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丝绸,蔡候纸,罗盘针,印刷品,分别出现在中国古代什么时候

zhiyongz2024-05-28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丝绸,蔡候纸,罗盘针,印刷品,分别出现在中国古代什么时候

丝绸黄帝时期
蔡候纸西汉(的以前也有纸,蔡伦改良)
罗盘和印刷品都是宋

罗盘针出现在中国什么时期

罗盘针出现是战国时期的。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但是,战国时期的司南是什么样子无法考证。《中国历史》课本插图──“司南”,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品“汉代司南模型”绘制的。这个模型是后人根据史书记载以及地下出土的汉代地盘实物制成的。地盘是青铜做成的,内圆外方,中心圆面磨得非常光滑,以保证勺体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中心圆外围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计二十四个方位。地盘中心的小勺是用整块的天然磁铁磨成的,磁铁的正极磨成司南的长柄,勺头底部是半球面,非常光滑。使用时先把地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地盘中间,用手拨动勺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勺柄所指方向就是南方。这种勺形司南直到八世纪时仍在应用。

鼎在中国古代最晚出现在什么时候

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大约一万年前新石器时期出现的炊器,用于煮食物,一般为夹砂陶。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鼎的冶炼和铸造技术。

罗盘针出现在中国什么时期,后来由什么人传播到欧洲

北宋末南宋初,约为1180年左右),中国的指南针(或者说罗盘)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此后,罗盘在世界航海事业上被广泛应用,因此才有15世纪-16世纪欧洲人的世界地理大发现。这一切,按照中国官方的历史教科书来看,由于这一渊源关系,欧洲人的指南针亦是应来“指南”
:baike.baidu./view/4182.htm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分别何时由中国什么人发明的

火药是由方士炼丹时发明的,最早记载于唐朝孙思邈的《丹经》,称为“硫磺伏火法”.
罗盘针是宋代发明的,是什么人发明的已经无从查证了.
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有明确时间的雕版印刷品为唐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书(胶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元代出现了金属活字.

火药是由方士(可以理解为道士)炼丹时发明的,最早记载于唐朝孙思邈的《丹经》,称为“硫磺伏火法”。
罗盘针是宋代发明的,至于是什么人发明的这个无从查证了。
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雕版印刷术,现存有明确时间的雕版印刷品为唐咸通九年(868年)的金刚经。北宋时期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书(胶泥活字),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元代出现了金属活字。

信息一词在中国古代什么时候出现的?

“信息”一词最早出自南唐诗人李中《暮春怀故人》中的“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依楼台”。再用“李中 暮春怀故人”查得原诗在〈全唐诗〉748卷
麻烦采纳,谢谢!

中国古代的方鼎出现在什么时候

鼎最早是用来篆刻刑法律法的,然后又称为权利和地位的象征,所谓一言九鼎就是形容帝王地位的象征

中国最早丝绸出现 中国最早的丝绸出现在什么时候

上古传说中,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取丝”,但现实中丝绸究竟是何时被发明尚具争议。
专家们根据考古学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中期,中国便开始养蚕、取丝、织绸了。真正能够说明蚕茧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县西阴村发掘到的半个蚕茧。据考古学家李济和昆虫学家刘祟乐的研究,断定为桑蚕茧。茧壳长约1.36厘米,幅宽约1.04厘米,是用锐利的刀刃切去了茧的—部分。西阴村所处的时代为仰韶时期(距今约5600—6000年),为人们研究丝绸起源提供了实物。
在河姆渡遗址中人们已发现了纺织工具,借此可以推断丝绸的使用至少不迟于良渚文化[5] 。最具影响力的说法,是中国科学家在1958年的考古发现,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罗盘针什么时候传入欧洲

一般认为,中国人在宋代发明的罗盘针(即指南针)在12世纪末、13世纪初传入阿拉伯,在13世纪末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各国。
中国人最早在战国时代就发明了利用磁石指极性制成的指南仪器——司南,但是战国时期的司南是什么样子无法考证。《中国历史》课本插图──“司南”,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品“汉代司南模型”绘制的。这个模型是后人根据史书记载以及地下出土的汉代地盘实物制成的。地盘是青铜做成的,内圆外方,中心圆面磨得非常光滑,以保证勺体指示方向的准确性。中心圆外围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计二十四个方位。地盘中心的小勺是用整块的天然磁铁磨成的,磁铁的正极磨成司南的长柄,勺头底部是半球面,非常光滑。使用时先把地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地盘中间,用手拨动勺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勺柄所指方向就是南方。这种勺形司南直到八世纪时仍在应用。到了宋代,劳动人民掌握了制造人工磁体的技术,又制造了指南鱼。指南鱼是把薄钢片剪成鱼形,长二寸,宽五分,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使鱼象船一样能浮在水面上。然后把鱼和天然磁铁放在一起,由于磁体的吸力,钢片受磁感应也具有磁性。这种人工传磁方法制成的指南鱼比使用司南方便多了,只要有一碗水,把指南鱼放在水面上就能辨别方向了。经过长期的改进,人们又把钢针在天然磁体上摩擦,钢针也有了磁性。这种经过人工传磁的钢针可以说是正式的指南针了。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水浮法”是把指南针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缕悬法”就是在磁针中部涂上一些蜡,上面粘一根丝线,把丝线悬在木架上,针下安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钢针就指示南北。“指甲法”就是把钢针放在手指甲面上,轻轻转动,由于手指甲的光滑,磁针就和司南一样也能发生指南作用。“碗唇法”是把磁针放在光滑的碗边上,转动磁针,便和指甲法一样发生指南作用。沈括经过精密的观察实验,还发现磁针指示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东南,这种发现在科学上叫磁偏角。
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而且也是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11世纪末,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北宋时候的朱彧在《萍洲可谈》里讲到当时海船上的人辨认地理方向,晚上看星辰,白天看太阳,阴天落雨就看指南针。北宋时期出使朝鲜的徐竞在《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也说:船队航海,夜晚“视星斗前迈,若晦冥,则用指南浮针”。可见那时从事航海的人们已经普遍地掌握了指南科学知识。随着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广泛应用,指南针本身装置也得到了改进。南宋时开始把磁针与分方位的装置组装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罗盘。到了元朝,又有人造出立针式的指南龟和指南鱼。课本上的指南针插图,是现代所用指南针的示意图。
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不仅使人们克服了远航时不易辨别方向的困难,而且也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南宋时一些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渔船往来贸易,他们学会了指南针的制造方法,同时又把这个方法传到了欧洲。到了12世纪末、13世纪初,阿拉伯和欧洲一些国家才开始用指南针来航海,比起我国已经迟了100多年。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赶紧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