中《十五从军征》的“遥望是君家”、《古歌》的“远望可以当归”,《饮马长城窟》的“青青河畔草”,《上山采蘼芜》中的“上山采蘼芜”等。

并且在很多诗中延袭了汉代流行的骈句结构,以增加诗歌的韵律之美,如 《战城南》的“水声激激,蒲苇冥冥”,如《孤儿行》“泪下渫渫,清涕累累。冬无复襦,夏无单衣”,如《陌上桑》“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而且在《孔雀东南飞》里,有押韵,有转韵,有骈排,有对话,有景物,有细节,有修辞,妥妥的是一首叙诗长诗。而且艺术上成就极高!

汉朝的民歌和汉赋有些像两个极端,汉赋绚丽无匹,辞藻华美。而乐府质朴深沉,语言精炼。应当是各有千秋,但是从艺术上来看,显然乐府更胜一筹,毕竟汉赋美只是盛装网红,而乐府诗却是气质美人。

这个气质是由无数个流浪的诗人,远行的旅人在无数年里,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加工润色而成,一字易不得!

所以乐府和《诗》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一些优秀的作品被人采编,成为诗歌。这些诗歌都是民间艺术的精华!

能够入了孔子的法眼,或者进行乐府那些艺术家的视线,一定具有诗歌的特征。

而诗歌最大的特证就是音律之美。

诗者,歌也!

诗歌,如诗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