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生活经验 > 正文

生活经验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有哪些

zhiyongz2024-07-19生活经验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太原热线www.0351net.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有哪些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4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后又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精神文化条件下产生的。它的艺术特征主要有四点(见书228页-230页):
首先,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由于现实主义作家把文学作为研究社会的手段,且要描写社会的风俗史,因而,他们就格外重视艺术描写的客观真实性,认为作家应该“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反映生活”,使作品的文字内容与现实生活内容具有同构性,从而使文学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为了使创作达到真实的艺术效果,现实主义作家反对在作品中显示“自我”,而要让作者的思想与情感在具体的情节描写与人物塑造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让文学对生活表现出镜子般的忠实。为了真实地描写生活,现实主义作家十分注重细节的真实,而为了达到细节的真实,他们常常不惜作实地考察,收集大量准确无误的事实材料。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实践说明,“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描写生活”只不过是一种特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理想而已;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所反映的生活,都体现了作家们对生活的感受、体验与评价,表现了他们在特定生活激流中情感、心绪的演变,因而这些作品所提供的是熔铸了作家主观情致与个性特征的变形了的生活图画,而并非对生活作机械的模仿。
第二,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现实主义作家接受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认为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在创作中,他们主张从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刻画人物性格,真实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内在联络与本质特征及发展趋势,通过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形成过程的描写,全面真实地展示现实生活及其本质特征,反映整个时代的风貌。现实主义真实观在人物塑造上的具体表现的指导下,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物形象通常都十分贴近生活,且具有很强的概括性,他们常常是某种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在他们身上显示了社会历史的盛衰。他们的思想、性格、情感、心理也往往与生活中的人一样丰富而复杂现实主义文学还在人物塑造方面大大超越了以前的西方文学,为世界文学史创造了一系列不朽的典型形象。
第三,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内倾性和外倾性两种倾向。现实主义强调真实地反映生活,胡塞尔说:“世界既是心理领域又是物理领域”,人类社会生活是外部世界(物理领域)与内部世界(心理领域)的双重组合。现实主义作家由于各自审美心理机制和艺术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在真实地反映生活时,在外部世界与内部世界的艺术把握上就有所侧重。这两种倾向在不同作家的创作中常常兼而有之,而并非互相对立。如托尔斯泰在以内倾性为主导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外倾性特征,巴尔扎克则在以外倾性为主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内倾性的特点。因此,现实主义的成就既表现在反映外部社会生活的广阔性上,又表现在内部心灵世界表现的深刻性上,而沿着外倾性与内倾性两个方向,19世纪现实主义与20世纪文学沟通了联络。
第四,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走向了成熟与繁荣。在科学主义思想影响下,19世纪的作家都企图通过文学创作去研究与分析社会,社会也要求文学真实地反映生活,回答时代和生活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在这种精神文化条件下,叙事性的小说就比抒情性的诗歌具有显著的生存与发展优势。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通常都是广泛概括和分析现实生活的社会小说,它往往在科学意识和历史意识指导下,综合地反映整个时代、社会各阶层的生活风俗,真实地展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历史画面。在作家们的共同努力下,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在叙事艺术、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方面都比以往的小说更成熟,它以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成为这一时期文坛最重要的艺术形式。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业绩有哪些?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
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巴尔扎克的《苏城舞会》、《欧也妮·葛朗台》,司汤达的《米娜·德·旺格尔》,
19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巴黎公社文学,巴黎公社文学包括公社成员在公社诞生前后约20年间所写的关于公社革命活动的诗歌、小说、戏剧、杂文、回忆录和历史著作等,其中以诗歌数量与成就最多最大。巴黎公社文学的创作队伍是群众性的,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欧仁·鲍狄埃(1816--1887),路易丝·米雪尔(1830-1905),茹尔·瓦莱斯(1832-1885),让-巴蒂斯特·克莱芒(1836-1903)。 巴黎公社文学为20世纪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结合具体作家,简述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在19世纪30~40年代形成并取代浪漫主义,具有社会历史发展和文艺本身发展的深刻原因。面对现实,进步作家在自己的创作中反映社会的某些真实状况。此外,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传播,都促使进步作家用客观的、批判的眼光来观察世界。他们不再满足于浪漫主义文艺的主观理想和个人的叛逆精神、非凡事件和非凡人物的理想世界,而把目光投向文艺复兴、启蒙主义时代面向现实的传统和古典主义文学的讽刺倾向。法国的梅里美、巴尔扎克,德国的霍夫曼、俄国的普希金等一批原来用浪漫主义方法创作的作家都转向现实主义,并成了各国现实主义道路的开拓者。

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 (二)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学)黎公社革命”(1871)。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理解后简答题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文学发展状况:
无产阶级的萌芽:英国宪章派文学和德国工人革命诗歌是最初成就。
术语解释
宪章派文学:
1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主要成就:诗歌
2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3最有名的宪章派诗人:琼斯和林顿。
德国工人诗歌(19世纪40年代):
维尔特(最著名的无产阶级诗人):加入“共产主义同盟”成为了一个出色的无产阶级歌手。恩格斯称他“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批判现实主义:
一 法国文学
代表人物及作品:
梅里美:19世纪法国极富艺术魅力的作家。常常从道德的角度“研究人的心灵”发掘未经现代文明“洗礼”的自然状态下雄伟顽强的原始生命形态。
《卡门》:(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悲剧)主人公卡门是一个“拥有娇小而出色的姿态,热情如火的大眼睛中不时射出凶暴的眼神”的奔放而浪荡的、吉卜塞女郎。
福楼拜:19世纪法国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创作中偏重于客观写实和精雕细刻,以“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精致的艺术风格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奠定了基础。
《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是一个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和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二 英国文学
代表作家及作品:
被马克思称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的有:
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勃朗特姐妹。
盖斯凯尔夫人(欧洲文学史上最早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家):
小说《玛丽?巴顿》:反映了宪章运动中的劳资矛盾。
萨克雷:维多利亚时代“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
长篇小说《名利场》:副标题“没有英雄的小说”。主人公:蓓基?夏泼
夏绿蒂?勃朗特《简?爱》:女性意识和对维多利亚传统的叛逆精神。
爱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唯一的长篇小说。男主人公“希斯克厉夫”
小说突出的三点:
1打破了流行的“奋斗—成功”的模式代之以“复仇—毁灭”的情节。
2打破了流行的“绅士淑女”型的人物模式,代之狂野不羁的新人物。
3打破了流行的从容体面的风格,代之以狂热恐怖的歌特式风格。
三 俄国文学(19世纪60、70年代)
术语解释
自然派:
1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的一个派别(领袖:果戈理)。
2该派以果戈理的创作为楷模,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反动腐朽的农奴制和专制制度。
3文学题材上,多以描写“小人物”即小官员、小职员、农民为主。
4体裁上,多以散文(即小说)为主,后来“自然派”便成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别称。
小人物:
1 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一批生活在生活底层的小人物的典型形象。
2他们在社会中官阶、地位即地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安分守己、性格懦弱、胆小怕事因此成为“大人物”统治下被侮辱的牺牲者。
3普希金以其短篇小说《译站长》开了俄国文学中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代表作家及作品:
果戈理:继承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又把它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别林斯基: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先驱。他肯定了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他的理论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代表作《文学的幻想》
赫尔岑:第一次使用了“多余人”这一文学批评概念来论述当时俄国文学的民族性。
《谁之罪》(问题小说):主人公别尔托夫(多余人)。
屠格涅夫:
《罗亭》:罗亭是40年代俄国贵族知识分子中“多余人”的典型。
《贵族之家》:对正在“崩溃的贵族阶级的一曲挽歌”。主人公:拉夫列茨基
《前夜》: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沙罗夫是性格坚强,具有崇高理想的新人形象(第一部反映新人形象: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品)
《父与子》(代表作):一部社会心理小说。
车尔尼雪夫斯基:19世纪后期杰出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批判家,在哲学、美学和文学方面有很高的建树。
《怎么办》(长篇小说):典型的“问题小说” 主人公:薇拉、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三角恋爱),最高典型:拉赫美托夫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杜勃罗留波夫(英年早逝)《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针对《大雷雨》
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又一多余人形象
奥斯特洛夫斯基(俄国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雷雨》被称为“生活的戏剧”。主人公:卡杰琳娜、鲍里斯
涅克拉索夫:《谁在俄罗斯能过上好日子》(长诗)
四 美国文学
美国的“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代表作家及作品:
希尔德烈斯《白奴》:美国第一部反蓄奴制的现实主义小说。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被认为“世界小说中最令人感动的事件”。
分析比较题
19世纪英、法、俄三国现实主义文学特征的比较。
相同点:
1 19世纪英、法、俄三国文学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 都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的、本质的、真实的东西,同时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3 他们都特别注意社会底层生活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描写;注重表达广大人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对社会的批判,是从改良主义制度出发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4都注意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异同点:
一 法国文学的特征:
1反映资产阶级与贵族阶级的矛盾。
2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3描写了个人反抗者形象。
二 英国文学的特征:
1最先描写劳资矛盾题材。
2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矛盾。
3具有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倾向。
4女性文学异军突起:经受过女权主义洗礼的英国妇女开始觉醒,她们用文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玛丽?雪莉、苏珊?弗里娅、乔治?艾略特、勃朗特姐妹)
三 俄国文学的特征:
1文学与人民解放运动紧密相连,以批判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为主要内容。
2具有悲怆的情调,反映时代的苦难,表达了知识分子忧愤、焦虑及基督教人道主义思想。
3独特的形象系列:多余人、小人物形象。
4有系统的进步理论作指导: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的美学。
斯丹达尔 (原名:亨利?贝尔 法国)
自称是“人类心灵的观察家”。
19世纪中期法国杰出的实现主义作家,法国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1 米兰时期:
《义大利绘画史》最先提出了有关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理论主张。
2 巴黎时期:(高峰时期)
主要成就:文艺评论和小说
《拉辛与莎士比亚》: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1827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阿尔芒斯》:作者通过爱情故事反映政治主题(小说的初步尝试)。
1829年著名的义大利题材的短篇小说《法尼娜?法尼尼》:通过义大利烧碳党人米西瑞里与罗马贵族小姐法尼娜的爱情故事,反映了19世纪初期义大利政治斗争的一个侧面。
1830年长篇小说《红与黑》的出版,标志著作者创作的高峰。
3奇维塔维基亚时期:
《吕西安?娄凡》(《红与白》):揭露七月王朝的长篇小说。
《巴马修道院》:作者生前惟一获得成功的作品。
《红与黑》 原名:《于连》副标题“1830年纪事”
“红”指拿破仑时期士兵的红军装,代表资产阶级的力量。
“黑”指教职人员的黑教袍,代表封建社会反动力量。
书名象征:复辟时期两大对立阵营,两种不同思想的斗争,突出了小说的政治意义。
理解后简答题
简述《红与黑》的思想内容。
1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示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错杂的阶级矛盾。
2 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黑暗和罪恶。
3 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政治倾向。
综合论述题
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德?瑞拉市长家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法庭演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侷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
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他即高兴又怀疑,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突出了他的性格。(“要准备战斗”)
3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井井有条,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脉络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英国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批判现实主义。随后,它迅速发展成为全欧性的“19世纪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①文学潮流。
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是这一时期激荡复杂的社会历史的艺术记录。
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法两国的资本主义势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资产阶级政权日益巩固和发展。1830年法国爆发的七月革命,推翻波旁复辟王朝,建立了代表大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时具有明显的妥协性。三四十年代在完成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快。1832年的英国国会改革法案,使工业资产阶级更多地进入政权机构,进一步加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但是,无论是在英国还是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并没有完全结束。同时,大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而资本主义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则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更趋激化,他们之间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1831年和1834年,在法国纺织工业中心里昂,先后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工人起义,无产阶级已经成为法国历史舞台上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工人运动已经开始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中分离出来。1848年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被马克思誉为“现代社会中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第一次伟大战斗。这是为储存或消灭资产阶级制度而进行的战斗”①。在英国,从30年代开始、在40年代形成 *** 的宪章运动,是“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上已经成型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②。这些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虽然由于自身的不成熟和敌我力量的悬殊而被资产阶级击败了,但却都沉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并为以后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从1830年起,在这两个国家里,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已被承认是为争夺统治而斗争的第三个战士。……这三大阶级的斗争和它们的利益冲突是现代历史的动力,至少是这两个最先进国家的现代历史的动力。”①
在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精华,创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1848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在人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的哲学、社会科学空前繁荣,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形成为强大的社会思潮,其影响及于一切思想领域。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矛盾,“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②,并提出了通过和平途径改造社会的乌托邦理想。这种理想中包含着不少积极的主张,但是,由于阶级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没能看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此他们的一切主张都只能具有空想的性质。而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发展,主张改良的空想社会主义逐步走向了它的反面,成为工人运动的反对派。辩证法、唯物论、空想社会主义、乃至自然科学的新成就,都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出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一时期,随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西欧开始出现了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即法国的工人诗歌、英国的宪章派文学和德国的革命诗歌。同时,浪漫主义作家还在继续创作,但成为这一时期文学主潮并不断发展的,则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正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三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资产阶级内部出现分化,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奋起反抗猛烈地冲击著资本主义社会,使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理性王国”幻影的消失,社会矛盾的深刻化和明朗化,使得“人们终于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①。浪漫主义的 *** 已成强弩之末,浪漫主义文学对社会的抽象抗议和对未来理想的空洞呼唤已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代之而起的是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解剖和努力揭示种种社会矛盾的现实主义文学。这股文学潮流,由于它对现存秩序的鲜明、强烈的揭露和批判而被后人称为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多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处于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地位,一方面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垄断非常不满,另一方面又对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深为恐惧;因而他们揭露现实的目的,并不是要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企图通过改良现存社会的某些弊端恶习,以求建立一个中小资产阶级能借以生存发展、无产阶级又不致起而反抗的“理想”社会。
批判现实主义也是在继承和发展文艺复兴、特别是启蒙运动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在艺术与生活的关系上,基本上采取唯物主义态度,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19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唯物主义在哲学斗争中的进一步胜利,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更加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但是唯心历史观,对社会发展规律缺少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无视无产阶级阶力量和历史使命,又必然给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创作带来消极的影响。
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全欧而言,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可以1871年巴黎公社斗争为界,大体分为前后两期。
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诞生,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却并非对积极浪漫主义的彻底否定,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它的继承和发展。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曾经历过浪漫主义创作时期,一些浪漫主义作家,后期也都写出了具有明显现实主义倾向的作品。标志著浪漫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雨果的剧本《欧那尼》的上演,和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斯丹达尔的《红与黑》的出版,同是发生在1830年。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开始就显出了锋利的批判威力,特别是以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使浪漫主义作品相形见绌。4O年代,法国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 *** 。与此同时,英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英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进入繁荣时期。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是在复辟王朝时期酝酿、在七月王朝时期产生的。因此,早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如斯丹达尔、巴尔扎克、梅里美等,几乎都把批判的锋芒同时指向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封建统治必将让位于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在他们的笔下得到形象的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实,也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有力的揭露,广阔的社会画面,丰满的艺术典型,深刻的批判力量,构成30年代至40年代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色。以福楼拜为代表的50年代至60年代的创作,虽然继续了这个传统,但其反映社会的广度和批判社会的犀利程度,与前者相比已略显逊色。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展比较成熟,贫富极端悬殊已成为众人瞩目的社会问题,加之宪章运动的规模巨集大,影响广泛,这样,英国的小说家们就最先接触到劳资矛盾,并把它反映在自己的创作中。尽管这种反映还有着许多侷限和不足,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开拓了这样重要的题材领域,提出了这样重大的现实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擅长通过对小资产阶级个人命运的描写,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和道德的堕落。在他们的作品中,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的色彩比较浓厚。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等。马克思称誉他们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在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19世纪上半叶的俄国,仍是一个封建专制统治下的农奴制国家。反动、落后的农奴制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极大的束缚。废除农奴制,进而推翻封建的专制统治,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无论是二三十年代的自由化的贵族知识分子,或是四五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农奴制社会,这就构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主题。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文艺批评家的理论,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30至40年代,果戈理的创作犀利、泼辣,揭露性很强。50至60年代,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以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家。这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平民和农民的形象更得到了重视;同时,还开始从塑造“多余人”的形象,转而努力寻找和表现“新人”的形象,这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是独树一帜的。
1871年巴黎公社的伟大革命震撼了欧洲大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有力地冲击著资本主义世界。革命失败以后,欧洲的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各国工人阶级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政党,马克思主义在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20世纪初,革命运动的中心转向俄国。1905年的俄国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次大规模的“总演习”,1917年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19世纪末期,西欧几个资本主义大国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垄断组织和财政寡头的出现,更加深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对殖民地的争夺,使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危险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北欧各国仍处于自由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反对封建残余势力的斗争占据着重要地位。俄国的资本主义与封建的农奴制残余结合在一起,形成更加专制、更加黑暗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欧洲文坛在这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然而批判现实主义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欧洲历史发展的不平衡,各种哲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影响,使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也显示了新的不平衡。总的趋势是,俄国文学的成就渐渐超过了西欧文学,东、北欧文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法国的莫泊桑和法朗士,英国的哈代等著名作家都对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但其批判的力度已不如前。这时,北欧和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得到了繁荣和发展。挪威剧作家易卜生,从70年代起写出了一系列思想深刻的“社会问题剧”,对资本主义社会中道德、法律、妇女等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判,对资产阶级的自私、虚伪进行了有力的揭露。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丰富创作,代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他继承了西欧和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托尔斯泰的作品社会画面开阔,生活内容丰富,人物感情细致,具有很大的思想和艺术力量。契诃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后一位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对社会丑恶现实的讽刺和揭露具有一定深度;但他的优郁和伤感,正反映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前夕这一代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苦闷和彷徨。

请问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什么?

19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资产阶级文学史上灿烂的一页,也是世界文艺宝库中一份十分重要的遗产。批判现实主义是属于资产阶级范畴的文学,它的思想武器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它的社会政治主张主要是改良主义,
巴尔扎克

它的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较之过去的文艺,批判现实主义突出的一个特点是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马克思、恩格斯赞扬这些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对现实关系的深刻理解,并高度评价巴尔扎克、狄更斯等人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认为他们在作品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比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统计学家等合起来所提供的还要多。列宁把托尔斯泰的作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革命导师的这些论述,十分精辟地指明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积极意义和历史价值。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都力图把自己的作品写成时代的记录,他们为自己的作品起的总题、书名、或副题是:《人间喜剧》(巴尔扎克)、《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左拉)、《一八三○年纪事》(斯丹达尔)、《艰难时世》(狄更斯)等等。如巴尔扎克所说,“我企图写出整个社会的历史”①。他们的客观实践与主观意图,应当说是基本相符的。在他们的笔下,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的崩溃,资本主义的兴起,也可以看到农奴制的暴虐,资本剥削的残酷。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触目惊心的悲惨图画,引起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和不满,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意义。但是,19世纪又是欧洲无产阶级崛起、壮大的年代,这些立志要书写历史的作家们,由于阶级的偏见,恰恰不曾把真正的历史主人的典型写进他们的“社会史”。虽然有些作品也接触到了劳资矛盾,但它们对这一矛盾的表现和揭示却远不够充分和深刻,有时甚至还有所歪曲。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反映社会时,着力于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他们大多是启蒙学说的信仰者,但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峻现实,使他们感到窒息、愤懑,因而他们能对腐败的制度和利己主义氾滥的社会风尚进行无情的暴露。这些作家敢于正视社会现实,勇于探索罪恶的根由,大胆揭露丑恶的社会现象,为人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形象的材料,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的乐观情绪。但是,他们的愤世嫉俗,大多来自受压抑遭排斥的地位,他们“批判现存制度的根本动机是出自对各种社会经济原因的意义的深刻而正确的了解的,则更为少见”①。这就必然侷限了他们批判的深度。同时,他们虽不满现状,却更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这就使他们不可能在黑暗的现实中找到光明的出路。他们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否定的印象,但没有肯定的答案。苦于没有结论的探索,使许多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不同程度地杂有宿命论和悲观主义的色彩,越到后期,这种悲观主义就越明显,越深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阶级关系的变化,人道主义也有了新的特点。“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其锋芒所向已经不仅仅侷限于封建贵族,而且还针对当权的大资产阶级。封建关系中门第的高低,固然束缚著中小资产阶级个性的解放,资本主义社会里贫富的悬殊,同样障碍着他们抱负的充分施展。这样,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就在猛烈抨击封建等级观念的同时,以更为集中的火力对准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惟钱是视的交易关系。在他们看来,由于金钱关系所造成的种种悲剧、丑剧,是违背“人道”精神的;在金钱的支配下所造成的畸形的灵魂,以及道德的沦丧,风气的败坏,都是不符合“人性”的自然发展的。“人性非恶也非善,……可是利欲却同时过分地发展他的不良倾向。”①“从人人自私自利的、可怕的、广泛的冲突中,应该产生出改革一切的需要:对罪恶的厌恶,对真理的渴望和对道德的热爱。”博爱思想,是这时期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突出特征。因此,弱肉强食、尔虞我诈、惟利是图等等败德,都受到了他们的批判;遭迫害、受欺凌的小人物,得到了他们的同情。由于这些作家与劳动群众同样被排斥在政权之外,又眼见社会道德的堕落,他们有时也能眼睛向下,看到人民的痛苦,甚至看到劳动人民的某些优秀品质,进而表现出对劳动群众疾苦的同情和改变群众贫困境遇的善良愿望,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人民的愤懑不平和反抗斗争。这样的作品虽然为数不多,但却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他们以“爱的呓语”来代替阶级斗争,以“道德感化”来代替暴力革命的荒谬说教,又产生了不良的消极作用。这在雨果、狄更斯、托尔斯泰等人的创作中都有明显的反映。由于这些作家大多是历史唯心主义者,他们看不到群众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对人民群众极端蔑视,所以他们对群众的同情是有限度的。他们只希望群众在他们所设想的“博爱”的王国里行动,而不希望群众铤而走险,揭竿而起。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这种博爱主义的消极影响就愈发显著。
“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①这是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经典概括。批判现实主义在继承以往文艺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把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选择典型的事件,透过集中的情节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巴尔扎克写道:“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种种式式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确。”②他们在真实反映现实关系和时代特征的同时,还以严肃的态度力求精确地表现细节的艺术真实。很多作家都亲自去到所描写的地方进行实地考察,巴尔扎克、果戈理、福楼拜在这方面的成就尤其突出。以典型的社会画面为背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封建贵族、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和一大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具有不同程度的叛逆精神的中小资产者形象。这些形象是生活的集中概括,他们的性格、行动和心理无不带着他们阶级的烙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功的形象大都是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典型,他们在各种环境中,在矛盾冲突中,显示出多方面的性格特征,并随着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
狄更斯作品

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家的人性论观点也常常使他们笔下的一些人物不够真实,缺乏典型意义。他们有时过分渲染性格演变中“良心发现”的作用,或是把人物形象当作宣扬人道主义理想的传声简,难免显露出斧凿的痕迹。劳动群众的形象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常常遭到歪曲和丑化。正如鲁迅论到果戈理的《死魂灵》时所说的:小说“一共写了五个地主的典型,讽刺固多,实则除一个老太婆和吝啬鬼泼留希金外,都各有可爱之处。至于写到农奴,却没有一点可取了,连他们诚心来帮绅士们的忙,也不但无益,反而有害”①。这样颠倒的历史,只有在新生的无产阶级文学中才能被颠倒过来。
在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笔下,长篇小说的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他们使这种文学体裁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从而成为文学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样式。批判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将丰富多采的生活画面和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熔铸在完整有机的情节结构中,表现了深刻丰富的社会内容,在思想和艺术两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些优秀作品,甚至被人们称作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列宁曾这样赞颂过托尔斯泰,说他“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这么多的重大问题,能达到这样巨大的艺术力量,从而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②。在戏剧和中短篇小说等方面,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们也作了可贵的探索,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段,增强了思想深度。在一些具体的表现方法方面,如:景物描写,肖像刻画,心理分析,性格化的语言、动作、表情,抒情或哲理的插白等方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也都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有哪些

19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特别注重社会底层社会及“小人物”的悲剧命运.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在客观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满和抗议,是从改良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的,他们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20世纪上半叶,“罗兰主义”是现实主义作家的基本立场.他们猛烈抨击不人道的社会现实,批判社会对人的异化,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同情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同情无产阶级革命,向往没有人压迫人的美好未来.但由于把“博爱”当作出发点和终点,宣扬“爱能拯救一切”,视贫富均等为最终目标,因此在本质上因袭了19世纪的传统而没能达到新的高度.但其中也不乏探索精神,如 20、30年代就曾有一批作家用阶级斗争观点或社会主义思想去观察社会现实,试图站在崭新和时代高度去分析问题.50年代以后,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人道主义出现了革命倾向,作品中的劳动人民不再是受命运摆布的小人物,而成了敢于跟罪恶势力作斗争的“强者”.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包括《少年维特的烦恼》吗?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伟大的德国(古典主义)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于1774年在韦茨拉尔写成的。1774年是在十八世纪。所以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不能包括《少年维特的烦恼》。

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有哪些

一是细节的真实性
要有真实的细节描写,用历史的、具体的人生图画来反映社会生活。现实主义作品是以形象的现实性和具著名油画传达出来的现实主义文学特征
体性来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过典型的方法,对现实的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从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可以说,典型化是现实主义的核心,是区别于自然主义的标志。生活现象是纷纭复杂的,如实记录生活,不过是照相师的手艺;现实主义则要求作者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人物与事件,经过个性化和概括化的艺术加工,创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环境。正如恩格斯说的,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体描写方式的客观性
作者要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具体的描写,从作品的场面和情节中自然地体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和爱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别地说出来。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解释说:“现实主义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韵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这同恩格斯所说的“除了细节上的真实之外,现实主义还要求如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义基本一致。 如果我们不把现实主义简单地理解为各种真正艺术所固有的现实性,而是理解为单独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写的原则和艺术方法的话,那末,在西欧来说,现实主义的形成,一般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从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批判现实主义,其中又有十八世纪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以描写人物生动的丰富的感情,欲望和感受而著称它表现出人类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纯洁,而且富有诗意。但在分析社会关系方面又不及启蒙时代的现实主义。后者具有更多的社会性和分析性,强调创作要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思想教育作用。