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新密是豫剧之乡,也是常香玉、马金凤大师的第二故乡!

zhiyongz2024-07-05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打虎亭汉墓壁画

新密市曾被人们誉为“豫剧之乡”。说起它的来由,引出不少话题。据《密县志》记载,解放前这里各类戏班竟达149个;又据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打虎亭汉墓”墓内彩色壁画“百戏图”验证,两千年前这里就是“百戏之乡”。

建国前后,河南活跃在郑、汴、洛一带的豫剧名演员,几乎半数以上都与新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众所周知的老一辈艺术家常香玉、马金凤、王二顺等,都曾在密县搭班演出。在那个年代,密县小煤窑很多,矿主们出钱养活剧团一班人,让演员为矿工唱戏,目的是调节矿工们的苦燥生活,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愉悦, *** 他们多干活、多挖煤。谁家煤窑上戏越唱的多、唱的好,矿工们的干劲就越足,出煤就越多。当然附近的群众也分享了看戏这份福气,久而久之,乡下群众也都染上了看戏瘾,由来已久的众多“戏迷”就这样诞生了。乡下的“戏迷”为了看戏,可以饭不吃觉不睡,有的就带着干粮去看戏,如果占住了一个好位置,可以原地不动连续看三场。在偏远的山区,有时侯一些戏迷提着“灯笼”跑二三十里地看夜戏。

密县太乙新班

1929年由密县超化煤窑,东窑经理任正杰创办。掌班李壤。演员除新郑县郑老庄卢文修窝班第一窝22名学生外又邀一些名角组成。1930年后改由徐双槐掌班。主要演员有须生张同庆、陈福广、张小乾,脸子韩小丹、白楼、陈全喜,小生马天德、张小孬、刘九来、徐双槐、王小须、银聚,旦角马金凤,燕长庚、慕水旺、王燕枝、翟彦生、毛兰花、张福仙、张妙玲(即常香玉)、王金枝、翟爱云,丑角张石妮、袁合义,司鼓马小福、张改天,主弦毛孩。

常香玉和爱人陈宪章

年轻时的常香玉在群众中唱戏

常香玉简介

演员,工青衣、花旦。原名张妙玲,巩义市人。自幼随父张福仙学戏,9岁去密县太乙新班搭班,并拜翟燕身、周海水为师常香玉简介,学豫西调。初习小生、须生,后专工旦角。10岁即登台演出,13岁以演出新改编的《西厢》而闻名开封。她在艺术上勤奋好学,勇于革新,曾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以丰富自己的唱腔和表演,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

在艺术上广泛吸收京剧、评剧、秦腔、河南曲剧以及坠子、大鼓等艺术之长,同时把风格不同的各种豫剧唱腔--豫东调、祥符调、沙河调等,融会于豫西调中,独创新腔,成为豫剧中的一支主要流派。

195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荣誉奖。1994年6月荣获“亚洲最佳艺人终身成就艺术奖”。1995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她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河南豫剧院院长,河南省戏曲学校校长,是一、二、三、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2004年6月1日凌晨7点零6分,经历了连续三天的昏迷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因病逝世,享年81岁。

马金凤和常香玉

年轻时的马金凤

马金凤简介

她是豫剧豫剧六大名旦之一也是唯一健在的,国家特级演员。曾获得"豫剧功勋杯演员"和"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等殊荣。她是20世纪舞台生命最长的豫剧表演艺术家之一,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又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

马金凤,1922年出生在山东曹县一个苦艺人家里。原姓崔,小名金。其父崔合利是当时颇负盛名而又穷困潦倒的艺人,他艺名“花蛾子”,绰号“盖九州”,6岁随父学艺唱河北梆子。因她刻苦好学,聪慧过人,与父同台演出了《三义记》、《刘二姐赶会》、崭露头角,被誉为“七岁红”。1930年乞讨到河南开封拜豫剧名演员马双枝为师,改唱豫剧。9岁时曾被卖入开封卢殿元戏班,更名为卢金凤。被赎出后随继父姓,改名为马金凤。1939年到密县太乙新班演戏,曾向燕长庚、翟彦身学唱豫西调。14岁正式登台演出,经常上演的剧目有《老征东》、《罗焕跪楼》、《三娘教子》、《对花枪》等。1950年在安徽省界首成立中原豫剧团,后转为河南省商丘专区人民豫剧团。1954年并入商丘专区实验豫剧一团(现洛阳市豫剧团前身)。 解放后,马金凤与剧作家宋词合作,对梆子戏的传统剧本《老征东》进行整理,易名为<穆桂英挂帅>。1953年到上海演出时,曾得到梅兰芳的具体指教,并被梅兰芳收为弟子,送马金凤一凤冠。后对剧本和演出进行了多次认真地锤炼和加工。1956年进京演出《穆桂英挂帅》轰动了首都剧坛,被誉为“真国色”的“洛阳牡丹”。她的嗓音明亮纯净,清脆圆润,音质坚实、柔韧,唱法上以假声为主常香玉简介,真假声结合运用;唱工以大段叙述性“豫东调”“二八板”为其擅长,吸收山东梆子的音调加以融化;唱腔结构严谨,旋律简练、朴实,节奏明快、舒展,技巧娴熟,造诣深厚。其特点刚健豪爽,深入浅出,蕴藉醇化。她演的穆桂英溶融青衣、武旦、刀马旦等表演程式为一炉,独具匠心地创造了适合剧情人物需要的“帅旦”这个新的艺术行当,成功地塑造了气宇轩昂、雍容大度、巾帼英雄穆桂英的艺术形象。

解放后,热爱戏曲的人越来越多,据《密县戏曲志》记载:全县农村业余剧团最多达到200多个,演员4900多位。新密市地形以山区丘陵为主,早期多以“地摊戏”的形式出现,就是选定适中地点人多的地方,戏班上的锣鼓手用敲锣方式招徕人,人围一大圈之后,乐队靠边一坐,有的“一拿二”、有的“一拿三”(梆子、锣、堂锣等),几个演员在中间就唱起来。后来看戏人越来越多,站后边看不到,就出现了新招,兴起“土台子”。在古庙会上,或喜庆日,当地管事人选择一个有坡度的地方,因地制宜,筑起高1.3米、宽7 米(台口)、深12米的土台子,然后在戏台左右两侧再竖起6根坚实的主高杆,深埋地下0.75米左右,称为“老杆”,而上边则绑若干根横杆,撑起布棚,后台周边围起高梁杆箔当围墙,戏台子就成了。唱夜戏的灯光,则是在戏台两边“老杆”上吊两个鳖灯,后来改用汽灯。这种土台子是随演随搭,演后即拆。而现在的土台子木杆已换成了细钢管,布棚也换成了宽大厚实的帆布。有的还用上了大型流动舞台,包括灯光、音响、字幕机、电打布景、宽大厚实的地毯等一应齐全。经常见在一些土台子上,有的因为“台口”时间短,就因陋就简划定平地当戏台,而在台子前拉根绳线或摆木杆、地下划一道白线等为界就可以演出了。在一个唱戏的“台口”,一般都是3天6场戏,多演另外加钱优惠。

现在新密除有固定的80多个文化大院和4个剧团、13个民营艺术团外,每年在全市19个三天以上的物交会和486个古庙会上,仍有外地30多家剧团到新密乡下巡回演出。省内外的剧团都知道新密人爱看戏,有些业务员提前几个月就到农村各地订“台口”,先交3-500元订钱,到时候如果不演订钱不退,一般都非常信守合同,有时候到节会多的时期,出高价还请不到剧团呢。实际演员们也都可热到乡下演出,因为演员无论到那个演出点,当地群众都管吃、管喝、管住、管车接,接待非常热情。而剧团的演员们老是盛情难却,他们并不讲究吃住。有时候在条件差的地方,就在土台子上风餐露宿,而尽力表演精彩节目仍坚持始终如一。在戏曲面临不景气的今天,在新密老戏迷带动新戏迷,爱好看戏的人越来越多,古庙会上、乡村、企业、一些富裕户喜庆等,农村各地唱戏不断、热闹非凡,豫剧之乡的文化生活仍然十分活跃。当然,这种兴旺的局面除了众多戏迷的捧场之外,还有一些开明之士的鼎力相助,更离不开市政府、文化部门主要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演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当在其中。新密市的这种文化现象不仅仅是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还有力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长足发展,也为古老戏曲遗产的抢救与传承和戏曲艺术团体的生存、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理于网络

往期精彩,点击打开。

你说新密只有煤,新密太脏,带你认识这样的新密……

这2条消息可把新密人给坑惨了!你qiuo谁类?!!

新密寺院庙宇大全,好多你都不知道,看完后竟吓一跳!!!

当新密上了央视《探索发现》,你才知道原来竟有这么牛!(上)

当新密上了央视《探索发现》,你才知道原来竟有这么牛!(下)

最炫新密风,真得劲儿!

新密尖山heng花儿开类老美啊!恁真类都不想去看看?

这样的新密,会刷爆你的朋友圈!因为实在太美啦!

李克强总理岳父大人曾主政新密 助力老城搬迁

OMG,原来他们也是新密人!新密古今名人,看完你会惊呆的!!!

你绝对没见过20年前的新密,绝对让人怀念!!!

【好消息】新密西站-郑州北站、高铁站班车增加啦!

【珍贵】1949年-1979年新密珍贵老照片,也许你的家人就在里面。

【怀念】新密农村长大的孩子,如此怀念春天!

尖山杏花快要开好了!新密这么美,你都不想来看看?

新密最美最文艺的一条街,你留意过吗?

正月剪头死舅?真相原来是这样……

尖山云海,震撼人心!刷爆朋友圈!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