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

zhiyongz2024-05-21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朝鲜半岛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

朝鲜半岛(韩语:??????/韩半岛),位于东北亚,三面环海。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部,东北与俄罗斯相连,西北部隔着长白山(又名“太白山”或“白头山”)与中国相接,东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西、南、东分别为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朝鲜、韩国称东朝鲜海或东海)环绕。朝鲜半岛由半岛本土和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本土占全国总面积的97%。境内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80%,属温带季风气候,南部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因朝鲜半岛南北跨度有将近三千华里,因而又称“三千里江山”。朝鲜半岛现时有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他们的政治现状于1953年才被确定。之前两国曾经为了半岛的统一而爆发波及韩朝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韩战。在此之前,朝鲜半岛曾经被日本直接殖民统治达35年(实际间接控制超过50年)。过去,朝鲜半岛一直都是现在成为朝鲜民族的祖先的居住地,并建立过多个国家。此外,周边民族亦不断迁入朝鲜半岛,并渐渐溶入朝鲜民族中。编辑本段历史 主条目:朝鲜半岛历史根据考古所得,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半岛的旧石器时代始于公元前50万年,公元前10世纪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到了公元前4世纪进入铁器时代。朝鲜民族是阿尔泰人在新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之间陆续从欧亚大陆迁徙到朝鲜半岛后形成的。传说从公元前24世纪,在北部形成了檀君古朝鲜(意为“宁静晨曦之国”)。前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北部及中国东北分布著夫余、沃沮、濊貊、东濊和三韩。进入4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汉四郡。在南部,百济消灭了马韩54国。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慕韩、辰韩等数国。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 史称“三国时代”。公元7世纪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史称“统一新罗时代”。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则形成渤海国。904年,新罗僧人金弓裔建立“摩震国”,又称“泰封国”。918年,王建建立高丽王朝,此后定国号“高丽”。并深受中国儒家思想以及佛教的影响。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建立王朝,定国号为朝鲜,史称“朝鲜王朝”。1896年,中日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中协定了清朝承认朝鲜自主,当时日本控制下的朝鲜宣布终止与清朝的册封关系,日本扶持建立了临时性、过渡性的大韩帝国傀儡政权。1910年,大日本帝国占领大韩帝国,宣布“日韩合并”。大日本帝国的占领一直持续到1945年二战结束为止。1945年2月,根据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朝鲜半岛由美苏英中4国共同托管;8月15日,日本投降,美国和苏联随即改变计划,商定以北纬38度为在朝鲜半岛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三八线,即北纬38度)。1948年,苏联协助北朝鲜建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此后朝鲜半岛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势力范围的“北朝鲜(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处于美国势力范围内的“南韩(大韩民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共产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了联合国军支援南韩。联合国军支援的南韩同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援的北朝鲜最终在1953年签署停火协议,朝鲜半岛沿三八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编辑本段文化 主条目:朝鲜文化朝鲜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 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北韩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传统文化却一脉相承。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过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比,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特征。</dd>

描述朝鲜半岛和蒙古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

朝鲜半岛位于东亚,北纬35,东经125左右,东邻日本海,北邻中国大陆,西部南部是黄海。自然带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38线以北的朝鲜经济欠发达,以第一二产业为主,38线以南的韩国属于发达国家,

关于朝鲜半岛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

囧rz...我觉得高考不会考这么偏僻的……毕竟他除了乱和核武之外……比较难出题目。
我从百科整理了一些出来……
地理概况
纬度:43°N到34°N
经度:125°E到131°E
用东九区区时。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面积为122762平方公里。位于亚洲东部朝鲜半岛北端,北部主要与中国相邻,东北端与俄罗斯有陆地边界,南部隔军事分界线与韩国接壤。朝鲜东面为日本海(包括东朝鲜湾),西南面为黄海(包括西朝鲜湾)。
朝鲜平均海拔高度440米,山地约占国土面积80%,朝鲜海岸线全长约6000公里(包括岛屿海岸线)。朝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
朝鲜北部多为山区,东北地区多深狭的山谷,而海岸平原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3.9%。中朝界河鸭绿江是朝鲜最长的河流,位于朝鲜东北部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的长津湖是朝鲜最大的湖泊。朝鲜最大的城市是首都平壤,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开城、西北部的新义州、东部的元山和咸兴以及东北部的清津。
自然资源
朝鲜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探明矿产300多种,其中有用矿200多种。石墨、菱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铁矿及铝、锌、铜、金、银等有色金属和煤、石灰石、云母、石棉等非金属矿物储量丰富,其中,位于咸镜北道中朝边境地区的茂山铁矿已探明储量50多亿吨,可开采量30亿吨。水力和森林资源也较丰富。
经济近况
朝鲜于1991年底设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后改称罗先经济贸易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朝鲜称之为“苦难行军时期”),连年自然灾害和国际环境恶化,使朝鲜经济遇到暂时性困难。
近年来,朝鲜大力推行种子、马铃薯、双季作物、油类作物等农业种植,实施了平整土地、治理江河、兴修水利等工程。
面值为100朝元的朝鲜纸币目前,朝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先军政治”的指导下,奉行优先发展国防工业,同时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经济路线,着力改造电力、煤炭、金属工业和铁路运输等国民经济四大先行部门。
2002年7月以来,朝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管理改善措施,先后对工资、物价、汇率等进行了大幅调整,赋予企业更多自主经营权,并设立了开城工业区、金刚山旅游区等。这些措施,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使朝鲜经济在近几年始终保持恢复性增长。
朝鲜的工业以采矿、电力、机械、冶金、化工、纺织等为主。农业以种植水稻和玉米为主,产量各占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左右。
主要港口有清津、南浦、元山、兴南等。主要出口钢铁、有色金属、人参、纺织品和水产品等,进口产品主要有石油、机械装置、电子产品、纺织产品等。主要贸易物件为中国、韩国、日本、俄罗斯、东南亚国家等。

温州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和人文特色

温州市是浙江省的地级市,为沿海港口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浙江省地级市,浙南经济、文化中心。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500美元,财政总收入339.8亿元。
温州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从大陆吹来的偏北风,气温较低,雨水较少,溼度蒸发较小。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溼大雨多,气温较高。春季天气多变,时常阴雨连绵。秋季大气较稳定,常见"秋高气爽"天气。全年气候总特点是:温度适中,热量丰富;雨水充沛,空气溼润;四季分明,季风显著;气候多样。
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南部闽南文化来自明朝清朝时的闽南的莆田人移民,莆田人带来了丰厚的经商能力和文化,深深促进了温州经商文化的形成。
温州历代人才辈出,在学术、文学艺术和科技方面都取得卓著成就。在南宋时期,学术上形成了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在我国学术史有着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文学方面,诗坛上出现了"永嘉四灵"诗派;戏曲上首创了"南戏"这种民间戏剧形式。南宋熙佑年间,医学家陈元择以《三因方》为理论基础创立了永嘉医派;两宋及元明清各代也都有不少杰出人才,如黄公望、刘基、孙诒让等等。当代文化教育界更是群星灿烂:夏鼐、夏承焘、苏步青、谷超豪、刘旦宅、孟庆江、林曦明、林剑丹、陈忠康、张素、张如元、马亦钊、汪廷汉、戴巨集海……

瑞典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自然环境
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东部,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与挪威为邻,东临波的尼亚湾和波罗的海与俄罗斯隔海相望,西南临北海,并与丹麦和英国隔海相望。领土面积为449964㎞²(不包括领海面积)。领海有12海里,海岸线长约2181公里,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
瑞典东濒波罗的海,西南临北海,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高原。瑞典地形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
瑞典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国内湖泊众多,约10万个。[3] 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²,居欧洲第三。
瑞典靠近海洋地区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温和多雨;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属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1月平均气温:北部-16℃,南部-0.7℃;7月平均气温:北部14.2℃,南部17.2℃。
二、人文环境
瑞典人文化素质较高、热情好客、纯朴诚实、谈吐文明、行为规矩、重诺守时,瑞典人十分重视环境保护,爱花、爱鸟和其他野生物,热爱大自然。雇员每年享受5周的法定有薪假期,每周工作5天,全年累计工作1500小时。人们喜欢利用闲暇时间到野外活动,到森林和田野远足,采摘蓝莓,到海湖去游泳、泛舟、垂钓;在昼长夜短的夏季,大家纷纷到国内外去旅游。瑞典已成为世界上外出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体育活动更是瑞典人的爱好。
瑞典语为瑞典的官方语言,瑞典南北距离很长所以在各地都有各自的方言,以斯德哥尔摩地区的语言为瑞典的标准语言,瑞典学校中英语是必修课,大多数40年代以后出生的瑞典人都会讲英语。英语和瑞典语为通用商业语言。瑞典使用芬兰语的人口主要居住在斯德哥尔摩、哥德堡等大城市瑞典语属印欧语系属日耳曼语族斯堪的纳维亚语支。瑞典语与丹麦语及挪威语有关系,但发音与写法均相异。英语是第二语言。从1849年开始,英语就是高中的必修课程,在1940年代后期更是成为所有瑞典学生的必修课程。大部分瑞典人还掌握其它一门甚至几门语言,在学校就有除英语以外的外语课如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义大利语等。
瑞典的传统民族服装是,男子上身穿短上衣和背心,下身穿紧身裤子。少女一般不戴帽子,已婚的妇女则戴式样不一的包头帽。在正式礼仪场合,男子一般是西装革履,加上一件长外套;女子一般是西服上衣配短裙,或穿低胸露肩的长裙。
瑞典人在与客人交谈时,一般保持1.2米左右的距离,他们不习惯靠得太近。他们喜欢在交谈时直视对方,认为这是尊重对方的表示。
在瑞典,熟人见面时都会主动打招呼,并互相问候。与外国客人相见时,通常以握手为礼,有时也行接吻礼,在一般情况下,互不相识的人初次交往时要作介绍。其介绍的原则是把男子介绍给女子,把年幼者介绍给年长者。
瑞典人婚礼有宗教婚礼和非宗教婚礼两种形式。宗教婚礼一般按福音路德教的礼仪进行,非宗教婚礼则由法官或其他有权主持婚礼的人主持,同时要有两位证婚人。

朝鲜半岛的地形描述

朝鲜半岛由半岛本土和3300个大小岛屿组成,半岛本土占全境总面积的97%。境内多山,山地和高原占全境总面积的80%。由于朝鲜半岛北部的鸭绿江和图们江的源头几乎都是发源于同一点,使朝鲜半岛与欧亚大陆之间没有陆地交接点相连,被鸭绿江和图们江一条“海峡”分隔着,俨如一“岛”。大部属温带季风气候,南端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主要集中在釜山一带的庆南、全南、济州等道)。南部受日本暖流黑潮影响下,海洋性气候特点明显;而北部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8-12℃,年平均降水量1120毫米。

有关朝鲜半岛的资料

简介:
朝鲜半岛
Korea peninsula
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介于日本海与黄海之间。南北长约840千米,东西宽约360千米,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朝鲜半岛海岸线全长1.8万余千米(包括岛屿海岸线)。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全境多山。山地和高原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80%。北半部为朝鲜,南半部分韩国。
朝鲜半岛东邻日本,西接中国,北靠俄罗斯,南临太平洋,处于亚洲大陆东部中央,为东北亚腹心地带,是该地区重要的战略要冲和美洲大陆与欧亚大陆相通的最重要的桥梁。
英国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说过:“谁统治了东北亚,谁就掌握了西太平洋,谁就掌握了整个亚洲的命运。”而东北亚的钥匙正是朝鲜半岛。谁控制了朝鲜半岛,就意味着谁就控制了整个东北亚地区。
地处中、俄、日三国之间的朝鲜半岛,早在19世纪中后期就已成为大国争夺的角逐场,成为了东方的“巴尔干”。因此,朝鲜半岛的一举一动不只关系到半岛上朝鲜、韩国两个国家的命运,也对与其相邻的中国、俄罗斯、日本,以及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1994年至今的10余年间,围绕朝核问题,中、美、俄、日四大国与朝、韩进行了上百次祕密磋商,并且举行了四轮公开六方会谈。虽然各国的态度越来越明朗,但朝核问题依然是个未解的“迷局”。
由于朝核问题,朝鲜半岛再度成为牵动大国神经的敏感地区。
美日
剑指朝鲜 意在中俄
从地理上看,美国是距朝鲜半岛有太平洋之隔的遥远的美洲国家。但基于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美国并没有因其地理位置与朝鲜半岛相距遥远而放弃对它的利益谋求。
朝鲜半岛的分裂都是当年美苏在二战结束时一手造成的,美国在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半岛从分裂那天起,在有关朝鲜半岛所有重大事件中都有美国的参与。朝鲜战争使美国获得了在韩国驻军的理由,因而加大了朝鲜的军事压力,致使朝鲜制定了“先军政治”路线,百万大军驻守在三八线附近,韩国因此也不断加强军队的现代化。朝鲜半岛成为世界上兵力部署最为密集的地区。
冷战结束后,在东西方国际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下,南北双方为实现和平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提出了统一的方案和步骤,南北关系一度出现缓和。2000年6月,南北双方实现了半岛分裂50年来的首次首脑会晤。但是,美国竭力控制南北和解程序的速度。美国虽然在一切公开场合都声称支援朝鲜半岛和平统一,但事实上美国极有可能并非乐见其统一。
如果统一的朝鲜半岛与美国继续保持军事同盟关系并成为其东北亚地区的有力的战略伙伴的话,美国也许没有担心的必要。但是,从历史文化和地缘政治的角度看,统一的朝鲜半岛没有足够的理由总是与美国的战略同步行事。这是因为如果统一的朝鲜半岛走亲美路线的话,它将难以处理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届时朝鲜半岛将面临着再度成为大国争斗的牺牲品这一悲剧性历史命运。这对于朝鲜半岛来说无疑是一种自杀性外交。
为保证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的实施,美国对朝鲜半岛采取了“接触加遏制”的两手政策。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对朝鲜采取了以“全面接触”为基调的“接触和扩大政策”,如逐步实施美朝核框架协议的内容,向朝鲜提供重油;积极与朝对话,谋求在核问题和导弹问题上有所突破;向朝鲜提供援助,减轻经济制裁等。
布什政府则对朝鲜采取了更为强硬的“进攻性接触政策”。“9·11”事件发生后,在朝鲜积极表态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的情况下,布什仍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之一,并在2002年初出台的“核态势评估”中将朝鲜列为7个可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物件之一。
中国的崛起令美国感到深深的不安。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1996年6月发表的一篇题为《美国国家利益》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必须确保在亚洲不会出现一个敌对的超级大国对美国的领导地位形成挑战,这是美国在亚太驻军的首要任务。美国国务卿赖斯则直接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亚太地区稳定的潜在威胁。他的军事力量目前尚不能与美国相匹敌,但这一状况并不必然永久保持下去。”
苏联解体后,尽管俄罗斯不再拥有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俄罗斯保留了苏联强大的军事实力,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其核力量和常规力量仍与美国不相上下,令美国不可小视。就东北亚地区来讲,俄罗斯虽裁减了其远东的军事力量,但仍保留了足够的军事存在,与美日在该地区的军事配置大体持衡,仍然有足够的能力对意欲在该地区称霸的国家构成威慑。美国由此断定:“俄罗斯仍然对21世纪的美国国家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为遏制俄罗斯的复兴,美国一方面通过“北约东扩”,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另一方面利用朝鲜半岛阻止俄罗斯掌握东北亚事务的主导权。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介入朝鲜半岛事务,其战略目标并不在于朝鲜半岛,而利用朝鲜半岛一定程度不安定的政治结构介入东北亚地区事务,遏制中国的崛起和俄罗斯这个昔日的竞争对手,从而保持超级大国地位,进而领导全世界是其战略目的之一。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末,作为战败国的日本一直在美国的保护伞下全力发展经济。但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的急剧膨胀日本开始谋求向军事大国迈进。“朝鲜威胁”恰好成为日本发展军事的绝好借口。日本战略家认为:“从地理上看,朝鲜半岛犹如从亚洲大陆伸出的一把匕首,直对日本列岛的侧腹,”加之历史上日本曾对朝鲜进行过殖民统治,日本深感来自朝鲜的威胁。
从地缘政治的另一个方面来看,朝鲜半岛也是对抗中国和俄罗斯的缓冲地带。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日本就曾以朝鲜半岛为跳板进攻中国和俄罗斯。
因此,日本一方面继续发展日美同盟关系,以得到美国的安全保护;另一方面则在国内大肆渲染“朝鲜威胁论”,全方位“妖魔化”朝鲜,以造成实现军事大国化的社会氛围,从而一步步迈出军事化步伐。
1998年12月,日本以朝鲜“导弹威胁”为借口,宣布与美合作开发TMD。2003年3月,日本首次发射间谍卫星就宣称发射卫星主要目的只是为了加强对朝鲜导弹发射情况进行监控,侦察朝鲜军事动态。但事实上日本的侦察卫星系统可以对全球事态进行监视,特别是朝鲜半岛和东北亚的军事动态,其中重点是朝鲜半岛、中国和俄罗斯。
朝韩
渴望安全寻求自主
从历史上看,由于朝鲜半岛一直为大国环伺且自身孱弱,所以一直是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和逐鹿之地,也往往沦为大国争夺的牺牲品。
如今半岛分裂局面的造成也不能不说是与当年大国的相持不下有关系。过去,朝鲜半岛难有独立解决自己问题的自主,今天局面依然如此。
朝鲜政府解决自身问题的主体思想非常明显:政治上追求“自主”、经济上追求“自立”、国际上追求“自卫”。
朝鲜目前最需要的不是韩国的电力能源,甚至也不是可以挽救饥荒的中国大米、能源物资,更不是俄罗斯的武器,而是国家安全的保障,即能否让朝鲜平稳改革、开放的同时,依然可以维护政府的合法性、政治地位。也就是说,一方面,即不遭到武力入侵,又不会被美国的“颜色革命”浪潮推翻自己的政权。
朝鲜核危机不过是朝鲜为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一张牌。然而,朝鲜核危机仅仅是一种姿态,它改变不了问题的本质,即朝鲜在东北亚大国博弈中的弱势地位。无论是朝鲜拥有核武库,还是美国正式以书面方式保证不进攻朝鲜,都不能保证朝鲜的“绝对安全”。核武器的最大威慑作用就在发射架上,而撕毁条约对于美国来说是家常便饭。
因此,朝鲜力争以独立国家的地位出现在各国之间,朝鲜的目的是想要求得在几个大国中的游刃有余的地位,这是朝鲜采取所有行动的最大目的。
首先,它认为美国企图扼杀朝鲜的发展,要与美国抗衡,就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发展核武器,并联合其他东亚国家,共同牵制美国。
其次,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朝鲜也算准了周边几个大国不会对美国扼杀朝鲜袖手旁观。就俄罗斯来说,俄罗斯与朝鲜有15公里的边界线,同样不希望美国的军事基地建在自己的旁边,否则会受到美国的威胁。对于日本来说,如果朝鲜爆发战争,首先朝鲜可能瞄准的是美国在日本和韩国的军事基地,这也会极大地威胁到两国的安全。将这几个国家联合起来与美国抗衡,从而求得几个国家对朝鲜安全的关心。
在朝鲜半岛的角力者中,朝鲜最亲密的伙伴是它的民族兄弟——韩国。双方不仅仅因为血缘、文化关系而对统一朝鲜半岛有共同的期待,而且还有安全上的唇亡齿寒的干系。倘若朝鲜被逼到战争绝路上,韩国将全国陷入战争状态。
自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在美国的长期占领和控制下,参与了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韩国目前的这种经济上和军事上的依附地位,决定了它在朝鲜半岛局势中所能够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但韩国人更谙于现实的转圜。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落差,韩国人必须忍辱负重于大国夹缝之间,求生存、求和平、求发展,并追求与朝鲜自主的统一。历史往鉴与现实处境都在提醒韩国决策者:能否在有关朝鲜半岛的事务上有力表达出自身意志,关系到朝鲜半岛能否保持和平稳定和能否防止在此区域再次发生战争。
上世纪下半叶以来,韩国实现了工业化与高速经济增长,经济实力达到相当规模,政治自主意识也明显增强。在金大中当政期间,就曾坚定不移对朝鲜实行“阳光政策”,与美国的对朝政策拉开了距离。而卢武铉上台后,韩国在政治自主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虽然碰到了来自美国和日本越来越大的阻力,卢武铉政府仍继续对朝鲜推行“阳光政策”,并积极斡旋于六方之间,力促重开谈判。
今年,卢武铉总统还提出韩国要做“东北亚的均衡者”。这表明韩国在国际战略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不再一味地在对外关系上追随美国和日本,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国家利益来决定自己的对外政策。
近年来,韩国还不懈致力于建设“自主国防”,增强军事实力,这也有力保障了它贯彻其对外政策的政治意志。不久前韩国“独岛”号小型航空母舰的下水,就表明其“自主国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然,虽然韩国的国力经过经济的腾飞已大幅度提升,但想与美国和周边大国抗衡,目前仍然不现实。
俄罗斯
影响虽弱不可忽略
苏联解体后,俄朝关系急剧下降,使得俄罗斯在朝鲜半岛及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大为削弱。近几年在有关半岛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俄罗斯几乎成为局外人,特别是在建立朝鲜半岛安全机制问题上,俄一直被排除在“四方会谈”之外。
但是,俄罗斯毕竟是东北亚的重要政治力量,朝核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俄的配合和帮助。
普京上台后,改变以往对朝鲜事务重视不够的做法,提升朝鲜在俄罗斯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并为此展开一系列的外交活动。
2000年2月9日至10日,俄罗斯前外长伊万诺夫访问朝鲜,两国外长签署了友好睦邻合作条约。7月19日,普京总统应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邀请访朝,这是两国关系史上俄国家元首第一次访朝,双方签订了旨在发展两国关系的《俄朝共同宣言》。此次会晤推动了朝俄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史上新的一页,也进一步说明了俄罗斯对朝鲜的重视。
2001年7月26日至8月16日,金正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同普京就经济合作和朝鲜半岛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了广泛共识。会后两国首脑发表了《莫斯科宣言》。此次访问,标志著近年来俄朝确定的双边关系新框架进入了巩固和落实阶段。
经济上,进一步加强与朝鲜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签订一系列协定开发两国经济合作潜力。俄罗斯独立初期,俄(苏)朝经贸合作的水平急剧下降。1991年苏朝贸易额较上一年骤减70%。普京上台后在加强与朝政治对话的同时也不忘加强两国的经济合作。俄朝双方领导人在会谈中着重讨论了对前苏联援建的朝鲜企业的现代化改造问题,以及朝鲜铁路的现代化和俄西伯利亚铁路大干线与纵贯朝韩的铁路进行连线的工程等合作专案。同时,俄罗斯将帮助朝鲜解决前苏联援建的70家左右的企业改造和现代化问题。俄、朝、韩还就推进连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田和朝鲜半岛的天然气管道专案达成协议。
战略安全上,普京上台后积极参与半岛地区问题的讨论与解决。2000年7月,普京访朝时与金正日达成了朝有条件放弃导弹研制计划的口头协议,俄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保人”的角色。2001年4月,朝鲜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兼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金一哲访俄,双方签署了《2001年军事合作协定》和《防御工业及军事装备合作协定》,进一步提高了俄朝关系力度,加重了俄在朝鲜半岛安全事务中的介入分量。
俄罗斯对朝鲜政策的转变,主要还是出于地区战略的考量。
美国的朝鲜半岛地缘战略有遏制俄罗斯的战略企图。这使得俄罗斯在复兴经济的同时,必须把相当一部分力量用于发展军事以便与美国的军事力量相抗衡。这无疑会牵制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同样,朝鲜半岛地缘战略的实施所导致的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会影响俄罗斯的切身利益。
从政治上讲,如果朝鲜半岛发生战争,作为邻国的俄罗斯必然受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俄朝15公里的边界线上将出现难民潮,从而威胁俄远东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从经济上看,半岛只有在和平的环境下,俄罗斯与朝鲜达成的贯通半岛南北并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线的协议以及改造仁川至清津抵达符拉迪沃斯的铁路等专案才能落实;俄油气进入半岛、改造朝鲜老工

加拿大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参考资料:
:world68./sort.asp?bid=16(加拿大网站导航)
国名 加拿大(Canada)。
面积:998467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陆地面积9093507平方公里,淡水覆蓋面积891163平方公里。
人口:3175.28万 (2004年1月)。其中,英裔居民占42%,法裔占26.7%,其他欧裔占13%,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纽特人)约占3%,其余为亚洲、拉美、非洲裔等。现有华人约109万人。英语和法语同为官方语言。居民 中信奉天主教的占43.2%,信奉基督教新教的占31.8%。
首都:渥太华(Ottawa),地处安大略省。首都地区(包括安大略省的渥太华市、魁北克省的赫尔市和其周围城镇)人口113.2万(2003年),面积4662平方公里。年平均最高气温15~26℃(7月),最低气温-16~-6℃(1月)。
国家元首: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由女王任命的总督代行职权。总督由总理提名,女王任命,任期5年。现任总督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Adrienne Clarkson),1999年10月7日就 职。
重要节日:国庆日(加拿大日) 7月1日;国花:枫
地理 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界美国本土,北靠北冰洋达北极圈。海岸线约长24万多公里。东部气温稍低,南部气候适中,西部气候温和溼润,北部为寒带苔原气候。中西部最高气温达40℃以上,北部最低气温低至-60℃。
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南部与美国接壤,国境线长达8892公里。北部隔海与俄罗斯相望。
由于北部的严寒气候,只有12%的土地适合耕种。因此,加拿大的三千万人口大多居住在气候温和,距离南部边界几百公里以内的狭长领土内,尤其是与美国接壤的湖群和圣劳伦斯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加拿大人口最稠密、工农业最集中的地区。
加拿大湖泊众多。如果在夏天飞过曼尼托巴或北安大略,你将看到水面多于陆地,大大小小的湖泊不计其数。据估测,加拿大拥有全世界七分之一的淡水量。除了与美国相连的五大湖,加拿大还有众多的河流。加拿大是一个雨雪量都非常丰富的国家,林木和农作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水量,因而生长得茂密繁盛。而变化多端,光彩夺目的雪峰景色,更是举世闻名。
加拿大的森林覆蓋面积为占全国总面积的44%,仅次于俄罗斯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加拿大有丰富的矿藏,是世界上除美国和俄罗斯以外最大的产矿国之一。
加拿大有五大地理区。分别是东部大西洋区、中部区、草原区、西海岸地区和北部区。东部区以渔业、农业、森林、 采矿业等为主;中部的安大略和魁北克省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占加拿大四分之三的制造业都位于这里;草原区包括曼尼托巴、萨斯喀彻温和阿尔伯达省,这里土地平坦肥沃,能源资源丰富。西海岸区是卑诗省,是著名的山区和森林区,木材、水果、海洋资产等资源丰富;北部区由育空和西北领地组成,盛产石油、天然气、金、铅和锌。
历史:原为印第安人与因纽特人居住地。16 世纪沦为法、英殖民地,后又被法割让给英国。1867年,英将加拿大省、新不伦瑞克省和诺瓦斯科舍省合并为一个联邦,成为英国最早的自治领。此后,其它省也陆续加入联邦。1926年,英国承认加的“平等地位”,加始获外交独立权。1931年,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其议会也获得了同英议会平等的立法权,但仍无修宪权。1982年,英国女王签署《加拿大宪法法案》,加议会获得立宪、修宪的全部权力。
政治: 1867年建立联邦以来,基本上由自由党和进步保守党轮流执政。1993年,自由党在第35届联邦议会大选中获胜,克雷蒂安就任总理。1997、2000年大选中,自由党连续获胜,克蝉联执政。2003年11月,保罗·马丁当选自由党新领袖,12月,克雷蒂安宣布退休,马丁继任总理。马丁政府上台后将医疗保健、教育创新、加强城市建设、提升加经济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等列为施政重点。2004年3月自由党政府爆出腐败丑闻,支援率一度降至10年来最低点。6月,加举行大选,自由党再次获胜,马丁总理连任。
【魁北克问题】 加是多民族国家,主要居民是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后者主要聚集在魁北克省。该省面积154.2万平方公里,人口748.7万(2003年),其中讲法语的居民占82%。上个世纪80年代,魁省执政的魁北克人党提出魁北克政治上实现独立、经济上与加拿大其它地区保持联络,即“主权-联络”的主张。1980年,魁省就独立问题在全省举行首次公民投票,结果要求独立的主张遭否决。1993年10月,主张魁北克独立的魁北克集团成为联邦议会仅次于执政党的第二大政党。1994年9月,魁北克人党在再次赢得省选后即提出了《魁北克主权法》决议草案。1995年10月魁省就魁独问题再次举行公决,结果统一派以微弱多数险胜,加面临的分裂危机暂告平息。1998年8月,加最高法院作出裁决,宣布魁省无权单方面宣布独立。2000年,加议会通过关于魁独公决规则的法案,从法律上为魁独设定了障碍。2003年4月,魁北克省省议会选举中,自由党击败魁人党而成为执政党,魁独运动进一步陷入低潮。
【宪法】 加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宪法,主要由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通过的宪法法案构成,其中包括1867年英国议会通过的《不列颠北美法案》。宪法规定,加实行联邦议会制,尊英王为加国家元首,总督为英女王在加代表,英、法语均为官方语言。宪法宗旨:和平、秩序和良政。
【议会】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众两院通过的法案由总督签署后成为法律。总督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参议院共105席,名额按各省人口比例和历史惯例分配。参议员由联邦总理提名,总督任命。 1965年 6月2日前任命的为终身制,此后任命的到 75 岁退休。参议长丹尼尔·菲利普·海斯(Daniel Philip Hays),2001年1月就任。众议院共308席,众议员由按各省人口比例划分的联邦选区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不超过5年。众议长为自由党人彼得·米利肯(Peter Milliken)。第38届联邦众议院选举于2004年6月举行,议席占有情况为:自由党135席,保守党99席,魁北克集团54席,新民主党19席,独立人士1席。新一届议会将于年内召开,届时将选举产生新任众议长。
【政府】 内阁制。由众议院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其领袖任总理。现内阁由自由党于2004年7月组成,除总理外,共有副总理1名,部长32名,驻参议院领袖一名,驻众议院领袖、副领袖各一名,国务部长8名。主要有:总理保罗·马丁(Paul Martin),副总理兼公共安全和突发事件应对部长安妮·麦克莱伦(Anne McLellan),外交部长皮埃尔·佩蒂格鲁(Pierre Stewart Pettigrew),国防部长威廉·格雷厄姆(William Graham),国际贸易部长詹姆斯·斯考特·彼得森(James Scott Peterson)。
【行政区划】 全国分10省3地区。各省设省督、省议长、省长和省内阁。地区也设立相应职位和机构。
【司法机构】 加拿大设联邦、省和地方(一般指市)三级法院。联邦法院一般受理财政、海事和有关经济方面的案件。最高法院由1名大法官和8名陪审法官组成,主要仲裁联邦和各省上诉的重大政治、法律、有关宪法问题以及重大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法院的裁决为终审裁决。最高法院的法官均由总理提名,总督任命,75岁退休。首席大法官贝弗利·麦克拉克林女士(Beverley McLachlin)于2000年1月就任。司法部长兼总检察长欧文·考特勒(Irwin Cotler)于2003年12月就任。各省设有省高等法院和省法院,主要审理刑事案件及其它与该省有关的重要案件,但也有一些省级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地方法院一般审理民事案件。
【政党】 (1)自由党(Liberal Party):现执政党。1873 年成立。 代表工业垄断资本集团利益并兼顾中、小企业利益。领袖:保罗·马丁(Paul Martin)。
(2)加拿大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of Canada):议会正式反对党,加右翼政党。由加拿大改良保守联盟党和进步保守党于2003年12月合并而成,代表银行保险业、铁路运输业、能源工业垄断资本和大农场主利益。领袖:史蒂芬·哈珀(Stephen Harper)。
(3)魁北克集团(Block Quebecois):1990年成立。该集团代表魁北克人的利益,主张魁北克独立。领袖:吉利斯·杜塞普(Gilles Duceppe)。
(4)新民主党(New Democratic Party):1961年由“平民合作联盟”与“加拿大劳工大会”联合而成。该党属于社会民主党性质,代表中下劳动阶层利益,主张企业公营,标榜社会主义。领袖:杰克·莱顿(Jack Layton)。
其他政党还有:社会信用党、加拿大党、绿党和加拿大共产党等。
【重要人物】 阿德里安娜·克拉克森:总督。1939年2月10日生于香港。1942年随家人移居加拿大。曾在多伦多大学学习,获英国文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加多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62~1982年在加拿大广播公司(CBC)工作,担任记者、播音员、主播、主持人、制作人等职务。1982~1987年任安大略省驻法国、义大利和西班牙商务、文化机构代表。之后曾任加拿大文明博物馆董事会主席和维也纳世界音乐、舞蹈文化节目视听协会执行董事会主席。1999年10月7日正式就任加第26任总督。克是加建国以来第一位华裔总督。其丈夫约翰·拉尔森顿·索罗(John Ralston Saul)是一名作家。
米夏埃尔·让:现年48岁的 米夏埃尔·让 于2006年9月27日就任加拿大第27任总督。米夏埃尔将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督,也是最年轻的总督之一 原籍海底
斯蒂芬·哈珀:加拿大保守党在第39届联邦众议院选举中击败连续执政12年的自由党,该党领袖斯蒂芬·哈珀出任政府总理。哈珀1959年出生于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伦多。高中毕业后,他随父母迁居到盛产石油的艾伯塔省。此后,他进入卡尔加里大学深造,获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毕业后,哈珀便留在西部工作。1985年,哈珀成为卡尔加里西部选区进步保守党联邦议员吉姆·霍克斯的助理,开始走上从政之路。1993年,哈珀当选加拿大联盟党卡尔加里西部选区联邦议员。2003年,哈珀将进步保守党和改革联盟合并为保守党,他本人出任第一任领袖。在2004年6月举行的上届大选中,哈珀率领新组建的保守党向执政的自由党发起强有力挑战,虽未能取而代之,但却一举夺得议会中的99个议席,确立了最大反对党的地位。在本次大选中,哈珀充分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竞选策略。他提出的加强廉政、削减消费税、严惩犯罪以及给予各省更大自主权等主张得到大多数选民的支援。在外交方面,他表示将在维护加拿大利益的同时致力于改善与近邻美国的关系。哈珀的妻子劳琳·特斯基是一位制图师,他们育有两个孩子。
经济:加是西方七大工业国家之一。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较发达,资源工业、初级制造业和农业亦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加以贸易立国,对外资、外贸依赖很大,经济上受美国影响较深。2003年,受疯牛病、非典型性肺炎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加经济全年增长率仅为1.7%。通货膨胀和利率保持低位。财政收支已连续7年取得盈余。高债务、高失业率仍是制约加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12146亿加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38400加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1.7%。
货币名称:加拿大元。
汇率(2003年平均汇率):1美元=1.4加元。
通货膨胀率(2003年):2.8%。
失业率(2003年):7.6%。
【资源】 加拿大地域辽阔,森林和矿产资源丰富。矿产有60余种,镍、锌、铂、石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铀、金、镉、铋、石膏居世界第二位。铜、铁、铅、钾、硫磺、钴、铬、钼等产量丰富。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80亿桶。森林覆蓋面积达440万平方公里,产材林面积286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全国领土面积的44%和29%;木材总蓄积量为172.3亿立方米。加领土面积中有89万平方公里为淡水覆蓋,淡水资源占世界的9%。
【工业】 2003年加制造业总产值1759.82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5%;从业人员229.4万,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4.57%。建筑业总产值548.97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从业人员93.14万,占全国就业人员的5.91%。近几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1 2002 2003
汽车(万辆) 237 234.9 227.6
原油(亿立方米)1.29 1.37 1.44
天然气(亿立方米) / 1793.26 /
铁矿砂(万吨) 2696.1 3090.2 3321.4
煤(万吨) 7046.9 6660.8 6212.9
镍(万吨) 18.4 18 15.3
铅(万吨) 14.7 10.1 7.8
金(万公斤) 15.7 15.2 14
银(万公斤) 123.5 135.2 127.6
铜(万吨) 61.4 58.4 54.3
铀(万公斤) 1.299 1.286 0.99
发电量(亿度) 5420 5309.35 5151.88
(资料来源:2004年4月份加拿大经济观察)
【农牧业】 2003年农、林、渔业总产值229.38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2.26%。其中农业总产值106.19亿加元。主要种植小麦、大麦、亚麻、燕麦、油菜籽、玉米等作物。可耕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16%,其中已耕地面积约6800万公顷,占国土面积8%。2003年,农业人口33.95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16%。加渔业发达,75%的渔产品出口,是世界上最大的渔产品出口国。近几年主要农作物产量如下(单位:万吨):
1999 2000 2001 2002
小麦 2690 2571.7 2128.2 1568.99
大麦 1319.6 1338.83 1135.49 728.26
燕麦 364.13 338.38 276.92 274.88
油菜籽 879.83 692.73 506.2 357.71
亚麻籽 102.24 70.74 70.23 67.94
玉米 916.13 682.67 817.08 906.53
2003年畜牧业总产值为39.88亿加元,牲畜存栏数如下:牛1466万头,猪1455.8万头,羊99.7万只。
【服务业】 加服务业近年发展较快,2003年产值为6970.17亿加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68.8%,从业人口1175.99万人,占当年全国总劳动力的74.68%。
【旅游业】 加旅游业十分发达。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加在世界旅游组织收入最高国家中排名第九。2003年,旅游收入226.66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7%。接待外国游客3890.27万人。直接从事旅游服务业的人数56.14万人(2001年)。主要旅游城市有温哥华、渥太华、多伦多、蒙特利尔、魁北克市等。
【交通运输】 交通运输发达,水、陆、空运输均十分便利。具体情况如下:
铁路:铁路总长49427公里(2002年)。2003年货运量2.34亿吨。
公路:目前全国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总长140万公里。横贯加拿大的高速公路长7725公里,于1971年全线通车,从太平洋东岸的维多利亚直到大西洋西岸纽芬兰的圣约翰斯,是全世界最长的国家级高速公路。2003年全国注册车辆总数2466.54万辆。
水运:圣劳伦斯运河深水航道全长3769公里,是世界最长的运河,船舶通航可从大西洋抵达五大湖水系。全加共有25个大的深水港和650个小港口。最大的港口是温哥华港,年吞吐量达7000万吨。
空运:约有商业飞机4500架,经核准的机场共886个,主要机场68个,包括多伦多、温哥华、卡尔加里和蒙特利尔等国际机场。2001年客运量约595.09亿人公里,货运量约14.2亿吨公里。
管道运输:输送石油、天然气与水的管道总长196000公里,是世界第二长的管道系统。
【财政金融】 联邦政府近3年财政预算情况如下(单位:亿加元):
2000/2001 2001/2002 2003/2004 2004/2005
收入 1786 1713 1847 1872
支出 1615 1713 1837 1833
赢余 171 0 10 39
2003年7月黄金储备约合1.1亿美元。联邦外汇储备总额为307.98亿美元。2003年,联邦债务总额约5264.92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43.35%。
主要银行有:(1)加拿大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Canada):成立于1869年,最大的民营银行。2003年资产总值达4130亿加元。
(2)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Canadian Imperial Bank of Commerce):由加拿大商业银行(1867年成立)与加拿大帝国银行(1875年成立)于1961年6月1日合并而成,为加第二大银行,2003年总资产为2771.47亿加元。
(3)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Bank of Montreal):成立于1817年,为加第三大银行。2003年总资产为2610亿加元。
【对外贸易】 加经济对外贸依赖严重,商品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1%。2003年对外商品贸易额为7425.69亿加元。最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百万加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额 413109.8 410686.5 401187.9
进口额 350502.8 356109.3 341381.3
差 额 62607 54577.2 59806.6
(资料来源:加拿大统计局)
主要出口汽车及零配件、其他工业制品、林产品、金属和能源产品;主要进口机械装置、汽车及零配件、工业材料、其他消费品及食品。主要贸易物件是美国、日本、欧盟国家。2003年对美出口占加出口总额的82.52%。
【对外投资】 2002年,加在海外总资产为9833.22亿加元,其中直接投资为4318.19亿加元。2003年,加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901个,协议金额16.1亿美元,实际投入5.64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加在华投资企业累计6941个,协议金额119.87亿美元,实际投入39.22亿美元。
【对外援助】 加总理克雷蒂安2003年承诺,2010年前,将加对外发展援助总额增加1倍。2004~2005年度,加官方对外发展援助总额为31亿加元,主要受援国家和地区有:阿富汗、非洲地区、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
【外国资本】2002年,外国在加拿大总资产11673.29亿加元,其中直接投资3493.88亿加元。
【与中国往来较多的著名公司和经济团体】
(1)北电网路公司(Nortel Neorks Corp.):创建于1895年,主要从事都会网路和企业网路、无线网路和光纤长途网路及装置服务。2003年营业额98.1亿美元。总裁兼执行长威廉·欧文斯(William Owens)。地址:8200 Dixie Road, Suite 100 Brampton, Ontario L6T 5P6 Canada。
(2)庞巴迪公司(Bombardier Inc.):成立于1942年,总部设在魁北克市,主要业务为设计、开发、制造及销售与交通运输有关的器材、装置、产品。2003年营业额为211.89亿加元,总资产291.24亿加元。董事长:博杜安(Laurent Beaudoin)。地址:800 Renelevesque Blvd. West,Montreal,Que.,Canada,H3B 1Y8。
(3)鲍尔公司(Power Corp. of Canada):主要由德马雷家族控股的公司,从事广播电视、出版、金融、采矿、房地产等业务,总资产1826.4亿加元,2003年营业额157.47亿加元。董事长:保罗·德马雷(Paul Jr. De *** arais),总裁兼执行长:安·德马雷(Andre De *** arais)。地址:751 Square Victoria,Montreal,Quebec,Canada,H2Y 2J3。
(4)加中贸易理事会(Canada-China Business Council):成立于1978年,是加拿大的一个非赢利性民间机构,宗旨是推动和促进加拿大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总部设在多伦多。董事会主席:彼得·克鲁依特(Peter Kruyt)。总裁:贝祥(Howard Balloch)。网址:bc.
人民生活:加社会保险体系涵盖广泛,包括失业保险和失业救济、医疗保险、养老金、家庭津贴和残疾津贴等多项内容,由联邦、省和市3级政府分类负担和管理。200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84万加元(约合27429美元)。2/3的家庭有私人住宅,77%的家庭有至少一辆汽车。
军事:总督为形式上的武装部队最高司令,总理是实际上的最高统帅,国防部长在国防参谋长的协助下负责武装部队建设并领导全国部队。加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集体防务、与美国的双边战略和防务合作为其防务政策的两大支柱。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主张军备控制、裁军谈判和销毁生化武器。在保持与美国、西欧国家军事合作的同时,近年来与亚太地区的军事交往有所加强。实行义务兵役制。武装部队实行三军统一体制,在国防总指挥部之下分设海上、空中、机动、通讯和北方地区部队5大职能司令部。
截至2001年底,加正规军总兵力约为5.9万人,其中包括陆军约1.8万人,海军0.9万人,空军1.35万人。加长期以来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和国际观察、监督活动。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加几乎参加了所有联合国维和行动,共派出10万余名军人。2004年4月,加在全球派驻有3809名维和军人,其中阿富汗2165人,波黑651人,海地500人,中东及海湾地区473人。
2002~2003年财年,加国防预算为118.34亿加元(资料来源:加拿大国防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
文化教育: 联邦政府不设专门机构,教育管理权归省级政府。各省教育经费基本依靠自筹,联邦政府提供一定的资助。普及中、小学教育。1999~2000年,全国直接用于教育的经费约676.97亿加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6%左右。著名学府有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拉瓦尔大学、阿尔伯塔大学和麦吉尔大学等。1999年各级院校情况如下:
学校(所) 学生(万人)
中小学 16575 538
社群学院 约200 40
大 学 92 82.5
【新闻出版】 共有110家日报,日发行量580余万份。英文报纸主要有《多伦多星报》,发行量52万份;两家全国性日报:《环球邮报》,发行量31万份;《国家邮报》,发行量30万份。主要法文报纸有《蒙特利尔日报》,发行量31万份。杂志有1300种,年发行量4.2亿本。 主要杂志有《麦克林斯》,新闻周刊。
主要通讯社:加拿大通讯社,由110家日报共同拥有,成立于1917年;有300余名记者,分布在加8个城市,在纽约、华盛顿和伦敦设有分社。此外还有索瑟姆通讯社和加拿大合众社等。
加拿大广播公司是加主要的全国性电台、电视广播公司(国营),1936年建立,用英、法语对国内广播,覆蓋率达全国人口的99.4%。该公司的国际广播电台于1945年建立,用包括华语在内的11种语言播音。
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台拥有由31家电视台组成的英、法语电视网,覆蓋率达全国人口的99.2%。此外,主要私营电视台有:加拿大电视台(系英语播音的全国性电视台)、环球电视台(系地区性英语电视台)和四季电视台(系地区性法语电视台)。
对外关系:1995年,加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审议,提出了对外政策的三大目标,即促进繁荣和就业;在稳定的全球框架内保护加拿大的安全;弘扬加拿大的价值观和文化。因此,在对外关系中,加把经济外交放在首位,加强与美、欧传统贸易关系,不断拓展亚洲、拉美两个新兴市场;视与美关系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在保持与美密切关系的同时,更多强调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注重多边组织和机制的作用,呼吁各国加强在联合国和其它国际政经组织中的合作;积极推动军控、裁军国际程序,反对外空武器化;支援和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推行“人的安全(HUMAN SECURITY)”外交。加视恐怖主义为世界安全最大的非传统威胁。“9·11”事件发生后,加积极支援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反恐决议和美的反恐行动,派军队参加美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及阿战后维和行动。在伊拉克问题上,加重视联合国作用,强调解除伊武装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宣布不参与未经联合国授权的对伊战争。积极参与伊战后重建,并已承诺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关切朝鲜核问题,要求朝重新审议退出《核不扩散条约》的决定,强烈敦促朝方立即取消浓缩铀计划,并以透明、可核查的方式停止任何其它核武发展计划。呼吁朝克制,不采取任何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
2003年1月,加外长格雷厄姆宣布启动加外交政策全民对话,鼓励加公众就新形势下加外交政策的方向和重点等问题发表意见,重申加外交政策应坚持保障安全、促进繁荣及弘扬加价值观的三大目标。
截至2003年底,加已同193个国家建交。
【同中国的关系】 1970年10月13日与中国建交。建交后,中加双边关系发展顺利,两国领导人保持了经常性的互访。加总督、总理和参、众议长等均曾访华。中国国家主席、总理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等先后访问过加。2003年,中国与加拿大的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中加高层接触频繁,两国领导人多次就推动双边关系发展深入交换意见。3月,克雷蒂安总理致函祝贺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就任。5月和10月,胡锦涛主席在出席圣彼得堡建市300周年庆典和出席曼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两度与克雷蒂安总理会晤。6月,胡锦涛主席致电加总督克拉克森,祝贺加拿大国庆。8月,温家宝总理就加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生山林大火向克雷蒂安总理致慰问电。10月1日,加总督克拉克森致函胡锦涛主席,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10月21~24日,克雷蒂安总理第六次访华。12月10~12日,温家宝总理对加进行正式访问。访问期间,除与克雷蒂安总理举行会谈外,温总理还会见了克拉克森总督、候任总理马丁、参议长海斯、众议长米利肯等其他领导人,并广泛接触了加各界人士。双方签署了在文化、交通、奶业、动植物检疫等领域合作档案,访问取得重要成果。12月12日,温家宝总理致电祝贺马丁总理就任。2004年6月30日,温家宝总理致电祝贺马丁总理连任。
两国各级别的官员保持着密切的磋商交流与合作。2003年1月,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访加;加国际合作部长惠兰访华。2月,唐家璇外长应约就朝核、伊拉克等问题与加外长格雷厄姆通电话;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访加。7月,商务部部长吕福源赴加参加蒙特利尔WTO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8月,保监会吴定富主席访加。9月,全国人大中加议会协会代表团对加进行友好访问;中加外交部官员第十次政治与安全?/ca>
参考资料::baike.baidu./view/3647.
国旗:呈横长方

区分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亚 洲 简 况
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南至皮艾角(东经103度30分,北纬1度17分),西至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在各洲中所跨纬度最广,具有从赤道带到北极带几乎所有的气候带和自然带。所跨经度亦最广,东西时差达11小时。西北部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同欧洲分界;西南隔苏伊士运河、红海与非洲相邻;东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隔宽仅86千米的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对。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包括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洲。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毗连,形成全球最大的陆块——亚欧大陆,总面积约5071万平方千米,其中亚洲大陆约占4/5。
居民: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体种族,约占全洲人口的60%。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型别。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根据语言近似的程度,亚洲的居民分属汉藏语系、南亚语系、阿尔泰语系、朝鲜语和日本语(有人认为这两种语系未定。)、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达罗毗茶语系、闪米特--含米特语系、印欧语系等。亚洲是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发源地。
自然环境: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海岸线长69900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一洲。海岸型别复杂。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面积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岛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加里曼丹岛为世界第三大岛。亚洲地形总的特点是地表起伏很大,崇山峻岭汇集中部,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全洲面积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世界上除南极洲外地势最高的一洲。全洲大致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方伸出一系列高大的山脉,最高大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在各高大山脉之间有许多面积广大的高原和盆地。在山地、高原的外侧还分布著广阔的平原。亚洲有许多著名的高峰,世界上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分布在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地带,其中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亚洲有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和湖泊--死海(湖面低于地中海海面592米),还有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亚洲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洲。东部边缘海外围的岛群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东部沿海岛屿、中亚和西亚北部地震频繁。亚洲的许多大河发源于中部山地,分别注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内流区主要分布在亚洲中部和西部。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其次是黄河,长5464千米;湄公河长4500千米。最长的内流河是锡尔河,其次是阿姆河和塔里木河。贝加尔湖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和世界最深的湖泊。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型别复杂。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草原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
自然资源:亚洲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富集区多。主要矿藏有煤、铁、石油、锡、钨、锑、铜、铅、锌、锰、菱镁矿、金、石墨、铬等。石油、锡、菱镁矿、铁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锡矿储量约占世界锡矿总储量60%以上。亚洲的森林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也极丰富。亚洲沿海渔场面积约占世界沿海渔场总面积的40%,著名的渔场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沿海,有中国的舟山群岛、台湾岛和西沙群岛渔场,以及鄂霍次克海、北海道、九州等渔场。
经济:在古代,亚洲人民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科学发明创造,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16世纪以后,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相继侵入,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经济遭到了严重摧残,民族经济发展缓慢。致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状态。目前,亚洲除日本外,大多数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在亚洲各国中占重要地位。稻谷、天然橡胶、金鸡纳霜、马尼拉麻、柚木、胡椒、黄麻、椰干、茶叶等的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80%—90%以上,原油、鱼、大豆、棉花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30%——40%,锡精矿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60%左右,钨精矿、花生、芝麻、菸草、油菜籽的产量均占世界总产量的45%,木棉、蚕丝、椰枣等的产量和牲畜总头数也居世界前列。绝大多数国家工业基础薄弱,采矿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较先进,重工业正在发展。中国东半部、日本、韩国、爪哇岛、斯里兰卡西部、印度中部、土耳其西部交通发达。东南沿海海上运输发达。广大内陆地区和沙漠地区以畜力为主。
地理区域: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
东亚:指亚洲东部。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和日本。面积约1170万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分四个阶梯。中国西南部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东南半部为季风区,属温带阔叶林气候和亚热带森林气候;西北部属大陆性温带草原、沙漠气候;西南部属山地高原气候。5—10月东部沿海受台风影响。矿物资源以煤、铁、石油、铜、锑、钨、钼、金、菱镁矿、石墨等最丰富。东亚是稻、薯蓣、糜子、荞麦、大豆、苎麻、茶、油桐、漆树、柑橘、桂圆、荔枝、人参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稻谷占世界稻谷总产量40%以上,茶叶占世界总产量25%以上,大豆占20%。棉花、花生、玉米、甘蔗、芝麻、油菜籽、蚕丝等的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
东南亚:指亚洲东南部地区。包括越南、寮国、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汶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地区之一。群岛区和半岛的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半岛北部山地属亚热带森林气候。矿物以锡、石油、天然气、煤、镍、铝土矿、钨、铬、金等为重要。东南亚是柠檬、黄麻、丁香、豆蔻、胡椒、香蕉、槟榔、木菠萝、马尼拉麻等热带栽培植物的原产地,盛产稻米、橡胶、香料、柚木、木棉、金鸡纳霜及热带水果。
南亚:指亚洲南部地区。包括斯里兰卡、马尔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锡金。面积约437万平方千米。本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山地区,南部印度半岛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与德干高原之间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北部和中部平原基本上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德干高原及斯里兰卡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印度半岛的西南端、斯里兰卡南部和马尔地夫属热带雨林气候,印度河平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西亚:也叫西南亚,指亚洲西部。包括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塞普勒斯、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科威特、沙乌地阿拉伯、叶门、阿曼、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卡达和巴林。面积约700多万平方千米。高原广布,北部多山脉。北部山地高原与南部阿拉伯半岛之间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所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气候干燥。南部沙漠面积广大。本区地中海、黑海沿岸地区和西部山地属地中海式气候,东部和内陆高原属亚热带草原、沙漠气候,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石油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上占重要的地位。西亚是胡萝卜、甜瓜、洋葱、菠菜、苜蓿、椰枣等栽培植物和阿拉伯骆驼、阿拉伯马、安哥拉山羊、安哥拉兔等著名畜种的原产地。
中亚:指中亚细亚地区。狭义讲只包括土库曼、乌兹别克、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四国的全部和哈萨克的南部。本区东南部为山地,地震频繁,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为平原和丘陵,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属温带和亚热带沙漠、草原气候。矿物以天然气、石油、煤、铜、铅、锌、汞、硫黄和芒硝较重要。中亚是豌豆、蚕豆、苹果等栽培植物以及卡拉库尔绵羊的原产地。出产棉花、菸草、稻米、蚕丝、羊毛和葡萄、苹果等。
北亚:指俄罗斯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西部为西西伯利亚平原,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和山地,东部为远东山地。极圈以北属寒带苔原气候,其余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河流结冰期六个月以上。矿物以石油、煤、铜、金、金刚石较重要。出产麦类、马铃薯、亚麻和木材等。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
1、2000年,世界人口为60.55亿,其中亚洲人口为36.8亿,亚洲人口过亿的国家有6个。
2、亚洲人口众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沉重的压力。
二、多样的地域文化
1、 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多个,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恒河文化,阿拉伯文化等。不同的地区民族,在建筑、音乐舞蹈、礼仪等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民风民俗。
2、 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
亚洲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流域,和两河流域因其适宜的温带或亚热带气候,肥沃的土壤,丰富的水源。而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
3、 经济发展差异
1、 亚洲地域辽阔,不同的国家的自然、社会、历史等条件差别很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如亚洲的日本是世界上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经济发展中国家。
2、 亚洲除日本外,过去长期遭受殖民统治,经济不发达,工业基础一般比较不发达,济落后。特别从20世纪70年代,东亚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发展出口加工业,推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西亚波斯湾沿岸的国家如沙乌地阿拉伯,因为大量出口石油资源,而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朝鲜半岛的气候型别


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