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

zhiyongz2024-09-16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帮我选一本中国古代历史地图中国史稿地图集简明中国历史地 爱

1。

两部都不错,但是中国史稿地图集更好。从下面的资料你可以了解到:一、史稿更全面二、图更多更详细三、地名采用古今对照四、更专业五。

。 。

。2。

中国史稿地图集是配合《中国史稿》编制的一本综合性中型历史地图集,分上下两册。 上册从原始社会到南北朝时期,有大小73幅图。

反映了从原始社会,旧石器,中石器时代各朝的物质文化分布,表示了从夏、商、周起至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止各历史时期的疆域、政区设置和民族分布,对奴隶起义、农民起义、经济发展、中外交通及其他重大历史事件都有专门图幅表示。 图后附有纪年简表和繁体字对照表,主要地名采用古今表示方法。

下册收大、小地图117幅,116页,内容包括从隋至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各个朝代的政区形势,民族分布,都城,手工业与商业城市分布,外国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水利建设,中外交通,阶级斗争,重要战争等。 3。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由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及上自原始社会下迄中华民国的各历史埋藏地图共36幅组成,并有包括序图在内的约7万字的图说及地名索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历史时期疆域政区沿革的情况,供广大的史地工作者、大中学校的史地教师、大学文科学生参考用。

二、历史上的北京城 选自

从1932年秋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至今,北京已成了侯仁之真正的故乡。对于北京的感情,侯仁之自称“知之愈深,爱之弥坚”。被誉为“活北京”的侯仁之,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其学术价值超越了地理科学的范围,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其中,《历史上的北京城》,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第1版,1980年第2版。

附:侯仁之(1911.12.06~2013.10.22),男,1911年12月1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籍贯山东恩县(现平原县恩城镇)。中国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1949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2年任教于北大地质地理系,曾兼任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和北大副教务长等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曾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1999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同年为表彰侯仁之在历史地理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他“乔治·戴维森勋章”,侯仁之成为全世界获此殊荣的第6位著名科学家。[1]1950年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第一次在中国从理论上阐明沿革地理与历史地理的区别及历史地理学的性质和任务,率先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1952年,侯仁之在北京大学正式开设中国第一个“历史地理学”专业。[2]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出版有《侯仁之文集》。1984年,侯仁之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认为中国加入《公约》刻不容缓。他在归国后立即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了一份中国应加入公约的提案,为国家所采纳,中国最终成为了“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侯仁之院士则被誉为“中国申遗第一人”。

希望能够帮到您!

三、浅谈城建档案利用的数字化管理

房地产权属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思考

王恩江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时代又被称为数字化时代,在新形势、新任务下,房产管理部门和房产档案部门传统的以手工处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将不能适应新形势和信息时代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新形势下,解放思想,加快房地产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实施房地产权属档案微机数字化管理是当前构建和谐房地产行政管理的重要举措和任务。

【作者单位】:江西省建设厅城建档案工作办公室

【关键词】:房地产;权属档案管理;数字化

【分类号】:G270.7

【DOI】:ki:SCN:11-3484.0.2006-03-009

【正文快照】:

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国家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房地产业呈现出强 劲增长势头,房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业务和房产档案数量也随之大量增加,传统的以 手工处理为主的管理方式愈来愈暴露出工作效率低下、信息共享困难、差错率较 高、缺乏透明度等问题,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

四、说《禹贡地域图》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有何理由呢

《禹贡地域图》为裴秀所绘制。

裴秀(223—271),魏晋之际 著名学者、地理学家,其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绘制地图的理论和 实践。西晋泰始四年(268年)裴秀出任司空时,汉代留下的地 图已经相当有限,而且质量不高,不能满足日常需要。

另一方 面,在消灭蜀国和吴国的过程中,魏国当局很注意收集两国的地 图。 尤其是在平定蜀国期间,还专门派遣人员随军队对沿途的地 形、地势、山脉、河流、道路进行调查,然后在地图上核对修改。

因而当时已经积累了不少地理资料和原始地图,为编绘新的 高质量地图创造了条件。由于地图所绘的内容越来越多,又不采用适当的比例尺,所 以全国性的地图越绘越大,当时的一幅“天下大图”竟用了 80 匹缣(双丝的细绢),不仅查阅不便,而且也不精确。

裴秀采用 “一分为十里,一寸为百里”的比例尺,将这幅巨型地图缩小到 一丈见方的“方丈图”。但图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备载名山都 邑”。

由于采用了适当的比例尺,真实感很强,使查阅的人“可 以不下堂而知四方”。裴秀鉴于自先秦以来,由于年代久远,记载在古代的地理书 《禹贡》中的山川地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后代的学者往往 任意作出牵强附会的解释相引证,内容越来越混乱,错误百出。

因此他根据文献资料作了严密考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对有 疑问的地点一律不收,凡当时已经不存在的古代地名也都注在相 应的位置。

就这样,裴秀绘制成了 18篇《禹贡地域图》。《禹贡地域图》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 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

图集所覆盖的年代上起《禹 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内容则包括从古代的九州直到西晋的 十六州,州以下的郡、国、县、邑及它们间的界线,古国及历史 上重大政治活动的发生地,水陆交通路线等,还包括山脉、山 岭、海洋、河流、平原、湖泊、沼泽等自然地理要素。 从图集分 为18篇以及以后的历史地图集的编排方式来推测,这部图集很 可能是采取以时期分幅和以主题分幅两种方法,既以时间为序绘 制不同时期的疆域政区沿革图,又按山、水或其他类型绘成不同 的专题图。

由于西晋统一的时间很快就结束了,十六国和南北朝的长期 分裂和战乱使地图很难得到保存和流传,《禹贡地域图》不久就 失传了。 但7世纪初隋朝的建筑学家宇文恺曾提到裴秀的“舆 图”采用“二寸为千里”(大致1: 9 000 000)的比例尺,这“舆图”很可能就是《禹贡地域图》的残卷。

此后再也未见关于 《禹贡地域图》流传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