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五次译校《共产党宣言》

zhiyongz2024-05-23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成仿吾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于1952年至195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他是中央为吉林省配备的为数不多的长征干部之一。如今,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广场上,还耸立着他的塑像。这位在中共党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大家,曾有过怎样的贡献和人生阅历呢?

成仿吾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他参与创办和领导了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为党的教育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不仅如此,没有专门学习过德语的成仿吾,曾5次译校《共产党宣言》这部纲领性的著作。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1938年 成、徐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问世

《共产党宣言》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委托马克思、恩格斯共同起草的同盟纲领,1848年2月29日,首次以德文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两年后便有了英文版,随后又有了俄文、西班牙、意大利等多种文本。170多年来,一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20世纪初、特别是苏俄十月革命后,国内一些杂志先后刊载过《宣言》部分章节,但直到1920年8月,完整的中译本才得以问世,译者为陈望道,是通过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翻译而成的。1930年,华岗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由上海华兴书局出版,但此书是从英文版翻译过来的。

193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得到一本德文版《共产党宣言》,于是便委托时任陕北公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校长的成仿吾和《解放日报》编辑徐冰将其译成中文。几个月后,成、徐二人顺利完成了这本不刊之书的译校任务,作为《马恩丛书》之一在延安出版,随后又在武汉、上海我党领导的几家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共产党宣言》第三个中文版本。

该译本与陈望道、华岗版有几个不同之处:一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组织翻译,受到我党的高度重视和认可;二是由德文直接译出,更准确地表达了《宣言》思想;三是当时正处在国共合作时期,使该版本得以公开印刷发行,质量较高,扉页还刊登了马克思、恩格斯头像,不仅在各抗日根据地广为传播,在国民党统治区也流传很广,其影响前所未有。在整个抗战期间,成、徐译本的《共产党宣言》曾作为中共干部的必读书籍,也是陕北公学马列主义课的教材,对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

七年时间 掌握日、英、德、法四国语言

了解成仿吾的人知道,他并没有学习过德语的经历,为什么能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呢?这要从他的传奇人生说起。成仿吾于1897年8月24日生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琅瑭镇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名叫成达陶,母亲名叫戴月桃,共育7男一女,但其中4男夭折,只有成仿吾与长兄、次兄和姐姐成人。成仿吾少年时期所处的是一个国运日衰、家道中落的环境,在他3岁、5岁、8岁时,父亲、祖父、母亲相继离世,使成仿吾几乎成了孤儿。为了让他有个着落,母亲临终前将尚未过门的长媳刘俊英接来,恳求她一定要带好弟弟妹妹。

成仿吾4岁开始在家学习读书,而且能做到“黎明前自行起床,在高脚桐油灯下朗读古文,早饭后便开始写字、作文”。8岁,去离家十多里的私塾就读,每天步行,风雨无阻。学习期间,他的作文特别突出,不仅经常得到老师夸奖,还常常被当作范文读给同学们听。

10岁,成仿吾前往距家40公里外的西门书屋求学,两年后初小毕业,考入设在新化县城的高等小学。12岁时,成仿吾因病辍学,回到家中。1910年,留学日本的长兄成劭吾回国完婚,看到弟弟辍学在家,决定将其带到日本,以一人公费留学之资二人使用。从此,成仿吾告别家乡和祖国,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成仿吾在日本进入的第一所学校是名古屋第五中学,这时他不仅不懂日语,就连中国的普通话都不会讲。与之同在日本留学的郭沫若在回忆当时的情况时写道:“仿吾是很木讷的人,他很少说的中国话是一口湖南新化腔。初和他见面的人,真不容易懂。”

面对语言不通的巨大压力,成仿吾没有退缩,他从头起步,拼命追赶,每天不停地读,不停地问,不停地记,既努力又虚心,不到一年,不仅已能用日语与人交流,而且还听懂了老师用日语讲授的数理化课程。

掌握了一门外语,在成仿吾面前犹如打开了通向一个国家的大门,同时也让他享受到自信和快乐。这时,哥哥成劭吾正与几位同学翻译一部英文字典,成仿吾参与了誊写、校对。让人吃惊的是,他居然从这里起步,很快就掌握了英语。郭沫若在回忆录中写道:“他很有语言方面的天才,他对外国语的记忆实在有点惊人”。

1914年,成仿吾从东京高等学校预科毕业,进入冈山第六高等学校工科(二部)学习。三年后,他怀着富国强兵的梦想,考入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攻读枪炮制造专业。

在这段时间里,他因喜欢西方文学,便学会了德语。就因为在造兵科学习“导道学”时使用的是法语教材,成仿吾又掌握了法语。至此,在7年时间里,成仿吾已掌握了日、英、德、法4国语言。后来与成仿吾同为“创造社”成员的张资平称他是“一位天才,过目成诵,不单对语学有天才,连数理化也非常之好。”就连郭沫若都认为“大抵仿吾的过人处是在他的记忆力强,在我们几个人中他要算是头脑最清晰的一个。”

投身革命 并五次译校《共产党宣言》

从日本回国后,成仿吾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曾担任广东大学教授和黄埔军官学校教官。此间,他结识了毛泽东、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

大革命失败后,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仿吾前往欧洲,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成仿吾收到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蔡和森的一封信,希望他利用身居欧洲的条件,将德文《共产党宣言》译成中文。蔡和森在信中指出,恩格斯曾强调各国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最好是将德文版直接翻译成本国语言,不要通过其他文本转译,否则差异太大。

成仿吾接受了这项工作,而且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任务。随后,他按约定委托德国同志将译稿带到莫斯科外文出版社。但这时蔡和森已回国,虽然临行前蔡也曾将事情托与他人,但因几易其手,译稿最终竟没了下落。

译稿的丢失是我党理论工作的重大损失,不过这次实践却为1938年成、徐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打下了基础,也成为中央决定由他和徐冰共同完成这项工程的原因。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成仿吾又先后3次翻译过这部不朽的著作。一次是1945年,他利用回延安参加“七大”之机,将1938年的版本作了改动,定稿后交给了解放社。但尚未出版,国民党就发动了内战,而且一度占领延安,致使书稿在转移前被销毁。

1952年,成仿吾在中国人民大学任副校长时,对1938年版的《共产党宣言》又进行了译校,用以纪念《共产党宣言》出版105周年及马克思诞辰135周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仿吾上书毛泽东,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对《共产党宣言》及其他一些马列主义著作进行一次更加精准的译校。毛泽东收到来信后当即批示:“调成仿吾来京,在中央党校或社会科学院安排一个位置,配几个助手,让他专门从事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译校工作”。

这时成仿吾已78岁,但在助手配合下,还是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译校。译本曾送给胡乔木、范若愚等征求意见,1976年年初基本定稿,随后在中央党校印出试用,并呈报了中央政治局。不幸的是当年1月周恩来逝世,毛泽东此刻也百病缠身。5月18日,成仿吾将重新译校的《共产党宣言》转送给曾在德国留学、潜心学习过德文的朱德委员长。朱德阅后很高兴,3天后,他不顾90高龄,亲自来到成仿吾住处,对新译的《宣言》赞不绝口,并肯定这项工作“具有世界意义”。

至此,成仿吾已是第五次译校《共产党宣言》,该版本是他在阅读和借鉴德文、俄文、法文、英文、日文版本后形成的,对该文献理解及翻译的准确度已无人匹敌。

的是(117)共产党宣言(8)德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