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古诗文大全 > 正文

古诗文大全

乌衣巷古诗(乌衣巷古诗带拼音)

zhiyongz2024-05-21古诗文大全

  乌衣巷

  唐代: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纪委委员,品级不高,但是有监察百官的权力,要求清正廉明,可见刘禹锡品行也是得到大家认可的。刘禹锡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出生于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不幸的是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而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年),刘禹锡由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总名《金陵五题》,其中第二首即《乌衣巷》。

  注释

  【乌衣巷】在金陵城外,朱雀桥边,秦淮河畔。在今南京市东南,这里最开始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后来在东晋时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住在乌衣巷也称为高官显达的代名词。唐朝以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在是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交流的地方。当时,前往乌衣巷需要通过朱雀桥,朱雀桥的地位也随之提升,有暗喻的意义。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都是晋朝的丞相,也是世家大族,家族中才子很多,穿戴华贵,是六朝时期的豪门望族。到唐朝时都衰落下来,子孙也不知道流落到哪里去了。

  《乌衣巷》这首诗歌创作是有背景的,刘禹锡一直对南京金陵有憧憬之情,希望有机缘去考察怀古,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叹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歌:

  首句“朱雀桥边野草花”,朱雀桥横跨南京秦淮河上,是由市中心通往乌衣巷的必经之路。桥同河南岸的乌衣巷,不仅地点相邻,历史上也有瓜葛。东晋时,乌衣巷是豪门旺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当时桥上还有谢安建的雕有铜雀的高楼。在字面上,朱雀桥和乌衣巷不仅有环境上的映衬,也有对仗上的美感,还可以引发豪门历史的联想。句中引人注目的是桥边丛生的野草和野花。这一个“野”字,这就给景色增添了荒凉冷落。再加上这些野草野花是滋蔓在曾经是豪门贵族的朱雀桥畔,其对比就让一种怀古警示的意味油然而生。

乌衣巷古诗(乌衣巷古诗带拼音)

  第二句“乌衣巷口夕阳斜”,表现出乌衣巷不仅是映衬在败落凄凉的古桥背景之下,而且还呈现在斜阳的残照之中。一个“斜”字使乌衣巷完全笼罩在寂寥、惨淡的氛围之中。

乌衣巷古诗(乌衣巷古诗带拼音)

  经过环境的烘托、气氛的渲染之后,按说,似乎该转入正面描写乌衣巷的变化,抒发作者的感慨了。历史上也有人留下一些类似的诗句,如“乌衣巷在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无处可寻王谢宅,落花啼鸟秣陵春”之类;但都比不上刘禹锡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作者出人意料地忽然把笔触转向了乌衣巷上空正在就巢的飞燕,让人们沿着燕子飞行的去向去辨认,如今的乌衣巷里已经居住着普通的百姓人家了。

  诗中“旧时”两个字,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寻常”两个字,又特别强调了今日的老百姓是多么不同于往昔。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飞燕形象的设计,好像信手拈来,实际上凝聚着作者的艺术匠心和敏锐的观察力。作者通过燕子的轮流飞舞,暗示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到了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对它的过去,仅仅巧妙地略加暗示。诗人的感慨更是藏而不露,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因此它虽然景物寻常,语言浅显,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好,这首诗就赏析到这里,谢谢大家!

  

  联系地址:中国南京石鼓路35号东方名苑A座18楼

  联系电话:025—85502389

  官方网址:www.vip880.com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